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老京劇演員排練

老京劇演員排練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08:11:02

老京劇演員排練(99歲老人癡迷京劇學戲30餘年)1

陶菊老人在陽台上搭建了一個“小花園”,植物生長得非常茂盛。

老京劇演員排練(99歲老人癡迷京劇學戲30餘年)2

陶菊老人正使用手機微信與人聊天。

老京劇演員排練(99歲老人癡迷京劇學戲30餘年)3

字正腔圓,一闆一眼,陶菊老人唱起京劇來非常投入。

文/圖 半島記者 鐘迎雪

酷愛京劇,自學書法,喜歡佩戴耳環等首飾,手機、微信也玩得溜……在多數人眼裡,這些愛好很難與一個年齡近百的老人扯上邊。不過,在咱島城,就有這麼一位時髦又雅緻的高齡老人,眼不花耳不聾,精神矍铄,讓很多年輕人都自歎弗如。2月26日,半島記者來到位于市北區佳木斯路的錯埠嶺小區,見到了已是99歲高齡的陶菊老人,用“鶴發童顔”來形容她一點都不為過。

因戲長壽,以戲會友

“有生之日責當盡,寸土怎能屬他人!番王小醜何足論,我一劍能擋百萬兵。我不挂帥誰挂帥,我不領兵誰領兵……”還沒到老人家門口,一曲清亮的京腔音韻便由遠及近傳入耳中。進入家中,興緻盎然的陶菊老人便打開了話匣子,向半島記者講述起她的戲曲人生。

當半島記者詢問老人為何能與京劇結緣時,老人首先道出“家庭”兩個字。陶菊老人告訴記者,自己是滿族人,滿族人有聽戲的習慣,陶菊的祖母和母親都是戲迷,雖然後來家境不好,但是聽戲的習慣一直沒有落下,幼時在戲園子聽的戲根本區分不出是什麼曲目,但是多姿多彩的臉譜、精緻華麗的戲服、抑揚頓挫的唱腔,讓兒時的她陶醉且着迷。

11歲那年,由于家境沒落,陶菊在家人的帶領下來到青島謀生,盡管那個時候聽戲對于她來說極為“奢侈”,但她還是在心裡為京劇留了一片小天地,特别是《穆桂英挂帥》,穆桂英的性格柔中有剛,剛中見柔,臨危受命,蕩氣回腸,每次一唱到這裡,就感覺熱血沸騰,這給她後來的人生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上世紀80年代,陶菊從幼兒園退休,“當時我正好66歲,老伴去世後給了我很大的打擊,朋友就建議我去學習京劇,但是家人不理解,覺得我歲數大了,擔心身體吃不消。”陶菊說,經過一番思考後,她開始了學唱京劇之路。

自己買教材,拜老師,置辦戲服,聽錄音機是戲曲磁帶,看電視也是戲劇頻道,陶菊老人逐漸掌握了各種曲目的唱法。不僅如此,她還帶頭組建了一支京劇隊伍,短短幾年的時間已經擁有了近百名票友。由于歲數大了,陶菊老人一般不化濃妝扮相,都是簡單的戲服裝扮,跟票友們一起走工廠、下部隊,慰問演出不計其數,還去過不少外地演出,收獲了滿滿的稱贊與祝福。

陶菊老人熱情好客,她的真誠與友善赢得了衆多朋友的尊敬和愛戴。八十大壽,諸城的京劇票友來了一個演出隊,九十大壽,也是賓朋滿座鑼鼓喧天。“陶菊老人每天樂呵呵的,這麼多年來,我們因為唱戲相識在一起,從來沒有見到她煩惱的時候,她就是我們大家的開心果。”72歲的董女士告訴記者,票友們都十分佩服老人的樂觀與從容。

堅持練書法,手機玩得溜

除了唱京劇,老人的另外一個愛好是練書法。

“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記者在老人的卧室裡看到,一副副對聯被整齊地挂在牆上,雖然沒有書法家的筆範,但是字迹十分工整清秀。“我沒有知識,沒有文化,可是我願意學習。”陶菊老人告訴記者,她之前在老家上過兩年私塾,跟着父母來到青島後,便沒有再上學,這也成了她的最大遺憾。

為了補上“文化課”,陶菊老人自己買字帖,找老師,閑時就在家練書法,“我知道自己寫得不好,但是我會堅持練習,因為我感覺這讓我很快樂。”當陶菊老人說完時,臉上洋溢着無比燦爛的笑容。“樂長壽、勤增壽、善多壽、孝得壽”,在老人的家中,不僅牆上貼滿了自己手寫的書法,就連花盆都貼上了紅色的“福”字,非常喜慶。陶菊老人說,“客人來我家,我覺得讓他們感覺歡喜,讓他們開心,我就開心。”

“哎呀,我接個視頻啊……好久不見啊,姜老師……”正跟記者聊天時,陶菊老人的手機響起了視頻邀請,隻見老人熟練地拿起手機,劃開屏幕,跟老朋友聊起了天。老人告訴記者,自己已經用了好幾年智能手機了,不僅會拍照、語音聊天,甚至還會錄視頻。

“看,這是我在社區演出給大家拍的視頻,這是我跟京劇院老師的合影。”陶菊老人興奮地向記者介紹她的“戰果”。陶菊老人說,雖然自己識字有限,但是喜歡研究琢磨,碰到孩子們來家,就讓他們教自己,一遍不會,兩遍,三遍……直到自己學會了。不僅如此,她還學打拳、學舞劍、練健身操,正是這種求知欲,給她的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與快樂,讓她覺得自己每天都有事情在忙,日子過得很充實。

■特寫 享受生活 愛做公益

“快來看看,曬會兒太陽。”随後,陶菊老人拉着半島記者又來到了她的“小花園”。球蘭、三角梅、杜鵑、吊蘭……紅色、橘紅色的花朵争奇鬥豔。老人用手擺弄着一盆花,将多餘的枝葉去掉,小心翼翼地把花苞朝向調整了一下方向,“這花啊,就像人一樣,就得收拾,打理好,不然長得不漂亮。”陶菊老人望着一枝枝嬌豔的花朵說道,陽光灑在老人的銀色卷發上,美得“一發不可收”。

在老人家中,不僅有京劇比賽證書,半島記者還看到一張捐款老照片。原來多年來,老人一直熱衷于公益事業,從1998年抗洪到2008年汶川地震,再到2010年玉樹地震,老人不僅捐款捐物,還和京劇隊一起到處演出,籌集善款,還資助了3名孩子上學,現都已成年。

“我老了,做點力所能及的,覺得還對社會有價值,這樣還能感覺到自己活着很快樂,很知足,也算是享受生活。”陶菊老人說道。提及到百年之後的心願,陶菊老人說想要把遺體捐獻給醫院,她覺得那是她最後的一點光亮。

陶菊老人已經四世同堂,但依舊為了自己熱愛的京劇,一刻不閑着,“隻要活着,我就要唱下去。”京劇給她的童年帶來了歡樂,讓她在面對人生困苦時披荊斬棘,給她的生活送來朋友,讓她的晚年不再孤獨,雖然外界的贊譽不斷,但陶菊老人卻說,現在的自己一如最開始學戲那般,初心不改,隻因熱愛,“我這一生都感激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