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美國政府拒簽了五百多名中國留學生,禁止他們到美國攻讀理工科專業。這讓人們聯想起去年美國議員湯姆·科頓的言論。他聲稱,中國學生到美國隻能學習莎士比亞或者《聯邦黨人文集》,決不能讓他們學習理工科!
看完這兩條新聞,很多網友笑稱:中美已經達成一緻,文科生沒什麼用。有這種看法的人絕不是少數。在《流浪地球》原作裡,作者便寫到,當人類決定改變地球軌道後,就停掉了所有文科專業,下一代都讀理工科,原因是大難臨頭,人類沒那麼多閑心了。
在科學時代,文科真的沒用了嗎?下面,先讓我們看看幾位非典型文科生。
儒勒·凡爾納
很少有讀過書的人不認識法國著名科普作家儒勒·凡爾納,他的代表作《海底兩萬裡》《神秘島》《地心遊記》等對科幻文學流派有着重要的影響,他是現代科幻小說的奠基人,還被譽為“科學時代的預言家”。自從1900年,幾代中國人小時候都讀他的書。不過,也很少有人關注凡爾納學的什麼專業。最初,他在父親安排下學法律,獲得法學學士。後來,凡爾納接觸到大仲馬,認為文學比法律更值得追求。
不管被迫還是自願,凡爾納都在學習典型的文科專業。沒有任何一名教師要求他書寫科學,但是凡爾納就這麼做了。他是文學史上被翻譯數量第二多的作家,将近五千多種版本的凡爾納著作,把世界各國無數青少年領進科學大門。
小松左京
如果你隻認識一名日本科幻作家,那一定是小松左京。他被稱為“日本科幻的推土機”,意思是為推動科幻在日本破除障礙起到了巨大作用。除了代表作《日本沉沒》,他還寫過很多科幻佳作。比如《空中都市008》,相當于日本的《小靈通漫遊未來》,用一個孩子的眼睛展示幾十種高新科技。他還以制片人身份拍攝過不少科幻影片。
這樣一位科幻大師,畢業于京都大學文學部意大利文學專業,純而又純的文科生,估計這個專業裡面任何一門課都不會提到科幻。小松左京是自己認識到科學對人類社會的決定作用,然後投身這項事業。
阿爾文·托夫勒
如果你對信息科技在身邊造成的奇迹感覺驚訝,可能是因為你沒讀過阿爾文·托夫勒的書。早在四十年前他就預言,工業時代肯定要讓位于信息時代。如果說工業産生了種種弊病,解決方法就是把人類推進到信息時代,而不是倒退回農業時代。
一位有如此價值觀的作家,畢業于紐約大學英文專業,在課堂上學習柏拉圖哲學和西方藝術史。後來,他從記者幹起,一直做到《幸福》雜志副主編。這是一份典型的文科生履曆表。
托夫勒調研過很多高科技企業,理解那些前沿科技的社會價值,最終形成了他的觀點。上世紀80年代,他的名著《第三次浪潮》進入中國。當時有個統計,78%的中國大學生讀過這本書。現在,他們中間很多人已經是政府官員或者企業高管,阿爾文·托夫勒的觀點一直在他們思想深處起着作用。
邁克爾·克萊頓
看過《侏羅紀公園》和《西部世界》的朋友,一定會知道它們的原作者邁克爾·克萊頓。他還創作過一系列名作,題材涉及腦科學、基因混合、納米、氣候災難等等。在美國文壇,邁克爾·克萊頓被稱為“高科技驚險小說”創始人。
這樣一位把高科技與文學緊密挂鈎的作家,最初讀的是哈佛大學文學專業。後來,他幹了一件科幻般的事情。因為對文學專業的教學不滿,跑去學醫,跳進一個理科生都望而卻步的專業。他同時還修古人類學,一個文理兼備的專業。
不是專業背景造就了邁克爾·克萊頓,而是他自己對人生做出了如此規劃。他成功了,他那些作品,隻有這樣的知識背景才能寫出來。
上面這幾位都是非典型文科生,因為背叛了人文陣營的傳統,才有後來的成就。很多理科生愛讀他們的作品,不僅因為裡面有豐富的知識,更有他們所認同的價值觀。很多青少年因為他們的作品走上科學道路。人文作品能給人生定向,能塑造人的價值觀,能激勵人們去奮鬥,它們永遠有價值。沒有價值的,是那些逃避現實,自絕于科學時代的舊文科。
希望有朝一日,文科教育能改頭換面,批量培養這樣的人才。
來源:科普時報
作者:鄭軍 中國作協會員,科幻作家,中國未來研究會常務理事
編輯:毛夢囡
審核:王飛
終審:陳磊
<公衆号ID:kepuing>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