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形容夏天廚房洗碗間的炎熱

形容夏天廚房洗碗間的炎熱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17 07:29:38

央廣網北京8月11日消息 去年夏天,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特别策劃《夏天裡》關注疫情之下的改行者,節目編導改行成為外賣小哥、創業者改行成為代駕、電影放映員改行成為服務員……普通人以勇氣轉身、在風浪裡成長。

又一年盛夏,轟鳴的磚廠、流火的廚房、深邃的土坑,寄托怎樣的少年志向?靠近理想、實現理想,年輕一代如何在磨砺中自強?中國之聲再次推出系列特寫《夏天裡》。

3月底,廚師劉浩收到了一個完全沒想到的熱搜。

這個深夜,他巡視廚房的時間比往日更晚。在門口聽到動靜時,他已經猜到是學徒阿超又在苦練抛鍋。

“每晚苦練抛鍋至深夜”的餐廳學徒,“我教你開竈”的廚師長,這段師與徒的對話,連同被開小竈的阿超激動又振奮的表情,幾天裡在各個平台被播放了上億次。直到4個多月後的今天,劉浩的社交媒體賬号還不時能收到新的回複。

如今的劉浩、阿超師徒怎麼樣了?

都知道學徒是“00後”,沒想到師傅是“95後”

劉浩和阿超工作的飯店在上海市郊,這裡人均消費百餘元、能容納百桌規模的婚宴。早晨8點多,預期在飯店門口看到一位中年大廚的我們,看到穿着T恤和窄腿褲的年輕人迎面走來。一家規模不小的餐廳,竟有一位剛滿25歲的廚師長,劉浩坦然接受着初見者的驚訝。

形容夏天廚房洗碗間的炎熱(夏天裡火熱的廚房)1

每天兩個用餐高峰,這是劉浩的常态(總台央廣記者 沈靜文 攝)

周睿超,也就是視頻裡練抛鍋的學徒阿超,同樣讓人過目難忘——不是因為18歲的年輕,而是他如魚得水的雀躍。

廚房裡的分工最是分明。學廚者擔不起“實習廚師”的名頭,阿超的工種叫“打荷”。“荷”字從“河水”的“河”字衍生而來,因為這個崗位除了要給大廚打下手,還直接影響着廚房的流水速度。阿超不炒任何一道菜,但卻好像在做其他所有事,比如切蒜、對着手抄的秘笈做黑椒汁,然後是切胡蘿蔔、芹菜,清洗容器、分裝,檢查原料、準備餐具……“打荷”者,打一切。

形容夏天廚房洗碗間的炎熱(夏天裡火熱的廚房)2

阿超在廚房裡幾乎一直小跑(總台央廣記者 沈靜文 攝)

上午10點後,油煙機聲再沒有停過。手上不停歇的密集動作裡,阿超準确抓住與師兄們交會的短暫片刻,确認工作細節。但每次話筒向他靠近,他一邊羞得滿臉通紅,一邊若無其事地朝與話筒相反的方向跑。

形容夏天廚房洗碗間的炎熱(夏天裡火熱的廚房)3

每個空隙,阿超(圖右)都向師兄們請教(總台央廣記者 沈靜文 攝)

腼腆者的勇氣

阿超是劉浩廚房裡的新人。春節後,他從安徽來到上海,一張白紙、一腔孤勇。他原本學的是導遊專業,因為“那時候不懂事,總想着旅遊”。但對專業了解越多,他越覺得這個專業不适合自己。去年,劉浩建了一個廚師交流群,以“烹饪愛好者”自居的阿超也進了群。

這對師徒,正是從網友發展而來的。

腼腆如阿超,問老天借了個膽。他找劉浩搭讪,再一次次實踐劉浩在網上分享的菜譜,把自己的作品拍下來發給他看。對沒有固定收入的學生,劉浩很清楚這意味着什麼,“有的食材要好幾百、上千,他都是花自己的生活費買,最後把菜做出來也有六七分相像。”畢業後,阿超直接到劉浩手下工作。當時的阿超,什麼也不懂。

形容夏天廚房洗碗間的炎熱(夏天裡火熱的廚房)4

用餐高峰時的廚房(總台央廣記者 沈靜文 攝)

一張白紙,一張隐藏了驚歎号的白紙

在廚師長劉浩眼裡,剛進廚房的阿超無疑是“排在最後面”的。但短短兩個月時間裡,阿超中午不下班、晚上不下班,苦練抛鍋等基本功,如今竟然已成同期學徒裡的佼佼者。

阿超有沉默的努力,也有溢于言表的争取。廚房裡每天有10點、16點、21點三頓“員工餐”,機會落到頭上時,他一定牢牢抓住,“基本上每天晚上宵夜都要炒”。這是他“上炒鍋”的必由之路,也是劉浩對他的肯定和考察。

而這一切,對劉浩來說,其實并不遙遠。他也從學徒一路走來,切小料、切配料,直到成為一廚之長。剛到這家飯店時,有老員工排斥新來的他,他說自己“以技術服人”,“如果你真的沒有東西,他們會把你擠下去的”。

形容夏天廚房洗碗間的炎熱(夏天裡火熱的廚房)5

“見啥幹啥”“啥都得會”的廚師長劉浩在用刀給蘆筍去皮(總台央廣記者 沈靜文 攝)

也正是因為學徒時期的記憶仍然清晰,成為師傅的劉浩選擇成為不同的師傅。曾經不打一兩年雜不能炒菜的規矩,到他這裡取消了;過去師傅們對“秘方”守口如瓶,到劉浩這裡,知無不言。劉浩有自己的私心,“現在畢竟幹廚房的人少,你讓他們有一些盼頭,讓他們上去炒個菜,他們動力很足。”

這裡不止一條鲶魚

用餐高峰時間,廚房裡8個竈台開了5個,劉浩站在居中的一個,汗很快浸透他的衣領和帽檐。阿超的黑色工服也粘住了脊背。

打荷的阿超,不是被迫社交的阿超。他是靈活的、敏捷的、目光如炬的、腿腳如飛的,他不再聲音急促,而是吐字清晰、聲如洪鐘。

到午後,廚房歸于安靜。如果無人圍觀,這又是阿超苦練基本功的時間。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至少在抛鍋這件事上,阿超準備好了。

劉浩說到了一萬小時定律,說到了鲶魚效應。在這間廚房裡,照一萬小時苦練的、讓其他人隐約有危機感的,不止阿超。22歲的福建男孩陳紹林被大家喊作“阿林”,如今已經“上炒鍋”,但閑下來,他仍然不斷練習抛鍋等基本功。

阿林是家裡獨子。從福建來上海之前,他已經學了一年網絡工程的專業知識,在一家公司做内勤。從月入近萬的安逸工作到水深火熱、起步月薪2800元的廚房,他的改行遭到全家人反對。

阿超也是。父母覺得幹廚師太辛苦,這個腼腆的男孩大概是生平第一次如此強硬地執行自己的決定,“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他們反對也無所謂。”

形容夏天廚房洗碗間的炎熱(夏天裡火熱的廚房)6

師徒三人,左起為阿超、劉浩、阿林(總台央廣記者 沈靜文 攝)

來到這裡,留在這裡,因為夢想,也因為鬥志。打荷的阿超想站到竈前,剛上竈的阿林想站穩,早已站穩的劉浩想更上層樓。劉浩希望,自己的徒弟們能在三五年後達到自己的程度,而自己能到另一個級别。劉浩說,“每個月基本上都要出去學習一次,花六七千塊錢”,他希望,幾年後,自己能成為一家高端餐廳的主廚或老闆。

喜歡能挨千般苦。你為什麼喜歡做菜?你為什麼想做廚師?守意如城的堅持裡,阿超、阿林、劉浩,每個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作答。

監制|高岩

編審|武俊山

策劃|沈靜文

記者|沈靜文 杜希萌 李欣 傅聞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