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女子訂婚後,即用絲纓束住發辮,表示她已經有了對象,到成婚的當夜,由新郎解下。新婚夫婦,在飲交杯酒前各剪下一束頭發,绾在一起表示同心。後來,人們就稱首次結婚為“結發夫妻”, 即原配夫妻,若再婚,男方稱續弦。
“結發夫妻” 的說法源于一段有趣的故事:
相傳古時候有個皇帝在登基的前一夜 ,擔心自己的胡子太短而讓衆臣瞧不起而無法入眠。俗話說:嘴上沒有毛辦事不牢!身邊的娘娘計上心來,她剪下自己的頭發,小心翼翼地接在皇帝的胡須上,一夜的工夫使短胡子成長胡子。衆臣見皇帝一夜之間胡須過臍 ,無不驚歎"乃真命天子也”! 娘娘剪發結皇帝的胡須,皇帝自然對娘娘關愛有加,這便是“結發夫妻”的由來!
漢時蘇武出使匈奴,臨行時作詩與妻子道别: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移。生當複來歸,死當長相思。這一去就是十九年,再相見已是白頭。所以到了漢代,“結發”成為了婚禮中的一項重要儀式。何謂“結發”呢?在洞房花燭夜,新婚男女會各自剪下一縷頭發,然後将它們綁在一起,以表示兩個人永結百年之好,這就是“結發”的過程。寓意着小兩口會恩恩愛愛,白頭到老。
為什麼古人要在第一次結婚的時候履行這種“結發”儀式呢?因為我們自古就有“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古訓,古人視頭發為生命般重要故而在三國時期曾有曹操割發代首的典故。
“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疑”,這是蘇東坡的詩中佳句。在對待婚姻方面,古人認為兩個人的結合,就應該要生死與共,割下彼此的頭發纏繞綁定,就意味着夫妻雙方彼此将性命都交付給了對方,有至死不渝相守終生之意。因此古人就将男子首次結婚的“妻子”稱為“結發妻子”,也就是原配。結婚後兩人同睡一個枕頭、一張床,到死了感情都不改變。原配夫妻亦稱為結發夫妻,而原配之妻也就稱為發妻了。
古代實行“一妻多妾制”,“結發夫妻”是明媒正娶的,得到父母及整個家族認可的正統婚姻,夫妻雙方都具有很高的地位和認可度。“結發妻子”被稱為嫡妻,她生的孩子被稱為“嫡子”,是為正統。而除嫡妻之外的其它共同生活的女人,就都稱為“妾”,她們生的孩子為“庶子”,妾和庶子的地位是比較低賤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