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中的“除”,有去往交替除舊布新的意思,“夕”代表的就是年終的最後一天。這兩個字合一起的意思便很好理解——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除夕由來已久,在戰國末年,就已有了除夕這種習俗節令。西晉周處撰寫的《風土記》則有明确記述,古人把臘月三十的晚上定為“除夕夜”。
神話傳說,在上古時代,有一個叫“夕”的怪獸,它每年在最後的一天裡出來傷人,危害人間。後來“竈神”請來了一位叫作“年”的神童,神童法力高強,用紅綢和放在火中燒得噼啪作響的竹子消滅了“夕”這種怪獸。老百姓為了感謝和紀念年在這一天除掉了夕,就把農曆每年的最後一天叫“除夕”,把新年的第一天叫過年。
因此,人們也就有了喜迎新年,除夕除去不好的東西的說法。俗話說“除夕除三樣,人旺财也旺”,所說除三樣是指的哪三樣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一、除塵
據《呂氏春秋》記載, 在堯舜時代就有新年掃塵的習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雖然民間有着“二十四掃房子”的說法,但也不見得非要這天掃,畢竟不少的人們臘月二十四還在工作之中。老一輩認為,臘月二十三是竈神上天彙報工作之日,到年三十才能回來主持下一年的工作,臘月二十四已過就百無禁忌,年三十以前都可以打掃。
人們忙了一年很少有時間徹底的清掃。為了環境衛生為了有個新的面貌,除塵也是必須的事。這也寓意着掃除所有的“晦氣”、“窮氣”,期待新的一年能夠事事順心,人财兩旺,其實,這也是人們追求美好的一種願望。
二、除疫
《呂氏春秋》載:在每年的最後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敲打有響聲的器皿,以驅逐“疫病之鬼,意為驅惡除邪辭舊歲,憧憬未來迎新年。
神話傳說,在人們除掉“夕”以後,因爆竹聲惹怒了“邪神”。邪神便又想禍害人間報複人類,于是,便在玉帝面前搬弄是非,說人間要造反、反抗玉帝。玉帝聽信其言,便派他和瘟神一同前往,到人間把說壞話的人家畫上記号,待新年到來之際懲罰這些人家。
邪神瘟神趁機胡搞,在大部分人的屋檐下畫上記号,然後以蛛網遮蓋的方法不讓人們發現。據說這天正是臘月二十三“竈王”上天彙報之日,邪神瘟神的陰謀正好被“竈王爺”發現,于是他告知了所有人這場災難,要人們等他離開後徹底把家裡打掃幹淨,以防新年不測。
等“竈王”到了天庭向玉帝彙報工作後,玉帝便有所懷疑,也許是邪神搗鬼惹事生非,他唯恐冤枉了人類,于是,便在大年三十晚上下界巡視,他發現家家戶戶窗明幾淨,燈火明亮,時不時還傳來歡聲笑語,人們不但說的都是吉利話而且還供着自己和衆天界神像,随改變主意撒回降罪的旨意,降福于人類。
這個神話傳說也是告訴人們,除塵避免瘟神很重,除疫不僅僅要除去發生的瘟疫和人身體上的傳染病,更要除去心靈上的瘟疫。除去内心的惡魔,才能有一顆潔淨的愛心面對世界,從而讓世界變得更加潔淨和美好。
一個人最可怕的就是内心的瘟疫,有一些心術不正的人,一句無中生有造謠生事的話本來沒人相信,但傳的人多了也難免别人不信。因此,這樣的心理瘟疫要堅決除掉。一個人不受謠言所擾,在很大程度上就能更好地工作,做起事來就會一帆風順,自己順了,人旺财也旺也就成了很自然的事。
三、除殘
在老一輩看來,殘缺不齊的東西會影響家裡的财運,不吉利。尤其過新年,一定要把殘缺不全的東西除掉,比如,我們吃飯用的碗,老人們認為,碗象征着工作,畢竟人們也常常把工作寓意為飯碗。如果用殘缺破損的碗,寓意着生意或者工作的“飯碗”不牢靠、不穩定,一定要用整潔幹淨的碗,這寓意着工作順利,飯碗也牢靠。
其實,除掉殘缺的碗也是人們為了健康着想,所謂“病從口入”,在很大程度上破損的碗很容易滋生病菌,很不衛生,對身體健康很不利。因此,在除夕之前該除的一定要除,新年新氣象面對新的起點,身體健康也是重中之重。
“除夕除三樣,财旺人也旺”這句俗語很有道理,雖然有一些胡謅的神話參與其中,但除塵,除疫,除殘也是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願望,能不能夠财旺人旺不好說,但除去這三樣最少都對人們有利,都能确保人們的身體健康!您認為對嗎?歡迎留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