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北大著名教授名單

北大著名教授名單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5 02:42:24

北大著名教授名單(北大教授劉穎非典型)1

劉穎。北京大學供圖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葉雨婷

“29歲時,她成為北大最年輕的博導”,去年,一篇文章突然在網絡上刷了屏。劉穎這個名字,突然成了不少網友和媒體關注的對象。

2013年,29歲的她來到北大,在燕園建立了自己的實驗室,成為當時北大最年輕的博導。如今,她是北京大學未來技術學院副院長,是不少科學類頒獎典禮上的常客。但在課堂與實驗室之外,她的身影還活躍在各個“舞台”:學校合唱團裡、長跑隊伍中、科普鏡頭前……

“我從小就夢想當一名科學家,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實驗室,可以自由地探索自己好奇的科學問題。”劉穎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穎從小就對自然表現出極大的好奇心。年幼的她喜歡觀察螞蟻搬家、分食,還愛讀《十萬個為什麼》。在中學的實驗課上,她第一次嘗試從香蕉中提取DNA。神秘的基因,竟然通過幾個簡單的步驟就能夠獲得,這令劉穎驚奇而又興奮。從此,奇妙的自然在劉穎的心上埋下了一顆小小的種子,她逐漸認定自己對生命科學的熱愛。

後來,她在高考時填報了南京大學生物專業,并堅定地勾選了“不服從專業調劑”。

随着研究的深入,她對生物這一領域的熱愛也愈發濃厚。在這個領域做得越多,認識得越多,越發讓她覺得“生命太神奇,而我們知道的太少了”。

研究之路并不是一帆風順,劉穎回憶,這就像是愛迪生一遍遍地試燈絲材料,每一個結果都提供了信息。“我不斷地修正假設和重新設計實驗,終于在博士二年級下半學期有了突破。”

她發現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緊接着就開始尋找,到底是什麼蛋白質導緻這樣的現象。在尋找這個蛋白質兩個多月後,她終于發現了它。這個研究突破也順利地發表在了國際頂級期刊上。

“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就要保持對研究的‘最純粹的好奇心’。”劉穎說。

29歲時,劉穎來到了北大,建立了自己的實驗室,實現了自己的兒時夢想,她主要研究細胞應激與穩态調控。

劉穎表示,細胞是構成生命體最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元。理解每一個細胞内發生了什麼事,對于理解整個生命體的運作至關重要,而細胞所處的環境和它内部的狀态又是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變化的。

劉穎的工作正是研究細胞如何感知變化,并調整自己來适應環境。這一課題與一些常見的代謝疾病、衰老相關疾病和癌症都密切相關,有非常重要的應用前景。

2019年,在北大工作近6年的劉穎憑借在生命科學領域的突出貢獻,成為“科學探索獎”的首屆獲獎者之一,這是國内金額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獎勵計劃。

在劉穎看來,這是對她科研方向選擇的一次肯定。“至少在選擇課題的時候,我就會放棄那些能較快地發文章,但研究意義沒有那麼大的課題,而真正地去專注于一些需要更長時間的探索,更具有原創性和開拓性的課題上。”

在科研之外,劉穎同樣熱衷于科普教育事業。

五年前,劉穎參與錄制了一系列小學生命科學課和生活中的實驗課。這系列視頻至今仍常常被播放,劉穎偶爾會收到家長來信,向她分享孩子的學習熱情,也會請教一些科學問題。這種被認可的感覺令她備受鼓舞。

在這之後,劉穎還為鄉村孩子帶來閱讀與科普課,她還參與了電視台科普類節目的錄制,翻譯過外國科普書籍。

“做科普這個事情,就是你可能在自己都不知道的情況下,給孩子的心裡埋下了一顆科學的種子,也許之後某一天它就會發芽,會開花,會結出果實。” 劉穎說。

科研中的劉穎嚴謹較真,但在課餘時間,她又像個親切的鄰家姐姐,喜歡和學生們聊天,偶爾聚餐吃飯。

不久前的開學季,劉穎每天都會和一名同學單獨吃一頓飯,借此機會和學生有更充分地溝通。“雖然我們就是在辦公室吃個盒飯,但這種安靜又輕松的方式,可以很好地了解同學們的近況和思想,也可以了解到他們現階段對于科研和人生的困惑。我比他們年長一些,希望通過分享自己的經曆和感受,可以讓他們在人生道路上少走一些彎路。”

劉穎愛好多多,她認為興趣愛好對于自然科學專業的學生尤其重要,是對生活很好的調劑。

來到北大之後,劉穎參加了教職工合唱團。合唱團的排練令她十分快樂,“我喜歡唱歌,也喜歡認識其他專業的人,這是一舉兩得。”作為合唱團的一員,她時常參加學校的各項大型活動,一展歌喉。去年的畢業典禮上,劉穎穿着導師服為畢業生們演唱《燕園情》,以自己的方式贈予畢業生們臨别祝福。

不僅如此,看起來單薄的劉穎還是一位經驗頗豐的“馬拉松老将”,劉穎也經常将自己的科研道路、人生經曆與馬拉松聯系起來。

“跑馬拉松和做科研很像,都是一個長久的過程,認準了一個目标就堅持下去。其實是在和自己競賽,更重要的是突破自我、享受過程。”劉穎說。

回過頭來看,劉穎實現了小時候的夢想,那麼下一步的目标在哪裡?“我想,人都是不滿足的,如今,我希望在科研中開拓新的研究領域,發現探索一些以前完全沒有人涉足的問題和領域。”

去年,劉穎與一些科學家一起完成了為期兩天的沙漠戈壁徒步。在沙漠裡行走,她想起《一代宗師》的經典台詞:“見自己、見天地、見衆生”。

于劉穎而言,科研是“見自己”的過程。她在科研的路上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興趣、目标,這給了她很強大的内在力量,讓她覺得人生每一天都有意義。“見天地”是做科普和參加社會上的公益活動,因為她需要和這個世界打交道,然後理解人生。而教育則是“見衆生”,在理解了自己、感悟了人生之後,她将自己的所得所想傳授給下一代的學生。

責任編輯:原春琳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