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文言文閱讀新高考新題型

文言文閱讀新高考新題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2 03:18:56

文言文閱讀新高考新題型?一、跟俸祿有關的:俸、祿、秩、饷,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文言文閱讀新高考新題型?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文言文閱讀新高考新題型(文言閱讀高頻詞歸類)1

文言文閱讀新高考新題型

一、跟俸祿有關的:俸、祿、秩、饷

1.俸:俸祿,薪俸。舊官吏所得的薪金。

如《韓非子·奸劫弑臣》:立名譽,以取尊官厚俸。

2.祿:官吏的薪俸。

如《韓非子·人主》:有功者受重祿。

3.秩:官吏的俸祿。

如《後漢書·百官志二》:本四百石,宣帝增秩。

4.饷:軍糧及軍隊的俸給。

如《史記·高祖本紀》:丁壯苦軍旅,老弱罷轉饷。(罷:通“疲”,疲勞。轉饷:運輸軍糧。)

二、表社會狀态的:治、亂、興、盛、衰、亡

1.治:治理得好,太平,與“亂”相對。

如《戰國策·秦策三》:以亂攻治者亡。

2.亂:無秩序,不太平,與“治”相對。

如《戰國策·秦策三》:以亂攻治者亡。

3.興:興起,建立,與“衰”或“亡”相反。

如《史記·文帝本紀》:漢興,至孝文四十有餘載。

4.盛:旺盛,興盛。

如《新五代史·伶官傳序》: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5.衰:力量減退,衰落,沒落。

如《新五代史·伶官傳序》: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6.亡:滅亡。

如蘇洵《六國論》:是故燕雖小國而後亡。

三、表人物地位:貴、賤、卑、豪

1.貴:顯貴,祿位高,與“卑賤”相對。

如《老子》: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本:根本。基:根基。)

2.賤:地位低下,卑賤,與“高貴”相對。

如《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相如素賤人。

3.卑:地位低微,卑賤。

如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顧臣于草廬之中。(鄙:見識短淺。)

4.豪:收天下之豪傑。卓越的人,豪傑。

所居郡,必夷其豪。強橫的人,豪強。

四、表人物個性的:鲠、耿(介)、厚、(仁)矜、悫、剛、毅、恺、悌、鲠切、木讷、奸、佞、詐、谄、谲

1.鲠:直爽,正直。骨鲠:正直,剛強。

如《後漢書·任隗傳》:鲠言直議,無所回隐。(回隐:回避,隐藏。)

2.耿(介):光明正大,正直。

如《韓非子·五蠹》: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不養耿介之士,則海内雖有破亡之國,削滅之朝,亦勿怪矣。(蠹:蠹蟲,咬器物的蟲子。比喻危害集體利益的壞人。雖有:即使有。勿怪:不足為奇。)

3.厚:忠厚,厚道。

如《史記·绛侯周勃世家》:勃為人木強敦厚。(木強:性格質樸倔強。)

4.矜、仁矜:矜,慎重,莊重。仁矜,仁愛,善體恤人。

如《漢書·馮參傳》:參為人矜嚴,好修容儀。

5.悫:誠實,謹慎。

如《史記·孝文本紀》:朕聞法正則民悫,罪當則民從。

6.剛:剛強、堅強。

如《論語·公冶長》:吾未見剛者。

7.毅:意志堅定,果斷。

如《論語·秦伯》:士不可不弘毅。(弘:廣大、寬廣。)

8.恺悌:亦作“豈弟”,或作“恺弟”,平易近人。

如《後漢書·賈逵傳》:性恺悌。

9.鲠切:剛正率直。

如吳偉業《行路難》詩之十一:彈劾中黃門,鲠切無所避。

10.木讷:指人質樸而不善辭令。

如《論語·子路》:子曰:剛毅、木讷,近仁。

11.奸:邪惡,狡詐。

如《商君書·農戰》:不可巧取(官爵),則奸不生。奸不生,則主不惑。

12.佞:善辯,巧言谄媚。

如《論衡·答佞》:何必為佞以取富貴。

13.詐:欺騙。

如《戰國策·秦策一》:大王以詐破之。

14.谄:巴結,奉承。

如《荀子·修身》:谄谀我者,吾賊也。(谀:阿谀奉承。)

15.谲:欺詐,玩弄手段。

如《論語·憲問》:齊桓公正而不谲。

補充:

勤:努力,盡力。“勤王”,為王事辛勞。

恭:恭敬,謙遜有禮。

循吏:循禮守法之吏。

俊傑:才智出衆的人。

孤高:不趨時。

切:懇切,率直。

介:操守,志節;獨特,不合群。

矜:誇耀;驕傲自滿;莊重;同情。

五、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節、清(廉)、貪、淫、靡

1.行:品行。

如《莊子·逍遙遊》: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

2.德、操:品德,道德,品行。

如《莊子·逍遙遊》: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

如《史記·張湯傳》:湯之客田甲,雖賈人,有賢操。

3.節:氣節,節操。

如文天祥《正氣歌》:時窮節乃見。(時窮:困難的時候。)

4.清(廉):清正廉潔。

如《東觀漢記·周澤傳》:拜太常,果敢直言,數有據争,朝廷嘉其清廉。

5.貪:貪婪。

如《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秦貪。

6.淫:荒淫。

7.靡:奢侈,浪費。

六、表敬重的:恭、敬、重、尊

1.恭:恭敬,謙遜有禮。

如《史記·蕭相國世家》:相國年老,素恭謹。(相國:官名,指蕭何。)

2.敬:尊敬,尊重。

如《論語·先進》:門人不敬子路。

注意:“恭”和“敬”是同義詞。“恭”着重在外貌方面,“敬”着重在内心方面。

3.重:敬重。

如《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又睹諸葛亮奇雅,甚敬重之。(睹:看見。)

4.尊:尊重。

如《史記·蒙恬列傳》:始皇甚尊寵蒙氏。

七、表受到誣陷的:中、谮、誣

1.中:中傷,污蔑别人使受傷害。

如《漢書·何武傳》:顯怒,欲以吏事中商。(顯、商:人名。)

2.谮:說壞話誣陷别人。

如《荀子·緻士》:殘賊加累之谮,君子不用。(殘賊:殘害。加累:以罪惡累害别人。)

3.誣:捏造罪狀陷害人。

如《宋史·秦桧傳》:其頑鈍無恥者,均為桧用,争以誣陷善類為功。

八、表贊揚的:多、嘉、譽、與、許、歎

1.多:稱贊。

如《史記·商君列傳》: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

2.嘉:贊美,嘉獎。

如韓愈《師說》:餘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贻之。

3.譽:稱贊,贊美。

如《莊子·盜趾》:好面譽人者,亦好背而毀之。

4.與:贊許。

如《漢書·翟方進傳》:朝過夕改,君子與之。

5.許:贊許,贊同。

如《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之許也。

6.歎:贊歎,贊許。

如《三國志·吳書·昊主傳》:曹公望權軍,歎其齊肅。(權:孫權。齊肅:整齊嚴肅。)

九、表内心嫉恨的:惡、厭、憎、貶、怨、患、疾

1.惡:讨厭,不喜歡。

如《大學》: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

2.厭:讨厭,厭惡。

如《史記·主父偃傳》:諸公賓客多厭之。

3.憎:恨,厭惡。

如《史記·屈原賈生列傳》:秦甚憎齊。

4.貶:給予不好的評價,與“褒”相對。

如矛盾《雨天雜寫之一》:秦始與漢武并稱,而今褒漢武而貶秦始。

5.怨:怨恨,仇恨。

如《史記·秦本紀》: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

6.患:憎惡,讨厭,厭惡。

如《左傳·晉靈公不君》:公患之,使鉏麑賊之。

7.疾:恨,憎惡。

如《宋史·樊知古傳》:吾疾貧富不均。

十、表責備的:過、責、咎、誅、讓、譴、尤、折

1.過:責備。

如《鴻門宴》:聞大王有意督過之。

2.責:責備、責罰。

如《史記·殷本紀》:悔過自責。

3.咎:責怪、責備。

如王安石《遊褒禅山記》:咎其欲出者。

4.誅:責備、譴責。

如李陵《重報蘇武書》:漢厚誅陵以不死。

5.讓:責備,責怪。

如李陵《左傳·僖公五年》:寺人披請求進見,公使讓之。

6.譴:責備。

如《戰國策·東周策》:太蔔譴之曰。

7.尤:指責,歸罪。

如《論語憲問》:不怨天,不尤人。

8.折:指責。

如《三國志·魏書·傅嘏(gǔ)傳》:季布面折其短。

十一、表寬容的:容、貸、恕、寬

1.容:寬容,容忍。

如《史記·汲黯傳》:不能容人之過。

2.貸:寬恕,寬容。

如《後漢書·袁安傳》:示中國優貸,而使邊人得安。

3.恕:寬恕,原諒。

如《戰國策·趙策四》: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竊自恕。

4.寬:寬宏,度量大。

如《漢書·吳王劉濞傳》:文帝寬,不忍罰,以此吳王日益橫。(橫:蠻橫,殘暴。)

十二、表喜樂的:樂、欣(然)、悅(說)、歡

1.樂:快樂,高興。

如《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2.欣(然):喜悅,高興。然:……的樣子。

如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乃瞻衡宇,載欣載奔。(乃:于是、然後。衡:通“橫”。)

3.悅(說):高興,愉快。

如《史記·吳起傳》:吳起不悅。

十三、表哀怒的:怒、憤、忿恚、涕泣、切厲、罹、诟

1.怒:生氣,憤怒。

如《詩經·衛風·氓》:将子無怒,秋以為期。

2.憤:憤怒。

如陳亮《上孝宗皇帝第三書》:蓋國家之大恥而天下之公憤也。

3.忿恚:惱怒,發怒。

如《史記·陳涉世家》: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故:副詞,故意。忿恚:使……發怒,惱怒。尉:官名,都尉。)

4.涕泣:哭泣,流淚。

如《史記·刺客列傳》:(豫讓)死之日,趙國志士聞之,皆為涕泣。

5、切厲:嚴厲。

如《後漢書·窦武傳》:武每數切厲相戒,猶不覺悟。(戒:告誡,警告。)

6.罹:憂患,苦難。

如《詩經·王風·兔爰》:我生之後,逢此百罹。

7.诟:怒罵,辱罵。

如《左傳·哀公八年》:曹人诟之。(曹人:高山族的族群之一。)

十四、表說話的:曰、雲、謂、诏、诰、告、敕、白、陳、對、語、谕、喻、曉、辯、問、謝、折、诘、訴、咨(後寫作“谘”)

1.謂:告訴,對……說。

如《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楚王謂田鸠曰。

2.诏:告訴,告誡。

如《莊子·盜跖》: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

3.诰:告訴。

如《尚書·太甲下》:伊尹申诰于王。(伊尹:人名。申:再,重。)

4.告:告訴。

如《莊子·庚桑楚》:吾固告汝曰。(固:本來。)

注意:告,诰,诏。“告”和“诰”原來都是告訴的意思,後來用法不同,下告上叫“告”,上告下叫“诰”或“诏”。秦以後“诏”隻限于皇帝下命令用。宋以後“诰”隻限于皇帝任命高級官吏或封爵時用。

5.敕:告誡,囑咐

如《三國志·魏書·武帝紀》:關西兵精悍。(精悍:精銳強勁。)

6.白:告訴,陳述。

如《孔雀東南飛》:便可白公姥。

7.陳:陳述。

如《史記·韓非傳》:韓非欲自陳,不得見。

8.對:回答,應答。

如《廉頗蔺相如列傳》:王(趙惠王)問:“何以知之?”對曰……

9.語:告訴。

如《史記·呂太後本紀》:平陽侯恐弗勝,馳語太尉。(弗:不。)

10.谕:告訴,使人知道。

如《漢書·張骞傳》:骞既至烏孫,緻賜谕指。

(緻:送達。賜:賞賜的财物。指:通“旨”,意圖。)

11.喻:告訴,使人知道。

如《淮南子·修務》:故作書以喻意。

注意:谕,喻。二字古代通用,後來逐漸有了分工,在比喻的意義上用“喻”,在告訴的意義上用“谕”。

12.曉:告知。

如《漢書·元後傳》:未曉大将軍。

13.辯:辯論,申辯。

如《孟子·滕文公下》: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

14.問:問,詢問,與“答”相對。

如《論語·陽貨》:子張問仁于孔子。

15.謝:道歉;推辭;辭别;告訴。

如《戰國策·趙策四》:入而徐趨,至而自謝。(徐:緩慢。謝:道歉。)

如《史記·呂太後本紀》:太後使使告代王,欲徙王趙,代王謝,願守代邊。

(欲徙王趙:要把代王遷到趙國去做王。代:國名。邊:邊疆。謝:推辭。)

如李白《留别金陵崔侍禦》:揮手謝公卿。(謝:辭别。)

如《孔雀東南飛》:多謝後世人,戒之慎勿忘!(謝:告訴。戒:警戒。慎:小心。)

16.折:駁斥,使對方屈服。

如劉禹錫《天論》:作天說以折韓退之之言。

(天說:指柳宗元《天說》。)

17.诘:責問,追問。

如《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士莊伯不能诘。(士莊伯:人名。)

18.訴:訴說,訴苦;告狀;诽謗。

如白居易《琵琶行》:似訴平生不得志。(訴:訴說。)

如《三國志·魏書·郭嘉傳》:數廷訴嘉。(訴:告狀。)

如《左傳·成公十六年》:訴公于晉侯。(訴:诽謗。公:魯公。)

19.咨(後寫作“谘”):商議,咨詢。

如諸葛亮《出師表》: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

十五、表勸說的:說、勸、規、諷、謗、谏

1.說:勸說,說服。

如《史記·項羽本紀》:鲰生說我曰

2.勸:勸說,勸告。

如韓愈《諱辯》:愈與李賀書,勸賀舉進士。

3.規:規勸,谏诤。

如《左傳·昭公十六年》:子甯以他事規我。

4.諷:用委婉的話暗示或勸告。

如《韓非子·八經》:故使之諷。

5.謗:公開指責别人的過失。

如《國語·周語上》:厲王虐,國人謗之。

6.谏:規勸君主、尊長或朋友,使之改正錯誤和過失。

如《戰國策·趙策四》:太後不肯,大臣強谏。(強:竭力。)

十六、表害怕的:畏、懼、憚、駭、遽

1.畏、懼、憚:害怕,恐懼,畏懼。

如《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谏》: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如蒲松齡《狼》:屠懼,投以骨。

如《論語·學而》:過則勿憚改。

2.駭:害怕,吃驚,驚駭。

如《左傳·定公十年》:齊師至矣,郈人大駭。(郈:古地名,在今山東東平縣。)

3.遽:恐懼。

如《世說新語·雅量》:孫、王諸人色并遽。(色:臉色。并:一起。)

十七、表揭發的:劾、讦、揭

1.劾:檢舉揭發罪狀。

如《漢書·楚元王傳》:吏劾更生鑄僞黃金。(更生:人名。)

2.讦:攻擊或揭發别人的短處。

如《漢書·趙廣漢傳》:吏民相告讦,廣漢得以為耳目,盜賊以故不發,發又辄得。

3.揭:顯露,公布,揭發。

十八、表違背的:牾、忤、逆、倍(背)

1.牾、忤:違逆,冒犯,觸犯。

如《資治通鑒·漢明帝永平十四年》:莫不知其多冤,無敢牾陛下言者。

如《求谏》:縱不合朕心,朕亦不以為忤。

2.逆:抵觸,違背,不順。

如《史記·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

3.倍(背):違背,背叛,反叛。

如《史記·楚世家》:倍齊而合秦。

十九、表告别的:辭、别、謝

1.辭:告别。

如陶淵明《桃花源記》:停數日,辭去。

2.别:離别,告别。

如《孔雀東南飛》:自君别我後。

3.謝:辭别,離開。

如《孔雀東南飛》:往昔初陽歲,謝家來貴門。(初陽歲:冬至以後,立春以前。)

二十、表拜訪的:造、過、訪、顧、谒(見)

1.造:拜訪。

如《世說新語·言語》:庾公造周伯仁。

2.過、訪、顧:探望,拜訪。

如《明史·忠義傳·許琰》:端午日過友人,出酒飲之。

如《宋史·曹谷》:欲徒步訪兩蘇。

如諸葛亮《出師表》: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3.谒(見):拜見,進見(地位或輩分高的人)。

如《史記·蕭相國世家》:上至,相國谒。(上:指劉邦。)

二十一、表朝見的:朝、觐

1.朝:朝見,封建時代臣見君。

如《明史·太祖紀二》:是月,天下府州官來朝。

2.觐:朝見(君主)。

如《谷梁傳·僖公五年》:天子微,諸侯不享觐。(微:衰弱。享:進獻。)

二十二、表暗中的:陰、間、密

1.陰:暗中,暗地裡。

如《後漢書·張衡傳》: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

2.間:秘密地,悄悄地。

如《戰國策·趙策三》:魏王使客将軍辛垣衍間入邯鄲。(客将軍:原籍不在某國而任該國将軍。)

3.密:秘密,隐秘。

如《韓非子·說難》:夫事以密成,語以洩敗。

二十三、表離開某地的:去、遷、徙

1.去:離開。

如《聊齋志異·狼》:一狼徑去。

2.遷、徙:遷移。

如《史記·秦始皇本紀》:遷其民于臨洮。

如班固《蘇武傳》:徙武北海。

二十四、表到往某地的:如、過、詣、往、幸

1.如:到,往。

如《史記·項羽本紀》:坐須臾,沛公起如廁。

2.過:走過,經過。

如《孟子·滕文公上》:三過其門而不入。

3.詣、往:去,到……去。

如《百喻經·入海取沉水》:詣市賣之,以其貴故,卒無買者。

如《史記·項羽本紀》: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

4.幸:特指皇帝到某處去。

如《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帝幸梁山宮。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