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人類對于地外星系的探索和憧憬就沒有停止過,古有嫦娥奔月的美好傳說,現在有人類想要移居地外星球的美好願望。而如今人類對于廣袤宇宙的探索技術更是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紀元,那麼距離人類移居地外星球還有多久呢?
對于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目前太陽系内除了地球還有哪個星球最适合未來人類進行移民呢?目前在太陽系内最适合移民的星球就是火星,因為這顆星球位于太陽系的宜居帶内,而且距離我們足夠近。那麼人類還需要多久時間才能移居到火星上呢?
而要弄明白這個問題,就要仔細了解目前人類的航天水平,雖然目前人類飛行最遠的飛行器已經飛出了太陽系海内空間,到達了遙遠的太陽系邊緣的柯伊伯帶,但是人類為此付出的成本可謂是巨大,人類早在80年前就發射了這顆探測器,花了将近一百年的時間才取得如此成就,而且由于當時電子設備較為落後,能傳回來的有價值的信息也是非常少的。
雖然人類唯一也實實在在踏足過的地外星球也隻有距離地球最近的月球,但其實人類早就開始了對于火星的探索。在如今的火星表面上已經有了數個人類發射上去的探測器,這其中就有我國在2020年派遣上到火星表面的祝融号,這些舉動都是人類探索這顆地外星球的偉大嘗試。
然而想要真正移民火星,這些探索還隻是剛剛拿起了筆,想要寫下移居火星的偉大篇章還有很多步驟要做。
人類想要安全地飛往火星,還需要更大的承載火箭推進系統和強大的生命維持系統,就目前的人類航天技術來看,我們進行的星際旅行大多都是靠着化學燃料推進以及天體萬有引力所提供的引力彈弓效果所提供的動力,這樣的星際旅行必然有速度上的極限值。
要知道火星運行到近地點時距離最短時也有将近5500萬公裡,大約是地月距離的145倍,因此人類想要以目前的飛行速度到達火星至少需要一年的時間,如果需要宇航員在飛船上生活兩年的話,那麼要帶的生存物資就會大大增加船體的重量,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宇航員進入長時間的休眠狀态,但目前人類的科技還遠遠不夠讓宇航員進入長時間的休眠。因此我們要保證宇航員在沒有任何的補給下至少維持兩年的生命。
而這還隻是前往火星的前提條件,也就是人類實現載人登陸火星的首要任務。那麼移民火星呢?這就是目前人類的科技水平所難以企及的了。想要真正實現移民火星的目的,載人登陸還隻是第一步,而之後的任務才是最艱巨的,人們需要在表面荒涼的火星上繁衍生息。
可如今火星的環境是不适宜生物生存和居住的,首先,維持碳基生物最重要的水源在火星上就不存在,盡管探測器在火星表面發現了水流的痕迹,但那僅僅隻是痕迹而已。同樣不适宜生物生存的還有火星表面的大氣環境,火星的大氣層非常的稀薄以至于無法形成溫室效應留住太陽的熱量,更加無法形成大氣對地面的逆輻射無法起到保溫的作用,這使得火星表面白天和夜晚的溫差可以達到将近150攝氏度,而人類是無法在如此巨大的溫差下生存的。
同時火星表面是沒有磁場存在的,火星的磁場大約在35億年前消失,磁場的消失導緻火星原本濕潤溫和的氣候變得幹旱寒冷。在太陽系中如果一個星球沒有了磁場,那麼他就不能抵擋太陽耀斑爆發形成的太陽風暴,會席卷整個星球,沒有磁場的火星是無法形成生命生存的環境的。
所以人類要想真正地在火星上立足的話,最重要的就是要解決火星表面水、大氣和磁場的環境問題。但是就以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來說,想要對這麼大的星球進行改造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就算人類掌握了改造星球的技術,但是要改造這麼大的星球,僅僅靠我們地球上的資源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需要尋找更多的額外資源來對火星進行改造。
那如果在遙遠的未來,人類已經可以對火星的大氣、磁場和水進行改造,這是否就說明人類可以移居火星了呢?當然不是!一個物種要想在另一個星球繁榮生存下去,那必須要有一個完整的生态圈才可以。但是這僅僅依靠人類這一個單一的物種是遠遠完成不了這麼龐大的工程。
因此,人類登陸火星或許這個世紀就能實現,但是要真正實現火星移民并且定居下來,恐怕還要數千甚至上萬年才能實現。
但是人類科技的發展速度是難以預測的,1000年前的人們根本就不會想到如今的我們真的可以日行萬裡,甚至登上那遙不可及的廣寒宮。所以說再過1000年,人類世界又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這是現在的我們不可得知的事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