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關于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關于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2 07:50:50

關于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張若虛以一首春江花月夜)1

春江花月夜

前言:

春花秋月、山川草木,被畫家繪成丹青。潺潺流水、風聲雨聲,被音樂家寫入旋律。作家用筆記錄人生百态、世間蒼生。詩人用文字記錄無形的畫卷、無聲的音樂。丹青的美,眼睛可以發現,音樂的美,耳朵可以聆聽。詩詞的魅力,文字的真谛,隻有用心才能發現。

詩人筆下的景物,看似無形卻栩栩如生、讓人身臨其境。詩人筆下的音樂,仿佛無聲卻餘音袅袅、常在耳畔萦繞。詩人筆下,笑無聲、悲無淚、卻至情至真。花無香、鳥不語,卻至善至美。

我這篇文章所叙述的,僅能代表我自己的想法。詩人想要表達的含義,我不能涵蓋其一二。我不過抛磚引玉,與大家共享自己的觀點。

泰戈爾說,人的存在,是生命的一個永久的奇迹,這就是生活。唐代詩人張若虛就是這樣一個神奇的存在,一個被忽略千年的才子。他以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孤篇壓倒全唐,被稱為詩中之詩。

張若虛是詩壇的奇迹,他的一生也是一個迷題。他的生平不詳,僅有兩首詩存世。《春江花月夜》為樂府吳聲歌曲名,相傳為南朝陳後主所作,張若虛的曲調與原調不同,但是最負盛名。

若想讀懂《春江花月夜》的内涵,不妨先聽其曲。因為,春江花月夜是一幅寫意畫,一曲優雅的古典音樂、一首獨特而奇妙的詩,唯有把三者融合為一,才能真切體會到詩人運筆之妙。

關于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張若虛以一首春江花月夜)2

春江花月夜

這幅畫,詩人用大手筆一揮而就。涵蓋春、江、花、月、夜,圍繞着月,添上白雲一片、江天一色,再添上春江潮水、滟滟随波,白沙、白沙、扁舟、高樓、鏡台、碣石、鴻雁、魚龍、閑潭、落花點綴其間,離人、遊子貫穿詩詞,有《清明上河圖》的生活情趣、親切自然,卻比它更具美感。

詩人輕描淡寫、一揮而就,淡雅脫俗,意境深遠。

《春江花月夜》曲調之優美,隻有嵇康才能完美還原吧。這首詩兼具畫面感、音樂感,伴随着韻律的切換,平仄的交替運用,起伏高低的音調散發出不一樣的韻味。隻有中國古典樂器才能演繹她的美,鋼琴、小提琴美則美矣,卻少了韻味。

古筝版《春江花月夜》華麗、絢爛,演繹出大唐盛世的繁華。古琴版《春江花月夜》清幽,更為貼合這首壓全唐的孤篇長詩。琴聲入耳,萬慮皆消。讓人仿佛置身江月,江風振袖,月色清涼,良辰美景皆在,縱有千種風情,不必與人說。

在清幽古樂的氤氲下,我們面前仿佛慢慢展開一幅畫,不妨先看一下我自己想象的《春江花月夜》的畫卷。

關于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張若虛以一首春江花月夜)3

春江花月夜

春天來了,江水漲潮,江面似與海面持平,又相連在一起。春江潮水澎湃,與海上升起的明月融為一體。月光灑在江面,波光粼粼,光芒随着浪花起伏、傳到遠方。月光如此溫柔,哪一片春江看不到月色呢?

江水蜿蜒流淌,兩岸芳草叢生。月光照在林梢、花葉上,花兒顯得晶瑩剔透。月光皎潔宛如天上的飛霜,灑落在白色沙灘上,再也分辨不清彼此的面貌。遠處的江面與夜空連成一片,纖塵不染,天地一片寂靜,隻有空中一輪孤月,灑落一片皎潔。

是誰最早在江畔看到了明月?江上的明月又是從哪一年開始照耀岸上的行人?古往今來,更叠了多少朝代?更換了多少行人?人生代代各不同,唯有江月,年年相似。不知江月在等待何人?年年等待,那人卻從未出現。隻看見江水流淌,浪花随波逐流、流向遠方。

關于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張若虛以一首春江花月夜)4

江水蜿蜒流淌

天上的白雲悠閑地飄走,不留一點痕迹。隻留下青楓浦的遊子獨自哀愁。是誰趁着夜色在江面上行舟?是思鄉、歸家心切的遊子嗎?是誰獨坐高樓、月下相思?月光愛憐地徘徊,不忍離去,灑落在佳人的妝鏡台邊,為她送去安慰。

佳人放下門簾,月光從縫隙中照進來。落在搗衣砧上,拂去還重來。是月光太執着嗎?佳人與明月對視,可有親人消息?相視無語,佳人的思緒早已随月光飛到千裡外,隻想像月光一樣照亮遠方的夫君。

佳人放下門簾,月光從縫隙中照進來。落在搗衣砧上,拂去還重來。是月光太執着了嗎?佳人與明月對視,可有親人消息?相視無語,佳人的思緒早已随月光飛到千裡外,希望能像月光一樣照亮遠方的夫君。

關于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張若虛以一首春江花月夜)5

月光皎潔

鴻雁日夜不停地飛翔,也追不上月光的腳步。魚龍縱身一躍,也隻能濺起水花、蕩起陣陣波紋。春已過半,昨夜夢到閑潭,潭邊花已落,人在天涯未回家。江水流淌、時光飛逝,春天也要随着流水遠去了。

江潭上的那輪明月也要落下,明月西斜,慢慢沉入大海,海面霧氣蒙蒙,海邊的碣石隐藏在夜色、霧霭中,不知道和遠在潇湘的遊子距離仍是那麼遙遠,難以企及。不知有多少人趁着月色匆匆趕路、奔赴在回家的路上?隻有明月深情款款,搖曳一江樹影。

聽完古典名曲,看罷寫意水墨畫,讀完我的一番感受,再來品味原詩,才更有韻味。

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 〔唐代〕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複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潇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關于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張若虛以一首春江花月夜)6

月光如水

縱觀整體,全詩共有九韻,四句一換韻。起首平聲庚韻,中間為仄聲霰韻、平聲真韻、仄聲紙韻、平聲尤韻、灰韻、文韻、麻韻,最後以仄聲遇韻收尾,蒼勁有力。

在衆多詞牌中,用韻較為單一。平韻柔和,仄韻豪放。也有特别,比如上下阕平仄運轉化的減字木蘭花、虞美人詞牌溫婉大氣。但都沒有《春江花月夜》這樣大手筆,連用庚、霰、真、紙、尤、灰、文、麻、遇九個韻。陽轍韻與陰轍韻的交替運用,聲音由高昂清亮的庚、霰、真韻,轉到有些微弱的紙韻,再到清亮的尤、灰、文,麻韻,最後遇韻戛然而止,宛如琴師手起弦落,卻餘音袅袅。

從語言風格看,張若虛的詩詞,語言清麗、自然灑脫,洗去鉛華宛如出水芙蓉。以江月為主題,以春江為背景,描繪了一幅清新幽美的春江月夜圖,抒發了思婦離愁、遊子别情。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蘊含哲理,讓人沉思。

從結構布局看,全詩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韻,詩情、畫意、哲理自然融為一體,意境深遠,含義隽永,韻律婉轉。短短幾行詩,卻似上演了一出情景劇。第一卷:春江美景徐徐展現。第二卷:畫外音融入美景,與時空對話、對人生感慨。第三卷:劇中人登場,思鄉之情、離愁之苦,如春江之水,汩汩流淌。高樓之上,明月窗前,佳人獨坐,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遊子思鄉,可憐春半不還家。

關于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張若虛以一首春江花月夜)7

江月何年初照人

第一卷:春江美景徐徐展現。

詩人用精煉的筆墨,首句點題:潮水連海,明月共潮生(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詩中的海是泛指,并不是現實生活的海,加入想象,畫面更生動、唯美,江海相連的氣勢無比宏偉,突顯了江面的遼闊。春天潮漲,生機勃勃。這裡的明月共潮生,把月亮拟人化,生動活潑,讓人耳目一新。

滟滟随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夜色中,江面倒映着明月的身影,泛起陣陣漣漪,月色随波千萬裡,哪裡的江面看不到月色呢?也許此刻,詩人想到了遠方的親人,傷感又無奈。這裡其實可以引申為:天下共一輪明月,想象中,詩人與親人共賞如水月色,慰藉鄉愁。

月照花林皆似霰,月光灑落,樹木。花草宛若披上一層潔白的飛霜,又似晶瑩的雪花。這裡為了突出月光的皎潔,故用霰來形容月色。月色下的江面仿佛被仙霧籠罩,詩人目光所及,一片銀白色,純潔無瑕,好似踏入人間仙境。

如此美景,流霜不覺飛,白沙隐仙境。詩人的用淡雅的筆墨,揮就一幅《春江花月夜》。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是這幅畫的意境,明月、江水是主題,花草、樹木是背景。這八句詩,由遠及近,由大及小,層層暈染,步步遞進,共同構成了這幅畫卷。

關于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張若虛以一首春江花月夜)8

江天一色無纖塵

第二卷:畫外音融入美景,與時空對話、對人生感慨。

月色朦胧,江天一色,不染纖塵。萬籁寂靜,唯有一輪明月陪伴詩人。(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于是,詩人獨立江邊,獨望明月,思考人生的意義,生活的哲理,甚至于浩瀚的宇宙,人類的曆史。

首先對宇宙空間、人類、自然提出疑問的,是屈原。屈原是對宇宙萬物的提問,隻涉及表面,未有深層含義的探讨。張若虛則從哲學角度深入思考,引人遐思。屈原重形,張若虛重意。

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誰能極之?馮翼惟象,何以識之?明明暗暗,惟時何為?陰陽三合,何本何化?

屈原用一連串的方式反問,闡述自己對自然的疑問和思考。遠古之初,是誰先開始傳道的?天地尚未成型之前,又是從哪裡可以考證?

混沌未開,明暗混雜,誰能探究它的根本?天空迷蒙、無形無物,誰又能認識它的本相?白天明亮,夜晚黑暗,又是誰的指使?陰陽參合才有萬物,誰又知道生物的起源?誰又知道他們怎樣演變?

屈原以其卓越的想象力,表現出他的宇宙觀,以及對未知事物的探索和疑問。他提問的重點在天文、地理、曆史方面。而張若虛則從精神層面提出疑問,探讨人生,開創了先河。

關于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張若虛以一首春江花月夜)9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詩人神采飛揚,張開想象的翅膀,探究宇宙、探索人生。江畔是誰先見到明月?江月又是從哪一年開始照亮江邊的行人?如此跨越時空的提問,絕無僅有、史無前例。

詩人沒有流于表面,僅限于提問,而是深入思考,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這句詩是全詩的靈魂,詩人在這裡表達了一種人類渺小、宇宙無窮,時光短暫容易流逝,但是宇宙、時空永恒的觀念。

人生幾十年,放到人類的曆史長河中卻異常短暫,放眼宇宙,太陽、地球、月亮,乃至于整個銀河系的星球,幾十億年都不曾改變。有一種今月曾經照亮古人的感慨。人生短暫,但是人類的基因代代相傳,得以延續。這裡的“代代無窮已”的人生與“年年望相似”的江月相對應。

江月永恒,代代相傳的人類曆史也是永恒的。詩人的格局之大,超乎我們的想象。面對短暫人生、生活坎坷,詩人沒有頹廢,沒有絕望,沒有自怨自艾,沒有紙醉金迷的自我麻醉,而是對生活充滿熱愛,對人生抱有熱切的希望。

關于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張若虛以一首春江花月夜)10

今月曾經照古人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詩人文筆細膩而清新,風格雅緻而蘊含人生哲理。

這裡承接上一句的江月年年望相似,開啟下半篇的離愁别緒。江月年年灑落江面,幾千年來不曾改變。不知道明月在等待何人?明月等待的人從未出現,唯有江水年年流淌。

詩人立意巧妙,寫法更獨特。這裡采用拟人的寫法,很自然地過渡到下半篇的離愁别緒。從自然景色到人生思想、内心情感的轉變,銜接得沒有絲毫痕迹,仿佛一個國畫大師,用筆尖、中鋒、側鋒自然過渡,毫不突兀,畫面的顔色由淺及深,着墨由濃到淡,渾然天成。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這四句詩寓情于景,用白雲來去自如的悠閑,反襯青楓浦上遊子的愁思。誰家與何處相對應,“楓”、“浦”在詩中經常在詩中被代指、借喻為更深層的含義。而扁舟子的浪迹天涯又與白雲的遊走不定互相映襯。

詩人推己及人,由自己聯想到天下的遊子。此處兩個疑問,牽出後面的兩組離愁别緒詩句。遊子思歸、思婦對離人的懷念,亘古未變。一樣相思,兩地離愁,此情無計可消愁,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關于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張若虛以一首春江花月夜)11

今月曾經照古人

第三卷:劇中人登場,思鄉之情、離愁之苦,如春江之水,汩汩流淌。

可憐樓上月徘徊,開頭一句詩承接第二卷的何處兩句疑問,引出下面八句詩。詩人将明月拟人化,用明月的徘徊來襯托思婦的離愁之苦。

《詩經》裡的思鄉之痛,溢于言表,層層遞進、感情強烈。“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張若虛在詩中對思念寫得含蓄唯美,生動傳神。詩人沒有從正面描寫傷悲,而是借明月的憐惜之情,從側面烘托,效果反而更好。夜色沉靜,月光溫柔地陪伴思婦,妝鏡台、玉戶簾、搗衣砧,到處都灑滿月光,驅之不散。

“卷不去”,“拂還來”的豈止隻是月色?更是思婦内心的煩惱和憂慮。憂思無處訴?隻好趕走這惱人的月色,卻不知月色如影随形、執着地留在她的身邊,不肯離去。離人與思婦相隔千萬裡,隻能對月相思。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則突出了相隔之遠,傳遞信息之難。鴻雁難寄錦書來,無言隻是空相憶。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生動地寫出詩人離家時間之久,以及思鄉心切。月複西斜,海霧藏月,潇湘碣石,樹影搖情,這一幕幕景色,恰好是對詩人内心的回應:路途遙遠,歸家難。斜月沉沉,襯托了詩人内心的孤寂。碣石潇湘無限路,重點突出了詩人的思鄉之深,因為空間距離的遙遠,這種思念更深了。

詩的最後,詩人對月感歎:不知何人乘月歸?而自己卻隻能在遙遠的異鄉,看月光搖曳一江樹影。

張若虛之後,很多詩人引用他的詩句。“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青天明月來幾時?我欲停杯一問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都能從這首《春江花月夜》中找到他們的身影。

這首被冷落千年的明珠,終于散發出璀璨的光芒,閃耀詩壇,被稱為詩中之詩。

關于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張若虛以一首春江花月夜)12

春江花月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