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領二合一筆記本市場,華為出手了
文/雅尼
打工人的辦公場景正在經曆一場前所未有的革新。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國在線辦公用戶規模達4.69億,同比增長35.7%。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盡管許多企業已陸續回歸線下辦公,但分散辦公、居家辦公等多場景移動化辦公已然興起。對大多數人來說,如何在辦公室之外随時随地保持高效的工作狀态是當前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
移動辦公,難在哪裡?
移動辦公,也稱為“3A辦公”,指的是人們可在任何時間(Anytime)、任何地點(Anywhere)處理與業務相關的任何事情(Anything)。不同于傳統辦公統一集中的工作空間,移動辦公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藩籬,讓人們更加自由靈活地完成工作,因此受到了許多職場人的推崇。
在疫情期間,這一模式更是被按下“加速鍵”,大多數職場人或主動或被動地體驗了移動辦公的形式,不過從實際效果來看,在不同場景下“一鍵切換”到高效的工作狀态并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簡單。
《遠程辦公人群實感調查報告2022》顯示,65.8%的受訪者表示遠程辦公下的日均工作時長不同程度地“被延長”;40.1%的受訪者認為遠程辦公增加了工作壓力,45.0%的受訪者認為遠程辦公降低了工作效率。報告中,受訪者分别在“工作家庭邊界模糊”(46.8%)、“團隊協作效果差”(40.3%)、“工作信息效性不足,容易滞後”(38.5%)、“遠參與感和企業歸屬感降低”(36.9%)等方面對遠程辦公提出了質疑。
為什麼在更加自由靈活的辦公場景下,人們的工作反而不如預想中的高效呢?
從實際中看,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辦公環境的适配性。在社交媒體平台上,“移動辦公缺乏适合工作的環境”是很多網友吐槽的重點。一位網友表示,居家辦公一個不留神,孩子、寵物的吵鬧聲就會傳到電話裡。将辦公地點改到咖啡廳或室外,又總會面臨網絡信号差、電腦沒地方充電的尴尬。
另外,缺乏适合移動場景的辦公設備也是影響工作效率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對于經常奔波于差旅的打工人來說,“性能”和“便攜”總是像魚與熊掌一樣難以兼顧,這使得人們在外出工作時常常不得不在二者之間進行權衡,甚至為了保證工作不掉線,移動辦公時攜帶的設備比在辦公室不減反增。
除此之外,團隊協作中溝通成本的上升,也是導緻移動辦公效率降低的一個因素。不同于線下面對面的交流方式,移動辦公通常依靠網絡視頻或文字進行溝通,以往很多可以當面解決的問題,現在則需要通過遠程處理,這既增加了溝通的壁壘,也降低了溝通協作的效率。
因此,盡管移動辦公讓人們節省了通勤時間、可以靈活地安排工作,但仍有不少職場人擔心工作效率的降低會影響自身的職業發展。看似自由的移動辦公,實際上還未讓人們真正實現“辦公自由”。
新生産力工具能助力“辦公自由”嗎?
盡管存在着諸多痛點,但不可否認的是,移動辦公這種自由的工作模式仍然有着巨大的潛力。許多人把提升移動辦公效率的希望寄托在新一代的生産力工具上,靈活便攜的二合一筆記本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向。
相較于普通電腦,二合一筆記本兼具傳統筆記本和平闆電腦的功能形态,進一步革新了移動辦公的體驗。通過多種形式的自由切換,人們可以在辦公室、家中、戶外等多種場景下選擇最适合的功能形态,一改以往移動辦公多台設備的冗餘負重。可拆卸、可折疊、可翻轉的便攜屬性也讓移動辦公中的溝通變得更加輕松。
在“一機多用”的産品設計下,二合一筆記本自誕生起就一直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但與高關注度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用戶對其評價的兩極分化,特别是在“能否成為主流生産力工具”這個問題上一直受到質疑。對于擁護者們而言,二合一筆記本是實現PC平闆無縫銜接、整合辦公能力與娛樂屬性的移動生産力“神器”;但在反對者們眼中,它則是功能配置不完善、生産力受限、生态融合不成熟的“雞肋”産品。
那麼,為什麼二合一筆記本的評價差别如此之大呢?從實際情況來看,産品“品價比”較低的現狀是其引發争議的一個重要因素。
一方面,就價位而言,目前可以滿足移動辦公基本需求的中高端二合一筆記本的價格大多在5千元以上,性能“能打”的機型甚至動辄價格過萬,在許多消費者看來,這樣的價位在配置更優的傳統筆記本面前則顯得吸引力不足。
另一方面,由于産品的特殊形态,二合一筆記本通常需要在“便攜性”和“高性能”之間保持平衡,對于很多用戶來說,這種嘗試融合的“中間形态”勢必導緻其在性能方面作出妥協,使得它既非頂尖的筆記本,也非頂尖的平闆電腦,在高昂的定價面前,“高價低配”的短闆明顯。
與此同時,電池續航不高、款式單一、無法連接蜂窩網絡等傳統缺陷無法滿足移動辦公需求,也是二合一筆記本未能全民普及的重要瓶頸。
二合一筆記本“拐點已至”
不過,面對移動辦公的未來趨勢,代表着最新形态的二合一筆記本仍然是當前十分熱門的賽道。在扭轉“高價低配”局面的過程中,越來越多行業的“破局者”也正在湧現。
在剛剛結束的華為Mate50系列及全場景新品秋季發布會上,新一代二合一筆記本旗艦産品——華為MateBook E Go在整合了筆記本、平闆自由多變的形态基礎上,還針對移動辦公場景的實際痛點,重點提升了其在續航能力、網絡連接、生态融合和交互體驗等方面的核心功能。
據了解,華為MateBook E Go整機輕至710g,厚度薄至7.68mm,創新的支架形态和分體形态可以适應更多移動辦公場景,無論在辦公室、咖啡館還是高鐵、飛機出差途中,都可以随時調整到适合的使用形态。
在用戶最關心的電池續航和網絡連接方面,華為MateBook E Go搭載了更大容量的電池,首次将最長續航時間提升至14小時,以滿足移動辦公人群長時間在外辦公的需求。同時,為了避免移動辦公時出現斷網、網速慢、信号卡頓等問題,此次發布的新品還采用了設備間分布式網絡共享技術和全新的天線設計方案,随時随地、無需繁瑣操作即可實現設備網絡共享,讓在外辦公的職場人不再有“斷網”焦慮。
在生态融合方面,華為MateBook E Go不僅可與華為手機、華為平闆等諸多設備輕松互聯,還配合華為Mate50系列手機推出了多設備通信共享、超級中轉站、橫屏大窗口“三大技術支撐”,進一步提升了二合一筆記本的移動生産能力和智慧辦公體驗。
此外,在款式設計上,華為MateBook E Go在灰、白主機顔色之外,還搭配了星雲灰、雪域白、星際藍、櫻語粉四種不同顔色的鍵盤,為白領女性、高校學生等更多移動辦公群體提供更符合自己偏好的色彩選擇。
更讓外界關注的是,此次發布的華為MateBook E Go首次将價位降至4千元檔,最低售價為4199元,打破了行業中、高端機型的價格壁壘,這款以“入門級價格”問世的旗艦産品被業内視為華為占領二合一筆記本市場的重要一步。
業内分析人士指出,在二合一筆記本推向普及的過程中,價格因素是一個重要的瓶頸,但随着近年來這一賽道玩家越來越多,産品的價格也将不斷下降,此次推出的華為MateBook E Go很可能推動二合一筆記本邁入主流市場,這一品類全民普及的拐點或許已經來到。
“我們希望這款産品讓用戶體驗到可拆可合、每一面都出彩,讓移動辦公的職場人外出一天都能有網有電,也希望推動二合一筆記本從一個高冷的小衆市場走向大部分的人群,讓更多的年輕人和職場新人不用花費那麼高的成本就可以嘗試體驗二合一筆記本産品。”華為産品經理表示,未來希望繼續通過移動辦公設備的形态融合、生态融合和交互融合,為更多用戶提供便捷服務,實現“自由創造,無界溝通”的智慧辦公願景。
随着移動化辦公趨勢的不斷演進,辦公場景正在打破傳統桎梏,向着更加開放自由的方向延伸,而在不久的未來,還将有更多富有創造力的生産力工具幫助人們跨越時間和空間的藩籬,真正實現不同場景下的“辦公自由”。
(圖片來源:科技二三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