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首相特拉斯下課了,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個比較鮮為人知,就是她的政策遭到了環保人士的強烈反對,這其中就包括剛剛登基的查爾斯王子。
英國王室不能幹政,整天除了當吉祥物就剩下吃喝玩樂。但是這人吧,總想要搞點兒事業,而查爾斯王子找到的事業,就是環保。
環保這件事,一說出來就特别高大上,任誰都挑不出毛病,所以老王子就一心撲在上面。捎帶手也賣一賣自己精英的皇家綠色有機食品。
如今查爾斯從王子變成了國王,但不忘初心,打算參加下個月在埃及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結果特拉斯不同意。
據英國《泰晤士報》報道,英國首相特拉斯“命令”查爾斯國王不得參加COP20峰會。
不讓去就不去咯,但特拉斯基本上就失去了英國王室的支持,本來她就憋着取消英國王室呢。雖然明面上英國王室對政治不表态,但是暗地裡誰知道呢?
那麼說特拉斯為啥不讓老國王去參加氣候大會呢?因為為了應對英國的能源危機,特拉斯正打算開環保的倒車。
比如重啟已經關閉的核電站,比如開啟新一輪北海石油和天然氣勘探許可。環保人士和科學家批評說,此舉破壞了英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承諾。
雖然說特拉斯下台跟環保的關系不大,但環保人士為了反對特拉斯搞出了的動靜卻不小。
就在特拉斯下台前不久,英國國家美術館内館藏的梵高名作《向日葵》被兩名環保組織成員潑了兩罐番茄湯罐頭。
好在,《向日葵》外有一塊玻璃屏保護,沒有受到損害。這肯定是把熱愛藝術的朋友吓出一身冷汗。
潑完番茄湯,這兩個環保主義者脫下外套,露出“Just Stop Oil(停止采石油)”字樣的T恤,并且把手粘在畫作下方的牆上。
據報道,這兩個環保主義者一個是來自倫敦的21歲活動人士菲比·普盧默(Phoebe Plummer)說道。另一個是來自紐卡斯爾的20歲的安娜·霍蘭德(Anna Holland)。他們隸屬于一個名字就叫“停止石油(Just Stop Oil)”的環保組織。
而她們這麼幹的目的,是為了抗議特拉斯的一系列能源動作。那位名叫菲比的環保主義者說:“你更關心的是保護一幅畫,還是更關心守護我們的星球和人類本身?當下的生活成本危機是石油危機的一部分,數百萬饑寒交迫的家庭無法負擔燃料。他們甚至連一罐湯都燒不起。”
這個環保組織的特點就是頻頻向藝術品下手。今年7月該組織中的的積極分子還曾将攻擊的目标聚焦在了倫敦皇家藝術學院中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以及國家美術館裡康斯特布爾的《幹草車》這兩幅名作上。在為期兩周的抗議活動中,活動人士還封鎖了倫敦各地的橋梁和十字路口。
很多朋友可能會納悶兒,你們搞環保就搞環保,為啥要向藝術品下手呢?梵高跟石油有一毛錢關系嗎?這幫環保主義者當然知道石油和藝術品沒關系,他們向藝術品下手隻是為了制造大新聞,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宣傳自己的觀念。
為了擴大影響力而向無辜的事物下手,這個邏輯您聽着是不是有點兒耳熟?恐怖主義分子也是這麼幹的。所以有些極端環保組織就被直接定義為恐怖組織。比如說美國的“地球解放陣線”和“動物保護陣線”。
在過去10年裡,由于這些極端動物保護組織的破壞行為,造成的損失已經高達1.1億美元。這兩個組織的行為完全可以被定義為“綠色恐怖主義”,目前聯邦調查局仍然在調查150宗涉及這些“生态恐怖分子”的刑事案件。
對于這些環保組織的各種訴求,我們都能理解,為了保護我們的地球。這裡不妨做一番設想,如果把時間和空間的跨度拉長,把目光投向遙遠的未來和浩瀚的宇宙,我們的地球存在于宇宙之中,就好像一座小島孤立于太平洋之中。地球總有資源耗盡的一天,而我們人類能做的,一方面通過環境保護節約地球的資源,讓資源用得更長久一些。而另一方面,我們必須在地球這座小島崩潰之前走出去。
所以,環保主義的訴求真的是足夠宏大,它肩負着拯救全人類的使命。擁有了這樣的崇高感,你就能想象那些環保主義者們能瘋到什麼程度。為了宏大的目标,踐踏法律這種事情不值一提。
而且你越反對他們,他們蹦的越歡。看看那兩位往梵高畫上潑番茄汁的環保主義者被捕時的眼神,那劍拔弩張的态度,真理在握的亢奮,分明透着自豪和自我感動。她們八成把自己當成了殉道者,沉浸在衆人皆醉我獨醒的迷思中不可自拔。
即便這些環保主義者真的都是無私的理想主義者,當他們為了理想而變得太過極端的時候,當他們開始侵犯别人的權利的時候,就是我們跟他們分道揚镳的時候了。以為打着高尚的旗号就有了使用過激手段、甚至是違法行為的權力,有這樣觀念的人其實不在少數。所以我們真正所要反對的,不是環保,而是環保主義。
關于反對環保主義更為系統的論述,我推薦一本書,《環保的暴力》。作者是捷克前總統瓦茨拉夫·克勞斯。這位總統以經濟學家和政治家的雙重身份,系統地分析了環保主義對自由的侵犯以及很可能會對環保本身造成巨大傷害。
克勞斯認為,為了人類自身而保護環境,這沒有問題。但是把環境破壞程度誇大到難以想象的危機,并暗示那種威脅的嚴重性,這就有問題了。進而利用人們的恐懼,強行要求人類降低能源的使用,犧牲自身的發展,這就更有問題了。想一下,打着一個高尚的旗号,強迫所有人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标而犧牲自己的權利。這樣的邏輯我們陌生嗎?
既然要駁斥環保主義者的觀點,那麼首先克勞斯要做的就是把他們羅列的那些論據推翻。比如資源真的會用完嗎?财富和技術的進步會不會造成環境問題?克勞斯的結論是——不會。而且恰恰相反,财富和技術的進步是解決問題的途徑。石油也許會用完,但資源不會。
資源儲備量會随着我們知識的增加而增加,它不是一個靜态的變量。在人類的曆史長河中,煤炭、石油、電曾經都不是我們賴以生存的資源,而是随着科技的進步而成為資源。那麼誰又能知道未來會有什麼樣的資源被我們開發出來呢?如果就這樣靜止地認為石油用完了,煤炭用完了,人類就完蛋了,這就如同石器時代的原始人擔心石頭用完了該怎麼辦一樣滑稽。這不僅小看了資源的豐富性,同時也小看了人類本身。
書中指出,如果說有一種“終極資源”的話,那不是别的,正是人類本身,是人類的發明創造,人類的勤奮努力。這種資源想要兌現,則必須擁有自主行動的自由。而正是這些自主行動,形成了市場。在市場中,正是由于資源稀缺性的增長帶來了價格上漲,“消失中的”資源正在“不斷地順利地被其他資源取代,或通過更為經濟的消費而得到了節約”。
反過來,如果環保主義者真的打算根據他們對未來靜止的判斷去限制市場,限制科技的發展和資源的利用,那可就真的把我們的“終極資源”——人類的創造力給變成了“稀缺資源”了。當财富和創造力被遏制,失去了可持續發展的動力,那就真的坐吃山空,然後如環保主義者所願,人類高舉環保的大旗,紅光滿面地地走向毀滅了。
《環保的暴力》這本書另一個觀點是,環保主義者所提出的替代方案,太過天真。書中舉了一個例子,如果按照環保主義者的要求,以風力發電生産美國供電總量的5%,那就必須建造13.2萬台風力渦輪機。問題是,有足夠的土地安放這麼多渦輪機嗎?能夠以合理的價格買到土地嗎?為了“生态”目的(或者環保主義者的利益),每年任由1200萬到1500萬隻小鳥葬身渦輪葉片下這又是否值得呢?不考慮成本和收益就抛出一個嘩衆取寵的論調是不負責任的。
這本書還試圖回答有關“全球變暖”的疑問。或者更準确地說,全球變暖是否跟人類的活動有關。書中提出了一系列質問:沒有人能解釋為什麼在過去的25年中,全球變暖隻發生在北半球。沒人知道為什麼全球海洋在2003年至2005年降溫,為什麼格陵蘭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變得更加寒冷,以及為什麼全球平均氣溫在1940年至1970年間下降——當時人類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幾乎與今天相等。
克勞斯的結論是:“鑒于衆多的不确定性,将氣候變化的影響最終歸結于人的因素,這純屬看法問題。”書中還提出了一個讓人耳目一新的論點:“全球變暖不僅發生在地球上,還發生在火星、木星、土星,甚至冥王星上!”最後克勞斯總結說:“今天盛行一時的全球變暖理論以及關于其原因的假說,可能是錯誤的,也可能是沒有價值的,但就本質上來講,則是極其危險的。
那麼我們該怎麼辦?《環保的暴力》最後給出了這樣的答案:什麼都不做。隻要讓人類活動的自發性來解決問題就可以了。數以百萬計明智、理性且獨立行動的個人所造成的結果總和,絕對勝過任何刻意設計人類社會發展進程的行為。在書的最後,克勞斯說:我們應該鼓勵和推廣生态意識、生态敏感性以及對生态的關注,但那應該是自發的、多元的,而不是強行做出種種禁限和制止。
以上就是克勞斯的基本觀點。閱讀這樣的觀點,也許不會推翻你固有的想法,但它會促使你更加全面的、系統的、動态的看待問題,這不正是辯證法告訴我們的道理嗎?我想這有助于讓我們清楚什麼是對環保有益的,而什麼是無意義甚至是有害的。
而更重要的一點則在于,我們應該得出這樣的共識:那就是無論是什麼樣的理念、觀點亦或是信仰,都不能侵犯人的個人權利、幹涉人的自由選擇,但是我們也清楚,這不容易做到,每當一種觀點或是信仰産生時,總有人會被感召,歡欣鼓舞,進而失去了冷靜客觀思考問題的能力,淪為一群烏合之衆。胡适說要多研究問題,少談些主義,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何其困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