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個粉絲來信和我私聊,聊着聊着,不知道怎麼就聊到了“發小”的話題上。他問我:“21世紀的人們還有發小嗎?”我從沒想過他會突然問我這個問題,一時間愣住了,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才好。因為,在我印象中,“發小”已經成了一個十分陌生遙遠的詞彙了。
在生活中,多數時候圍繞在我們身邊的人,要麼是同事,要麼是有利益關系的合作夥伴,要麼是性情相投的閨蜜和哥們。至于“發小”,似乎與我們的童年時代一起消失在了往日的回憶裡。很多時候,我們所謂的“發小”不過是基于利益上的一種熟人關系罷了。
然而,我們心底裡對真摯的“發小”還是十分渴望和珍惜的,就像留戀我們純真的童年時光一樣。今天,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唐詩就是和“發小”有關。詩人在動亂中與發小相逢,而此時他們已經分别20年了。臨别時,詩人作詩一首贈給發小,讀之讓人瞬間飙淚!
這首詩就杜甫的《贈衛八處士》,讓我們就近它:
贈衛八處士 杜甫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複何夕,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鬓發各已蒼。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問答未及已,兒女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長。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與杜甫其他憂國憂民的詩作相比,這首詩的語言極其質樸凝練,用近似于口語的詩句描繪了自己與發小分别20年後重逢的畫面,感人至深。題目中的“衛八處士”具體姓甚名誰,史料中并無記載,隻知道他是一位姓衛的隐士,與杜甫是老鄉,是發小,在家中排行第八。
當時正值安史之亂爆發時期,杜甫飽經離亂,四處飄零,經常掙紮在生死線上。在他前往華州的路上,不意竟遇到了一位老鄉,還與他是兒時的玩伴,讓杜甫一時間感慨萬千,熱淚縱橫。動亂年代,活着就已經不錯了,還能在四處奔波中遇到兒時的發小,真是讓人驚喜!
全詩的大意是說:人生中的很多分别就像參星商星一樣,很難再相見。日子一天天過去,何時才能一起在燭光下話短長。年輕的時光很快就過去了,如今我們都已經鬓發蒼蒼。20年後,我們再相聚,很多人或許已經不在了。如今與你重逢,你也兒孫滿堂了。
家裡的孩子很有禮貌,問我從什麼地方來。我還沒來地及回答,他們就開始擺碗筷了。飯菜雖簡單,但是很可口,是新鮮的韭菜配黃米飯。席間,我們互相感慨着相見的不易,喝了很多酒。可是,喝了很多酒也沒有醉。友人的情深意長,實在令人感動。想到明天又要分别了,遠隔着千山萬水,我心裡無限傷感!
詩人是在動亂年代,四處飄零的途中偶遇發小的,而且還是分别20年後的重逢。此情此景,再華麗的語言都難以表達詩人心中的感概;此外,國家正處在危急存亡的時刻,到處生靈塗炭,民不聊生,今天與發小一别,還不知何時能再相見,很有可能就是永别。
動亂年代,命如草芥,很多人都在生死線上掙紮。過了今天,都不知道明天自己是否還能活着。至于個人的未來,更是難以預料,一片黯淡。當所有這些情感交織在一起時,最樸實自然的語言反而更容易感動人,更容易讓人飙淚!
(注: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作者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