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武威農業示範合作社

武威農業示範合作社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7 17:18:49

武威農業示範合作社?開欄的話:在黨的二十大即将召開之際,本報開設“喜迎二十大”專欄,全方位、多角度報道全市幹部群衆以昂揚精神風貌迎接黨的二十大的實際行動,聚焦發展巨變,反映親曆感受,表達熱切期盼,共同感受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铿锵足音,見證堅定不移跟黨走的信心與決心敬請關注,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武威農業示範合作社?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武威農業示範合作社(綠野田疇起歡歌)1

武威農業示範合作社

開欄的話:

在黨的二十大即将召開之際,本報開設“喜迎二十大”專欄,全方位、多角度報道全市幹部群衆以昂揚精神風貌迎接黨的二十大的實際行動,聚焦發展巨變,反映親曆感受,表達熱切期盼,共同感受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铿锵足音,見證堅定不移跟黨走的信心與決心!敬請關注。

農為邦本,本固邦甯。

近年來,武威市認真貫徹落實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對甘肅重要指示要求,以農業發展、農村穩定、農民增收為目标,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立足實際,依托區位、資源優勢,凝心聚力、加壓奮進,抓項目、建基地、扶龍頭,大力培育特色優勢農業産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農業質量效益明顯提升,農民持續穩定增收。

謀劃——走特色農業産業發展之路

武威位于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東端,國土總面積4852.06萬畝,常用耕地面積660.4萬畝,物産豐富,自古就是“人煙樸地桑柘稠”的富饒之地,區位優勢明顯,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天然隔離條件好,是有機食品、綠色食品極佳産區。

武威的底色是農業,發展潛力和空間也在農業。但作為典型的資源性缺水地區,耕地畝均占有水量僅為全省的1/3、全國的1/9。基于這些資源條件和産業基礎,如何讓有限的水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市委四屆四次全會以來,武威市因地制宜打造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産業帶”,即以高原夏菜、藜麥、食用菌、白牦牛等為主的沿山特色産業帶,建設南部山區特色生态經濟産業核心區;以設施農牧業和農産品精深加工為主的沿川特色産業帶,建設國家級特色農産品優勢區;以戈壁農業、特種果蔬、經濟林果和沙生藥用作物等為主的沿沙特色産業帶,建設西北地區沙漠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大力發展“8 N”農業優勢主導産業,即“牛羊豬禽果菜菌草”八大優勢主導産業和藜麥、中藥材、馬鈴薯、茴香、岔口驿馬等區域優勢特色産業。

經過多年努力,“三大特色産業帶”布局基本形成,“8 N”農業優勢主導産業規模化、集約化、産業化程度顯著提高,綠色循環農業高質量融合發展,現代農業産業體系的“四梁八柱”已經形成。武威已成為全省乃至西北重要的優質瓜菜、食用菌及畜産品生産基地,所轄三縣一區均為全省肉羊産業大縣,涼州區為全國北方冬春設施蔬菜規模化生産基地、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全省肉牛産業大縣。

推進——走規模化集約化産業化之路

在涼州區羊下壩鎮上雙村鄉村振興産業示範園,溫室裡西瓜藤上挂滿了綠油油、圓溜溜的小西瓜,村民俞菊琴和姐妹們熟練地為西瓜吊秧。“我們都是附近村的,農閑時到示範園來打工,一個月能賺3000多元。”俞菊琴說。

上雙村鄉村振興産業示範園是今年羊下壩鎮重點打造的區級農業産業示範點之一,采取“黨支部 村集體經濟合作社 種苗公司 種植大戶 農戶”的發展新模式,形成了“四位一體”種植新格局,呈現出建設速度快、經濟效益好、示範帶動強、市場前景廣的特點。“2020年,我們在上雙村流轉土地20多畝,建設高标準日光溫室5座。今年又流轉土地67畝,新建雙面拱形溫室10座,種植露地辣椒42畝。目前,種植的訂單西瓜總産量在310噸左右,年産值達110萬元左右。”涼州區隴園鮮家庭農場負責人王濤說。

近年來,武威堅持把發展鄉村産業作為興農之基、富民之本,充分挖掘高寒幹旱特色農業蘊含的綠色有機特質,積極調整種養結構,大力發展節水農業、旱作農業、設施農業、戈壁生态農業,着力打造西北現代寒旱特色農業發展示範基地、全國重要的優質綠色食品生産供應基地、甘肅乳都和河西走廊黃金奶源基地,鄉村産業規模、質量、效益實現同步提升。

——2021年,武威蔬菜面積達64.5萬畝、瓜類15萬畝、食用菌産量9.46萬噸、飼草面積113萬畝,畜禽飼養量達到2751萬頭隻,全市實現農業增加值190.4億元,增長10.6%,農業增加值連續8年保持全省第1位。

——八大優勢主導産業占農業總産值比重達72.3%,羊、豬、雞、奶牛存欄和肉類、設施蔬菜、食用菌、藜麥産量均居全省第1位,牛存欄居全省第2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59元、增長10.3%。

——全市35.47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依靠種養産業和“勞務 種養産業”減貧27.42萬人,占減貧總人數的77.3%。

引領——走産業示範帶動之路

在天祝縣炭山嶺鎮上崗嶺村,村民孫德勝正在種植紅筍。“今年我們流轉了80多畝地種高原紅筍,采用大型機械種植,保墒、保濕,出苗率很高,預計今年筍子畝産能達到8000至10000斤。”孫德勝說。

上崗嶺村平均海拔2700米,年均氣溫3.5℃,降雨量480毫米,是典型的半幹旱山區。今年,該村黨支部持續深化“三鍊”建設,大力推行“支部領辦産業、書記領辦項目、黨員領辦任務”三項措施,引領帶動群衆發展富民産業,走上了增收緻富新路子。

火車跑得快,全靠頭來帶。近年來,武威培育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達194家,依法登記合作社6985家,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其中錄入全國家庭農場名錄系統6563家,發展休閑農業經營主體223家。精準引進培育了以武威伊利為主的乳制品,以頂樂農牧、甘肅伊牧蘭為主的肉牛,以嘉立荷、優然為主的奶牛等一大批配套企業集聚發展的“新雁陣”,實現特色産業龍頭企業全覆蓋和鍊式擴張。

武威還積極引導農業經營主體與村集體、農戶建立契約型、分紅型、股權型等合作方式,創新形成了古浪縣興盛種羊場貸母還羔的“羊銀行”、民勤縣羊産業幾何倍增“五個一”等利益聯結模式,實現了産業帶動由“扶生存”向“扶發展”根本性轉變。

建設——走全産業鍊發展之路

從奶源培育到簽約落地,從開工建設到投産運營,用了不到兩年時間;從建成投産到産值突破10億元大關僅用了一年時間,2021年營業收入突破10億元、産量突破12萬噸……武威伊利乳業的發展,展現了我市奶産業發展的強勁勢頭。

在伊利乳業帶動下,武威成功引進一大批上下遊産業鍊項目紮根落地,并推動本地一批傳統農牧企業轉型升級、擴大産能,初步形成了“1 N”奶産業集群,為實現百億級奶産業集群目标、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近年來,武威狠抓基地項目建設,加快構建緊密關聯、高度依存、高質量發展的全産業鍊,建成了一批從原料基地到終端産品的綠色産業鍊、區域特色産業基地和食品加工産業集群。累計建成園藝作物标準園41個、畜禽規模養殖場1777個、日光溫室22.5萬畝、養殖暖棚4388萬平方米,建成涼州萬畝露地蔬菜、民勤收成蜜瓜、古浪肉羊、天祝10萬畝藜麥等一大批規模化、标準化種養基地,涼州區奶業、生豬産業園分别入選國家級、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創建名單,民勤縣、古浪縣入選“甘味”肉羊産業集群,武威現代生态奶業産業園入選全省10個百億級産業園。

同時,武威堅持以工業化理念謀劃發展現代農業,落地實施優然牧業、金宇浩睿、海升現代農業等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初步形成了集農産品生産、加工、營銷、服務有機銜接的農業全産業鍊條。

綠野田疇起歡歌。放眼望去,一幅生态美、産業優、文化興、百姓富的美麗畫卷正在武威大地徐徐展開,在特色農業産業助力鄉村振興、實現“六個新武威”的新征程上,武威邁出了堅實步伐。

全媒體記者尚禾 于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