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3日,跟随原環境保護部督查組在唐山遷安的一家焦化廠督查時用手機拍下的照片。澎湃新聞記者 刁凡超 資料圖
2013年1月,我國中東部發生持續近一個月的大範圍霧霾。此後的記憶裡,每到秋冬季,京津冀地區霧霾總是頻繁出現,而且還經常趕上周末。空氣一達到重污染預警級别,環保人員要去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區域督查,我們做記者的也要跟着出差、加班做報道。因此那幾年的秋冬季,手機相冊裡也留存下大量灰蒙蒙的工廠、煙囪的照片。
那幾年環保人員很辛苦,督查、檢查很頻繁。但霧霾一旦出現甚至“爆表”,公衆怨聲很大,環保人員應急督查總顯得被動。
随着《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打赢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先後實施,在科學的頂層設計指引下,我國空氣質量大幅改善。根據芝加哥大學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國7年内減少的空氣污染與美國30年内減少的一樣多。
改善最明顯的是京津冀地區秋冬季的空氣質量。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舉辦的時候正值華北地區采暖季,這場舉世矚目的重大活動收獲了高水平的空氣質量,“冬奧藍”成為媒體報道的高頻詞。
這些變化相信身處其中的人們能夠明顯感受得到。
大氣污染治理是一個複雜的系統性難題,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強調綜合防治,包括結構調整和強度減排。由于結構調整是一個長期的工作,因此前期的環保督查、執法都是以強度減排為主,在這一過程中,環保“鐵軍”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也承受了一定的壓力,但這為結構調整赢得了時間。随着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治理向科學化、精細化轉變,結構調整對大氣污染治理的作用越來越大,空氣質量大幅改善也得益于此。
現在,藍天白雲越來越多,大氣污染防治更加從容,因為環保部門已經建立了一套科學的應對體系,并鍛煉出了一支專業的研究團隊。
但這并不代表大氣治理可以放松下來。從“十四五”開始,我國大氣污染治理逐漸進入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新階段,這也讓我們期待,我國的空氣質量再上新台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