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思維導圖帶你看一下天才的筆記

思維導圖帶你看一下天才的筆記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6 22:40:51

對于大多數普通人來說,繁忙的工作學習占據了我們的大部分時間,為了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平時就必須閱讀大量的書籍。

然而你有沒有複盤過,當我們讀過數十本甚至數百本書之後,能記在腦子中的有效信息又有多少呢?是不是都随着時間的推移,慢慢地被遺忘了呢?所以要學會記讀書筆記,清晰表現每一章的邏輯脈絡,帶走書中所有的亮點,呈現大量自己的看法心得,去努力發現這本書和以前讀過的其它書或文章的聯系

學會思維導圖筆記是對一本好書最大的敬意!

思維導圖帶你看一下天才的筆記(思維導圖筆記是對一本書最大的敬意)1

繪圖:董新秀

思維導圖具有系統性框架結構,可以高效記錄,讀書的時候可以幫助我們篩選出有用的資料,有效地消化和吸收知識;同時還能整理存檔,日後可以再次翻閱。下面我們就用思維導圖來理一理。

按照不同的閱讀需求,我們可以把閱讀分為四類,劉老師把這四類叫作主食閱讀、美食閱讀、蔬果閱讀和甜食閱讀。

第一類,主食閱讀。指的是滿足你實際需求的閱讀。對你來說,指的就是你在學校上課用的課本教材和參考書之類的。

第二類,美食閱讀。指的是幫助你提升思考品質的閱讀。對你來說,指的就是課外閱讀的書籍,比如,小說類、散文類、科普類、曆史類、哲學類等等。

第三類,蔬果閱讀。指的就是一些能幫助我們理解、消化其他書籍的工具書。比如你平時用的字典、地圖冊和百科全書,這些都屬于蔬果閱讀。

第四類,甜食閱讀。指的就是提供娛樂、消遣的閱讀。比如漫畫書、雜志之類的都屬于甜食閱讀。

好了,剛才針對閱讀的類型,分享給了你一個很有趣的分法,那就是解決現實學習問題的主食閱讀、豐富思想,提升思考品質的美食閱讀、輔助其他閱讀的蔬果閱讀和消遣娛樂的甜食閱讀。

思維導圖帶你看一下天才的筆記(思維導圖筆記是對一本書最大的敬意)2

什麼是思維導圖讀書筆記?

用思維導圖做讀書筆記是在獲取大量信息的過程中,提取其中的精華部分,并且理解這些精華内容,随後将這些精華内容靈活地應用。

将一本書提煉成一張思維導圖主要有兩個好處:

1. 框架結構思考

将書中的知識點進行邏輯化的重新整合,在整合過程中進行吸收。

2. 簡潔化、結構化、圖像化

經過提煉、整合、繪制,可以對一本書加強理解和記憶。

就像下面這兩幅名著《海底兩萬裡》的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帶你看一下天才的筆記(思維導圖筆記是對一本書最大的敬意)3

思維導圖帶你看一下天才的筆記(思維導圖筆記是對一本書最大的敬意)4

如何用思維導圖做讀書筆記?

對于大多數人來講,我們在用思維導圖做讀書筆記的過程,就是知識輸出的過程

在輸出讀書筆記時我們不能隻是抄書上的原文,而是要有自己的觀點和獨特感受,這個過程也是自身知識層面和認知不斷升級的過程。

如果我們想要真正地理解某個知識,必須經曆一些知識輸出再創作的情景,否則很難理解書上的内容。

所以我們在畫一本書的思維導圖讀書筆記時,一定要把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融于内容中,這樣的讀書筆記才更有價值。

今天我們主要講解 主題式閱讀,下面我們來共同閱讀《番茄工作法圖解》這本書。我們閱讀一本書,需要做以下步驟:

第一步:明确目的,統觀全局

要帶着問題去浏覽這本書的封面、作者序言、目錄、作者後記、封底。

我們通過閱讀序言和目錄來大緻了解這本書的框架結構,知道作者為什麼要寫這本書,這本書所講的具體範疇是什麼,哪些内容值得我們深度思考,哪些内容我們可以一帶而過等等。

看目錄的時候,你就可以找到你最感興趣的章節内容

序言部分就像導遊一樣會告訴我們整本書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到底都講了什麼,希望讀者從中收獲什麼。

有很多夥伴習慣把一本書的目錄整理成一張思維導圖,但要特别注意,很有可能你畫出來的還是目錄,這樣做意義就不大了,你隻是單單了解了目錄,對内容還是不夠清楚,這張思維導圖并沒有内化成我們自己所需的内容。

因此,我們一定要學會帶着問題去看目錄,知道哪個部分是我們最需要的内容。

第二步:快速浏覽,标記重點

我們要快速浏覽一下這本書的主要内容,重點要關注每個重點章節的開頭結尾、大小标題、圖表、插畫以及一些核心的關鍵詞,并用彩色筆标注出來

根據二八法則,一本書其實真正有用的信息内容,隻需要花20%的時間就能獲得,80%重要的信息集中在20%的内容裡。

一般在緻用類的書籍中40%屬于核心信息,剩下的60%屬于細枝末節的内容。

通過快速浏覽,我們對整本書的框架結構就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明确知道哪些地方值得讀,哪些地方沒有必要看了,這樣我們心裡就有數了。

第三步:精讀重點,繪制導圖

就是要根據自己閱讀的目的找到最需要的内容,仔細精讀,然後把它整理成一張思維導圖,從書中各章節中把與這個中心主題息息相關的内容進行整合,并且要添加自己理解的内容和觀點看法,結合自己的實際需求畫出核心要點的思維導圖。

第四步:回顧複習,學以緻用。

畫完思維導圖之後要經常把它拿出來進行相應複習,以鞏固書中的核心要點内容。

第一次複習應該在完成思維導圖繪制不久之後

第二次是數天之後

最後一次是需要回想内容之前

我們可以在各類讀書會或者是和身邊的同事朋友分享你的思維導圖讀書筆記

一張全書的思維導圖可以大大幫助你回想起書中的相應重點内容,這也是知識輸出的過程分享本身就是一個反複學習的過程,會再次加深你對這本書的理解,内化為自己的知識,真正做到學以緻用。

比如下面這幅《番茄工作法圖解》思維導圖,就是根據自己的閱讀目的,也就是閱讀的需求畫出來的。

思維導圖帶你看一下天才的筆記(思維導圖筆記是對一本書最大的敬意)5

這幅思維導圖的中心圖是一個打開的番茄鐘,裡面放着和工作有關的畫筆和直尺,寓意我的閱讀目的學會使用番茄鐘的操作要領

根據閱讀目的,我把這張思維導圖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概述。

我把這本書關于番茄鐘工作法的重要信息進行了整理。

第1個分支:番茄工作法的發明者是意大利人弗朗西斯科·西裡洛。

我畫的這本書的作者是瑞典人諾特伯格,他是番茄工作法的深度愛好者、實踐者,他把自己對番茄工作法的研究和使用心得整理出來,形成今天我們看到的這本書《番茄工作法圖解》。

第2個分支:番茄工作法用一句話進行描述,那就是:列出每日工作任務,并分解成為一個個25分鐘的任務,然後逐個執行完成。

第3個分支:番茄工作法的兩大作用:

⑴能夠讓你更加高效地完成任務;

⑵幫你專注地完成任務,實際上就是幫你掌控生活。

第4個分支:價值

番茄工作法的價值在于它的簡明、實用、好操作。

思維導圖帶你看一下天才的筆記(思維導圖筆記是對一本書最大的敬意)6

⇨第二部分是如何執行番茄工作法,也就是具體的做法。

1. 前期準備

準備環節要做的兩件事:

①是列出今天必須完成的任務;

②是預估每個任務要用多少個番茄鐘,以番茄鐘為單位進行統計。

2. 中期執行

⑴專注工作

無論是内部打斷還是外部打斷,番茄工作法都着重強調要保證在25分鐘的時間内專注做同一件事情。

a.内部打斷: 被自己的念頭和想法所打斷。解決方法是将這些想法列入待辦清單,無須立即去做。

b.外部打斷:被外界因素打斷。用告知、協商、計劃、答複四個步驟去解決。

還有就是在專注工作這個階段要多保持心流

心流是人們全身心投入某件事的一種心理狀态。人們處于這種情境時,往往不願被打擾,抗拒中斷。

心流狀态被打斷後,重新進入心流狀态,需要10-15分鐘時間。

⑵休息

番茄工作法特别強調休息的作用,學會休息才能形成工作休息的節奏感,保證大腦有精力完成後續的番茄鐘。

高效工作的大腦,會喪失全局思考的能力,所以一定要安排休息。

a.每個番茄鐘之後要保證休息。

b.休息的兩個建議:

①是休息的時候盡量不要動用腦力思考,所以直接用畫叉的大腦直觀表示,我們可選擇冥想、睡覺,或者喝杯咖啡等;

②是盡量讓自己的休息形成節奏感,我們稱之為“節律”,即25分鐘的專注,然後5分鐘的休息。

3. 後期回顧

預估的工作時長和實際番茄鐘進行對比,找出差距和原因,把經驗和總結應用到下一次的番茄工作法中,持續改進。

思維導圖帶你看一下天才的筆記(思維導圖筆記是對一本書最大的敬意)7

⇨第三部分:番茄工作法帶給我的感悟。

從設計上看:用倒計時的方法,巧妙地調動了人們的緊迫感,提升了專注力。

從學習周期的角度來看:一個倒計時番茄鐘時間和一段休息時間相配合,有助于大腦的專注思維和發散思維的交替使用。

從學習視角看:番茄工作法的原理來自于戴明環理論,也就是“PDCA”理論。

思維導圖帶你看一下天才的筆記(思維導圖筆記是對一本書最大的敬意)8

這幅思維導圖就是根據我的閱讀目的學會使用番茄工作法的操作要領來繪制的思維導圖,《番茄工作法圖解》這本書所要呈現的核心内容和我閱讀後的一些觀點感悟全部呈現在了這張思維導圖中。

在這幅導圖中感悟部分戴明環PDCA我畫了一個紅色的五角星,因為他是番茄工作法的原理,所以需要我重點了解一下,于是我就把這個小主題單獨拿出來,畫在一張新的白紙上,成為一幅迷你小導圖

這部分内容是在這本書的第44頁,我們來看這張迷你小導圖

思維導圖帶你看一下天才的筆記(思維導圖筆記是對一本書最大的敬意)9

這幅思維導圖的中心圖是PDCA循環圖,中間是一顆紅五星,表示是對上一張總圖中畫紅五星部分的延續說明。

戴明循環理論,也就是PDCA循環又叫質量環,是管理學中的一個通用模型,最早由休哈特于1930年構想,後來被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出來,并加以廣泛宣傳和運用于持續改善産品質量的過程。

PDCA,P是plan,計劃;D是do,執行;C 是check,評估;A是Act,應用。

也就是不斷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反饋檢查,改進完善,再制定改進後的新計劃,這是一個不斷完善自我進化的過程。

這幅思維導圖劃分為三大部分:

概述、步驟、番茄鐘。

我們可以具體參照上圖來看一看。

因此,我們再用思維導圖做讀書筆記的時候一頁紙不能完全把你想要表達的内容全部呈現時,你可以采用迷你小導圖的形式在一張新的白紙上進行補充說明

思維導圖帶你看一下天才的筆記(思維導圖筆記是對一本書最大的敬意)10

思維導圖帶你看一下天才的筆記(思維導圖筆記是對一本書最大的敬意)11

思維導圖帶你看一下天才的筆記(思維導圖筆記是對一本書最大的敬意)12

思維導圖帶你看一下天才的筆記(思維導圖筆記是對一本書最大的敬意)13

方法總結

那麼說了這麼多,我們一起來總結一下運用思維導圖做讀書筆記的操作步驟吧:

步驟一:明确目的,統觀全局。

帶着問題快速浏覽相應内容:封面、作者序言、目錄、作者後記、封底。

步驟二:快速浏覽,标記重點。

快速浏覽這本書的主要内容,重點要關注每個重點章節的開頭結尾、大小标題、圖表、插畫以及一些核心的關鍵詞,并用彩色筆标注出來。

步驟三:精讀重點,繪制導圖。

根據自己的閱讀目的,精讀核心内容,整理成一張添加自己理解内容和觀點看法的思維導圖。

特别重要的知識概念,可以單獨拿出來畫一張迷你小導圖

步驟四:回顧複習,學以緻用。

畫完思維導圖之後要經常把它拿出來進行相應複習,以鞏固書中的核心要點内容。盡量找機會把你畫的這幅思維導圖分享給别人,分享本身就是一個反複學習的過程,會再次加深你對這本書的理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