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超大城市都有哪些

超大城市都有哪些

旅遊 更新时间:2025-01-22 08:13:09

超大城市都有哪些?【全周期管理,這些城市這樣做】,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超大城市都有哪些?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超大城市都有哪些(超大城市靠什麼)1

超大城市都有哪些

【全周期管理,這些城市這樣做】

光明日報記者顔維琦曹繼軍

春風又綠江南,春色再滿申城。3月22日,上海恢複開放的337座城市公園迎來遊客37.8萬人次;上海58家實體書店聯手舉辦春季圖書大聯展,熱情迎接讀者回歸;上海體育場所已全面開放,小夥伴們相邀奔向運動場。

護佑這樣的活力和美好的,是這座城市嚴絲合縫、環環相扣的防控運行體系——在上海浦東機場,海關關員、公安民警和來自上海16個區的駐點人員24小時全天候堅守。僅上海海關就已調配1339名關員支援空港一線,進一步強化口岸與地方聯防聯控,将閉環式管理落實落細。

與此同時,上海在已有117家發熱門診的基礎上,新近布控182家社區發熱門診“哨點”,進一步延伸防控末梢。強健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是這座城市的堅韌後盾。

有市民贊歎:“防疫,上海深谙動靜之道。”一座常住人口2400萬的超大城市,守得住、放得開,靠什麼做到“守放自如”?回答是,科學化、精細化、系統化、智能化的城市治理。

面對不斷發展變化的疫情,上海從容不迫、沉着應對,以“全周期管理”的理念貫穿城市治理,以“繡花”功夫守護人民的城市,交出讓人安心的答卷。

科學治理,因時而動:

尊重、順應城市發展規律

對于超大城市而言,龐大的人口規模、超高的人口密度和人員高頻流動等特點,都讓疫情擴散風險格外複雜而嚴峻。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初,上海被認為是中國除武漢之外防控壓力最大的城市。有外國學者根據數據模型推算,預測上海可能有80萬人感染。即便在較為樂觀的估計下,也至少将有8萬人感染。然而,截至3月23日24時,上海累計報告339例本地确診病例。這座城市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将雷霆萬鈞的舉措和精密周到的部署融為一體,在疫情防控的人民戰争、總體戰、阻擊戰中交出了出色的答卷。

傳染病防控就像築壩,壩築得及時、堅固,才能阻擋洶湧而來的洪水,減輕“下遊”醫療救治的壓力。

1月20日,上海确診第一例新冠肺炎。警報正式拉響,城市裡一道道“防護壩”迅速築起。1月24日,上海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機制。1月25日,上海加大對來滬社會車輛篩查力度,加大對重點地區來滬人員的監測和排查力度,關閉4200多處旅遊文化設施,減少人員聚集。

把好道口,上海逐漸将防疫重心放到社區。“上海的防控體系很好,屬于少林派,非常幹淨有力,社區防護強大無比。”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這樣評價。

與此同步,加快信息發布,暢通溝通渠道,加強健康科普,穩定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大年初二開始,在上海市疾控中心2号樓會議室,上海市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至今已連開近60場,及時回應市民關切,澄清謠言、消除焦慮。

随着全球疫情蔓延,上海抗疫的重點又轉到嚴防境外疫情輸入,16個區的駐點人員火速進駐浦東、虹橋兩大機場,24小時不間斷值守,專人專車集中接送需居家隔離觀察的入境人員。同時,進一步加強口岸防控,動态調整措施。國門一線“籬笆”越紮越緊,形成“從艙門到家門”的全流程閉環管理。

一系列硬核舉措因時因勢而動,彰顯上海城市治理手段的科學、嚴謹和敏捷。這背後是城市管理者對超大城市的敬畏之心,以及對城市發展規律的充分認識和尊重。無怪乎網友總結:“疫情的狀況在變,關注的重點在變,百姓的需求在變,處理的手勢在變。唯一不變的,是上海這座城市的安定和安全。”

系統治理,統籌兼顧:

增強城市治理的彈性和韌性

一流城市對一流治理的追求,體現在平時的細水長流之功,也展現在應急管理的快速有力響應。而如何實現城市治理在“平時”與“戰時”間的高效切換,對城市治理的彈性和韌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2月10日起,上海企業有序複工。“上海開始做一道奧數題,題目是:防控疫情 複工複産,如何兩全其美。”有人這樣打比方。一個多月來,上海交出的答卷依然出色。

3月19日,記者走訪浦東新區多家重點企業,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建良告訴記者:“目前公司訂單飽滿,生産繁忙,所有員工都精神飽滿,我們要把失去的進度搶回來,牢牢保住全年生産目标。”這家員工總數超2萬人的造船企業,返崗複工率已有95%以上。3月16日,他們建造的全球首艘應用液化天然氣動力的2.3萬标準箱集裝箱船已進入試航,正朝着4月底交船的目标全力沖刺。

在浦東康橋工業區,由跨國企業ABB集團投資建設的機器人超級工廠,正按原計劃開始廠房建設。“新工廠2021年投入運營的進度表不變。”上海ABB工程有限公司總裁李剛說。當天,浦東新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複工率已達99.5%,“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全部複工,所有産業投資項目均已複工。

可喜的數字背後,是精細、快速且不失溫度的城市管理和服務。2月8日,上海出台“28條”,包括稅收優惠、減免租金、金融支持等政策,打出“組合拳”,支持幫助企業共渡難關。各區各部門主動作為,當好“店小二”,“花式”服務精準對接企業不同需求,打通複工複産“堵點”,形成面向企業、産業、創新等多維度的扶持體系。還有一個細節頗具“上海風格”:為應對疫情,短時間内,上海各行業陸續緊急出台80多個行業标準或規範,讓餐飲、商業、民政等領域在防疫戰疫工作中有章可循,既規範有序又提升實效。

在上海市社聯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權衡研究員看來,上海很好地實踐了“全周期管理”的理念,按照疫情發展進行全過程跟蹤,從發現、隔離到治療,從社區管理、居家隔離、信息監管等都形成了科學的閉環。“全周期管理理念,實際上就是順應現代城市國際化、信息化、市場化的趨勢,适應要素快速流動、功能快速集聚、輻射和影響力更大等基本規律,通過全過程跟蹤管理,提高現代城市治理的精細化、科學化水平。”

智慧治理,精準施策:

将“繡花”功夫融入全周期管理

指出:“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體系和城鄉基層治理體系,樹立‘全周期管理’意識,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

疫情是一場治理大考,是對各條戰線幹部隊伍素質能力的磨砺提升,是對城市治理網絡的實戰檢閱。“一網通辦”和“一網統管”是上海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兩張王牌”。

依托“一網通辦”平台,上海在疫情期間試點上線“随申碼”,采用綠、黃、紅三色動态管理,人員健康狀況一目了然,以此助力精準防控,為複工複産、市民出行和生活提供便利,“随申碼”的功能還在不斷升級完善。

入滬通道人流量監測、社區疫情動态防控、企業複工、商鋪複市、工地複産,徐彙區成立疫情防控大數據工作組,憑借在基礎數據領域的“先天優勢”,打造一座大數據的“超級工廠”,出産的大數據“産品”源源不斷地為城市複蘇提供“數字屏障”,輸送“數據養分”。

記者在位于普陀區的軌道交通14号線真如站施工現場看到,這裡已全面按下“複工鍵”。一個多月來,普陀區各相關部門拿出更多量體裁衣、量身定制的辦法,讓轄區企業有真感受、能真受益。

南京路上的新雅粵菜館,每張餐桌上多了一套公用叉勺。這是由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設計指導,新雅粵菜館參與開發的。黃浦區率先推廣餐桌公筷公勺,首批100家餐飲企業響應。城市的煙火氣中,“一筷一勺”見文明。

有條不紊、生機勃勃的城市圖景背後,是精益求精的“繡花”功夫,和精心編織的“兩張網”。上海以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賦能精細化治理,查不足、補漏洞,壓實工作責任,完善工作閉環,把治理延伸到離群衆最近的地方,不斷提高超大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

複旦大學政黨建設與國家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鄭長忠認為,“城市管理要像繡花一樣精細”,着眼結構中的多樣性,強調關注不同對象、不同環節、不同領域,滿足人民多樣化的需求。“全周期管理”作為管理學理念應用于城市治理,着眼過程中的周期性,強調對事物發展變化的認識。超大城市是一個複雜的生命體,時刻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将全周期的理念貫穿精細化管理,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因時而動,才能實現城市治理能力在新時代的整體躍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專家點評】

智能防控人文關懷

劉士林(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院長、教授)

樹立“全周期管理”意識,是就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出的最新要求,也是對超大城市治理現代化和精細化發展作出的新的戰略部署,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很強的現實針對性。

首先,超大城市盡管人口衆多、規模巨大,但本質上是由一個個個體、一個個家庭、一個個空間單元、一個個生産生活行為,以及分分秒秒、白晝黃昏、春夏秋冬等時間因素組合而成,而城市中突發的公共安全事件,最早也就潛伏、醞釀于其中。樹立“全周期管理”意識,有利于見微知著,把問題和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态。

其次,超大城市的高度複雜性和不确定性,實際上已在倒逼其城市治理必須更精細化。如上海打造的“一網統管”,可以精細地感知城市運行動态變化,及時發現問題、研判風險、應對處置,非常符合“全周期管理”的要求,既有助于以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的方式防控風險,也有助于把人文關懷落實到超大城市的每個角落。

《光明日報》( 2020年03月25日01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