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是象形字。金文外形是個廠(像突出的山崖),下面像岩穴之形。小篆線條化,隻剩下“廠”。隸變後楷書寫作“廠
《說文·廠部》:“廠,山石之厓岩,人可居。象形。凡廠之屬皆從廠”(廠,山上石頭形成的邊岸,它們下面的洞穴是人們可以居住的地方。象形。大凡廠的部屬都從廠)
“廠”現在用作“廠”的簡化字, "廠”的本義為棚屋。
“廠”是一個部首字。凡由“廠”組
成的字,大都與房屋或山崖有關。如“廚”“原”, "曆”
“曆”本是會意字。甲骨文從二禾(表示一列列的莊稼),從止(腳),會從莊稼中走過之意。金文加了“廠” (山崖).小篆承接金文。隸變後楷書寫作“歷”。漢字簡化後寫作“曆”。
《說文·止部》:“歷,過也。從止,厤聲。”(歷,經過。從止,厤聲。)
“曆”的本義為經過。如司馬遷《報任安書》中的“足曆王庭”就是指從匈奴君主的住處走過。引申為行走、遊曆。如陸遊《舟中曉賦》:“遍曆三湘與五湖。”
又引申指逐一、逐個。如成語“曆曆在目” ,唐崔颢詩(黃鶴樓》:“晴川曆曆漢陽樹。”
“曆”又表示曆法。如《舊唐書.李淳風傳》:“尤明天文、曆算、陰陽之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