在我國幾千年的優秀曆史文化中,俗語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被譽為是優秀傳統文化的奇葩。這些俗語大多産生于民間,老百姓們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自己總結出來的,其中包含了普通老百姓們的智慧結晶。這些俗語意蘊豐厚,句句在理,通過口耳相傳,一代一代的傳下來,成為了永恒的經典,對于人們的生活産生了重大的影響。
在浩如煙海的俗語文庫中,有這樣一句仍然讓我記憶猶新,曆曆在目,印象非常深刻。這句俗語就是:“老牛吃嫩草,吃雞要趁早”。乍一看,意思比較簡單,都是關于吃這一方面的,但是他背後卻隐藏了更深的道理,下面就讓我來給大家解讀解讀吧!
一、老牛吃嫩草在我國古代,牛是主要的勞動工具,用來耕地之類的,那麼多的土地隻能靠牛來完成,牛也自然而然構成了最主要的勞動力。從這一點,我們可以側面看出牛在古代的地位非常之高,牛這麼辛苦,當然,我們要悉心呵護啦!
因為古代經常會戰亂頻繁,自然災害嚴重,所以老百姓們并不富裕,沒有錢買更多的牛,一般一頭牛要被養好久,在這段期間内,主人和牛也自然而然産生了感情。
随着時間的流逝,日複一日的耕作,牛也跟人一樣,總有到老的那一天。他們經常牙口不好,牙齒不利索,腸胃消化也逐漸變弱,很多方面都相較于之前都退化了好多。
所以就在這個時候,農民就不再像以前那樣随便敷衍,牛也不是随随便便都能吃的。農民們經常會為牛去割一些比較嫩的草,這樣牛吃起來也比較舒服輕松,另外一方面也能夠感受到主人對他們的關愛。而那些放出去喂養單位牛,他們經驗,知道找嫩草吃,不找那些口感不好的草。
不過啊,現在人們的腦洞确實是很大,通常他們把“老牛吃嫩草”意思完全改變了,有時候表達起來也很尴尬。現在人們經常說這句話是用來形容老夫少妻的,也會用來描述一些上了年紀的人整天想找年輕的小姑娘。
二、吃雞要趁早很多人就很奇怪了,吃雞難道不是随時随地都可以的嗎?還要分時間段,分年齡嗎?
原來啊,我國古代他們養雞主要是為了下蛋,拿蛋去換錢,根本就舍不得吃雞。等到母雞不下蛋之後,雞的口感和營養也就退化的差不多了,要等到雞不會下蛋了才舍得吃,因為那個時候雞已經老了。因為老的雞不好吃這個原因,所以老百姓們就總結了這樣一句“吃雞要趁早”,想想就覺得古人的智慧真的好高啊!
但是,我們可不要膚淺的去理解這句俗語,他還告訴我們一個深層次的道理:該享受的時候就要好好享受,不要等到錯過了之後在後悔,很多事情時機的選擇很重要。這也就點明了我們生活中的這樣一些人,前半輩子隻顧攢錢,自己過的不是那麼好,卻等到最後發現不知道用到何處。所以說,人重要的就是活的快樂,要學會在該享受的時機盡情享受,不要讓機會悄悄溜走。
總結:
後半句的“吃雞要趁早”是不是更加經典呢?告訴我們哲理啟示,向我們傳授智慧,大概這就是俗語的魅力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