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印發了一份《中學教師開放型在線輔導計劃》的通知,雖然是“試行”,卻率先打破了“禁止教師有償輔導”的局面。
何謂“開放型在線輔導”?
北京市發布的這份計劃以“開放型在線輔導”為平台,為中學生提供精準化、個性化、多樣化的在線教育服務。
這個平台的标準稱謂為“教師在線輔導雲平台”,該平台集中優秀教師資源為中學生提供在線分類輔導服務,學生可以通過這個平台開展“培優補差”,自主選擇輔導内容和輔導教師。
該平台具有“互動性”。學生對輔導内容和輔導教師還具有在線評價權限,學生和教師可以進行足夠的互動,該平台對學生的輔導數據和輔導評價進行記錄和反饋。
該平台還具有“開放型”。既能夠了解到學生學習了什麼内容,學習的效果如何,也能看到教師的輔導質量和學生的評價反饋,開放明晰。
其實,北京市的“開放型在線輔導”已經推出了4年,從2017年開始在北京密雲區試行,每一年密雲區都會表彰當年在“開放型在線輔導”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從目前推行的效果來看,十分不錯。
“在線輔導”如何開展?
根據北京市的這份計劃,教師在線輔導的輔導方式一共包括四種:
1.“一對一”實時在線輔導。
學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自主選擇教師開展一對一的在線輔導,單次輔導時間在30分鐘以内。這種輔導的優點是給學生的“收獲感”更大,能實時解決學生疑問;缺點是輔導時間較長;會占據老師較長的輔導時間。
2.“一對多”實時在線輔導。
教師可以同時面對多名學生開展在線教學和輔導,單次輔導時間在30分鐘以内。這種輔導的優點是課堂利用率高,師生之間互動性較強;缺點是在線輔導課堂跟傳統課堂有較大相似性,教師容易陷入“單方面知識灌輸”傳統。
3.“問答中心”。
學生可以利用文字、圖片等方式描述問題,進行開放式地提問,系統進行隻能檢索和推薦,教師自主認領。這種輔導的優點是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學生提問,教師回答,雙方不受時間限制,操作簡單;缺點是“互動性”較差,學生對教師回答中的“延伸問題”無法解決。
4.“微課學習”。
教師可以将自己的教學内容錄制成微課并上傳到平台,學生可以自由浏覽、學習,教師可以查看微課學習的相關反饋數據。這種輔導的優點是可以多次重複觀看學習,不受時間和次數限制;缺點是“互動性”較差,學生感覺就跟平時聽課差不多。
學生和家長是否需要“付費”?
這次在線輔導計劃最受關注的還是“經費問題”。教師為學生們提供課外在線輔導,那麼這個輔導的費用從哪裡來呢?是不是由學生和家長負責承擔?
對此,北京市印發的這份通知明确指出,“《計劃》實施所需經費分為項目實施經費、組織管理經費兩部分,由市級資金保障”。
這就是說,北京市的這個“中學教師開放型在線輔導計劃”的全部經費都由市級财政部門承擔,不需要學生和家長為此支付輔導費用。
由此可見,這個在線輔導計劃和傳統的校外培訓是有區别的,學生和家長不用擔心為此付出巨額的培訓費,從而減少家庭經濟負擔。
“開放型在線輔導”的效果如何?
從方案和政策制定的出發點來看,“開放型在線輔導”無疑具有其積極意義。2017年,“開放型在線輔導”在密雲區試行,2021年推廣到全市所有初中學校。
那麼,在密雲區試行4年的“開放型在線輔導”的效果如何呢?我認為這個要用數據說話:
第一,60.67%的學生參與輔導,說明學生對在線輔導的認可度高。
根據網上曝光的數據,密雲、懷柔、延慶等八個區一共有88724名學生,截止2020年6月16日,實際參與在線輔導的學生人數為53826人,占總人數的60.67%。這說明,學生對這個在線輔導參與度還是非常高的。學生的參與度高,說明學生通過在線輔導的确有效果、有收獲,“認可度”高。這也是北京推廣到全市的信心所在吧。
第二,14018名教師積極申報,說明教師對在線輔導的參與熱情高。
從2017年部分地區試行,到2020年6月的一份數據統計,一共有14018名教師完成并通過了資質申報。根據華經産業研究院的調查數據顯示:2019年北京初中專任教師數為37057人。這說明,接近一半的教師都在積極申報參與在線輔導計劃,教師的參與熱情還是非常高的。這跟輔導勞動報酬計到收入有關。根據通知,每人每學期最高可獲得5萬元的輔導勞動報酬,一年下來可以獲得最高10萬的勞動報酬,這筆收入還是非常吸引人的。
第三,每年14億元的支出,說明政府财政對在線輔導的支持度高。
市政府每學期每人拿出5萬元的經費來支持在線輔導計劃,那麼一共會投入多少經費呢?2019年北京初中專任教師數為37057人,到2020年6月,完成線上資質申報的老師有14018名。按此計算,僅一學期針對輔導勞務費的總投入就超過了7億元,一年是14億元,這還不包括組織管理經費。政府投入這麼多的經費,說明政府對在線輔導的支持度非常高,看好在線輔導的未來發展前景。
“在線輔導”是推行“有償輔導”的信号?
北京市這個“開放型在線輔導”,我認為實際上就是“網課”的一種形式。教師通過在網上對學生開展輔導,并獲取相應的勞動報酬,這算不算是“有償輔導”合法化、規範化的一個标志呢?
北京是第一個組織中學教師開展“有償輔導”的地方,雖然還不能說是“有償輔導”就此合法化、規範化的标志,但它絕對是一個積極的信号。
通過“在線輔導機制”将教師“課後有償輔導”合法化、規範化,其實對家長和老師來說都是“雙赢"。
一方面,家長不用再花費高昂的培訓費到校外培訓機構參與課後培訓,給家庭減輕了經濟負擔,學生還能夠通過在線輔導的形式獲得更有價值、更有針對性的專業教師的輔導。
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通過在線輔導的方式擁有自己的合法收入,教師利用“剩餘時間”把自己的優質資源分享給學生,同時還給自己創造合法收入,何樂而不為?
在“校外機構培訓”時代,家長為了讓學生跟上學習節奏,赢得人才競争,花費巨額補課費給培訓機構,結果導緻家長的經濟壓力越來越多,培訓機構的收費越來越高昂混亂。
随着對“培訓亂象”的整治,課後輔導服務得到了進一步規範。規範後的課後輔導服務,既能夠符合國家教育評價體系的改革又能滿足學生和家長的輔導需求。
總之,課後輔導機制一旦規範、成熟,其中最大的受益者還是學生和家長。而“有償輔導”合法化、規範化将成為一個大趨勢!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