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北小院,白牆飛檐。68歲的白高山正一邊給小菜園澆水,一邊逗着2歲多的孫子。
菜園裡,茄子、黃瓜、西葫蘆、小蔥長勢正好,兩棵蘋果樹已經挂滿青色的果子。
“上次來時,我把地裡種的這些給他一一作了介紹,笑着說‘這些果菜夠你們一家吃了’。”
白高山居住的山西大同市雲州區西坪鎮坊城新村,是一個易地扶貧搬遷村。他和200多戶村民從世代居住的坡梁薄地、鹽堿地上的土窯洞陸續搬到這裡,生活從此變了模樣。
2020年5月11日,走進白高山家中,坐到炕沿上同白高山一家聊起了家常。
白高山拿出一張老照片給看,那是他搬進新村之前住了40多年的土窯洞。
接過照片仔細端詳,問道:“現在這房子住進來花了多少錢?”白高山告訴,2019年在政府的支持下,隻花了1萬元就住進了新房。
“搬出來後家裡主要做什麼?收入怎麼樣?”接着問。
白高山的兒子白利軍告訴,搬到新村後,他在政府資助下上了職業培訓學校,當起了電焊工,2019年收入4萬多元。
“現在外村姑娘都願意往這嫁了吧?”笑着問。
“可不是!如今生活好了,人家也願意來了。”白高山笑得合不攏嘴,“蓋房子,娶媳婦,這是我們莊戶人家一輩子的大事。我們打心底感謝共産黨!”
問道:“你們往後還有什麼打算?”
“就是希望日子越過越好。”白高山說。
“更好日子還在後頭呢!”語氣堅定。
民之所盼,心之所向。
當時,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已是勝利在望。
着眼于億萬農民群衆對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部署推進更長遠的發展戰略——“要千方百計鞏固好脫貧攻堅成果,接下來要把鄉村振興這篇文章做好,讓鄉親們生活越來越美好。”
白高山告訴記者,村裡每年都有新變化:新建的黃花産業園已經開始運營,養老中心和幼兒園也建起來了。今年9月,小孫子就能進村幼兒園上學。
2022年春節前,再赴山西考察時強調:“讓人民群衆過上幸福生活,是我們黨百年來的執着追求,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一代接着一代幹。”
“跟着,跟着中國共産黨,更好日子一定在後頭!”白高山說。
時間是忠實的記錄者,镌刻着執政者奮進的步伐。4月18日起,新華社開設“近鏡頭溫暖的瞬間”欄目,精心選取黨的十八大以來,治國理政的精彩瞬間,講述每一張照片背後的溫暖故事。
總策劃:傅華 呂岩松
總監制:張宿堂
策劃:孫承斌 陳二厚
監制:趙承 劉潔 孫志平 李俊 霍小光 賴向東 樊華 齊慧傑
統籌:李忠發 吳丹 黃玥
文字:姜琳 孫亮全
攝影:謝環馳
音頻:吳炜玲 劉在
視覺:畢曉洋 李京
設計:焦旭鋒 殷哲倫 馬發展
協調:胡若晗 王曉曈
推廣:李明 趙鵬
新華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來源: 新華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