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玉不琢不成器,意思就是沒有經過雕琢的玉石,是成不了美玉的。玉器的最終價值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在雕刻師傅的工藝和水平上,下面我們要帶大家認識的手藝人是一位,看看出自他手裡的玉石作品是什麼樣的。
精緻的佛像,栩栩如生的山水作品,這些都是玉石雕刻師彭榮華的作品。現在彭榮華做得最多的是翡翠的雕刻。說到手工雕刻玉石,首先要相料,問料,選題,設計,這一系列的步驟其實就是要根據玉石本身的形狀來設計圖案,将原石的價值利用到極緻。這也是手工雕刻與機器雕刻最大的區别。
在設計好圖案後,就要在原石上開始雕琢。這些大大小小的工具都是彭榮華每次雕刻時要用到的。
玉石雕刻師彭榮華:“這個工具是打粗坯用的,打完粗坯以後,你看這裡還有很多工具,打完用這種工具把線條慢慢勾出來,開臉細工,還有這些到最後把弧度磨一下,工序越來越細,一道比一道細,打粗坯隻是把它的形狀打出來,比如觀音的臉你要慢慢弄,眼睛都要慢慢弄出來,這些都是細工。”
彭榮華口中的細工就是雕刻過程中的一些細活兒,比如人物的手腳、眼、嘴等部位。在對這些部位進行雕刻時必須全神貫注,來不得一點馬虎,一個小小的失誤往往就會讓所有的努力功虧一篑,也會讓作品失去應有的價值。
彭榮華告訴記者:“雕刻人物來說開臉是最難的,比如說觀音她的臉特别是眼睛跟嘴巴,嘴巴是有點眯眯笑的感覺,這種做出來就比較難一點。”
42歲的彭榮華是福建莆田人,做玉石雕刻已經有十多年的時間了, 30歲才入行的彭榮華,說起最開始接觸玉石雕刻時,其實并沒有所謂的興趣和愛好,而是生活所迫。
彭榮華:“30歲之前在老家承包山上的采石場,虧了點錢,我老丈人就說沒事做就到廣東學做玉石,就這樣到了廣東,我當時的心态就說很簡單,我去學的時候就說快點學會快點出來,畢竟30歲有了家庭,也有了孩子,心裡想到的就是把手藝學到 自己出去做。”
随着對玉石雕刻越來越熟悉和了解,彭榮華也慢慢對這一行産生了興趣,在廣東一做就是十多年,因為媳婦是泸州人,去年從廣東回到了泸州,在這裡開起了玉石雕刻的店面。過着平淡而幸福的生活。雖然都說生意不好做,但彭榮華也憑借着誠信做事的原則,有了比較穩定的客源,林凡就是這些顧客中的一個。
林凡說,彭榮華店裡的東西都是貨真價實的,出自他手裡的作品不僅材料好,雕工細膩,而且從來不會虛高價格。做到了誠信經營。幹一行,專一行,彭榮華用他的雙手雕刻出了美,也用雙手創造着屬于自己的平凡幸福。
鄧霜 葉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