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校園即将踏入職場?我的别樣留學路離開職場 重返校園,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離開校園即将踏入職場?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我的别樣留學路
離開職場 重返校園
圓夢劍橋 成為更好的自己
本報記者 周姝芸
“其實上大學時,我在心裡就埋下了一顆留學劍橋的種子。”徐懿春畢業于劍橋大學的公共政策專業,在來到劍橋前,她在國内有2年的工作經曆。
“當時,我在一家國際組織駐華機構任職。在平時工作中,我接觸到較多國際領域公共政策的議題,也認識了不少優秀的同事。我開始思考有哪些提升自己的方式,或許能有更多迎接挑戰的機會。”徐懿春說起自己的心路曆程時坦言,“如果辭掉工作去留學,就要離開穩定的平台,面臨未知的生活,在一些人看來,辭職留學的成本不低,從現實角度講,投入産出比未必‘劃算’。但我一直有去海外深造的想法,在國内讀大學時我曾去劍橋大學參加夏令營活動,當時我就被那裡深深吸引了。綜合考量過後,我最終選擇實現夢想。”
“工作後再申請讀研,我不會盲目追求熱門專業,而是會更多考慮适合自己且有學習熱情的項目。”徐懿春把劍橋大學公共政策專業作為申請目标,“剛好我的工作經曆與申請方向較為匹配,在提交材料後我順利拿到了錄取信。”
工作後再返校園,徐懿春坦言她似乎更加理性、從容,對各類事情有堅定的認知,不容易盲從權威或被教條拘束。在課堂上,她曾大膽與教授辯論,有理有據表達不同的觀點。“有一次在案例分析課上,一位專家在談到他國公共政策相關話題時采用的觀點有失偏頗。我立刻站起來,用我所掌握的信息、資料客觀冷靜地提出質疑,和他進行了一次學術讨論,并且得到了同學們的認可和支持。”徐懿春說,自己能勇敢地站起來表達觀點,得益于之前工作經曆積累的認知,使她對該話題有相應的了解,因此也有了質疑的底氣。“或許因為比學生時期更加成熟,時間和經曆帶來的觀點、認知的沉澱,使我變得更加勇敢。”
“留學劍橋給我帶來的不隻是一個名校光環,我的人生經曆變得更加豐富,不僅拓寬了視野,也有了許多新的感悟。”徐懿春所在的班裡一共有36名學生,中國學生隻有她一人,平日裡她有許多機會與同學們進行跨文化交流。“我所就讀的公共政策專業更偏向錄取擁有工作經驗的學生,因此班裡約半數同學都有職場經曆。有人做過律師,有人在政府機構工作過等等。因此在課堂案例分析時,大家的觀點各有特點,紛紛運用自己曾經積累的工作經驗提出解決方法。比如有一次分析某國政府應對幹旱的措施,有同學就引用了他在政府機構處理類似事件的做法。我很喜歡這樣的課堂,在不同的觀點和思維碰撞下,我常常很受啟發。”
在課後,徐懿春也會和來自不同國家的同學一起放松娛樂。“有時我們會聊天小酌,大家的背景、經曆各有不同,暢談的話題多元而有趣。”有一次,徐懿春與來自印度尼西亞、新加坡、叙利亞的同學一起聊天,大家分别介紹了本國的文化、宗教,同學們對中國文化很感興趣,向徐懿春提了許多問題。“我感受到了被傾聽的喜悅,也在過程中了解到更多其他國家的文化傳統。就如同打開一扇新的知識之門一樣,這樣的時刻令我欣喜。”
“這段時光或許将成為我在人生之路上常常回味的珍貴經曆。”徐懿春感慨地說,“努力向着夢想出發,我正在成為更好的自己。”
漫漫長路 尊重内心的選擇
本報記者 孫亞慧
在國内一家留學機構工作了4年後,劉燕最終還是決定出國讀書,以圓自己的留學夢。
“以前我想出國讀書,想去感受和了解不一樣的文化氛圍。但那時家裡的經濟條件不允許,畢竟出國讀書需要一筆不小的費用,這個想法就暫時擱置了。”順利在國内完成本科和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後,劉燕進入職場,留學機構高強度的工作節奏立刻填滿了她的生活。
朝八晚九地連軸轉,劉燕的身體開始發出預警信号。此時,想出國深造的想法再一次浮現于她的腦海。“工作幾年,手頭也寬裕了,我自己可以負擔留學費用。”并沒有太多猶豫,家人也對劉燕的選擇表示支持,2018年,她辭掉工作,前往芬蘭留學。
“選擇芬蘭的原因,或許正因為這裡并不是熱門的留學目的地。”劉燕說。在此之前,她身旁從未有朋友來過芬蘭,而她自己除了對“千湖之國”的隐約了解外,同樣對這裡知之甚少,這份好奇也給留學之旅增添了幾分神秘感。
于韋斯屈萊位于芬蘭東南部,是芬蘭曆史悠久的文教中心。攻讀于韋斯屈萊大學政治學博士期間,劉燕常常和芬蘭學者、學生展開讨論,而在此過程中,她在職場中練就的心态派上了用場。
“有的學者對華有偏見,而且非常固執。我跟他擺事實,講道理,不氣不惱地用案例說話。經過一段時間的溝通,我發現他也有了變化,在和我聊起一些話題時有了較為中立客觀的觀點。”劉燕說,相較于自己工作前的學生時代,如今人生閱曆的增加,讓她表示觀點時更自信也更有底氣。
畢業後,劉燕入職華為在當地的公司,負責招募北歐地區的高校畢業生。“我在芬蘭讀書,對這邊高校情況比較熟悉,工作銜接上更為流暢。”她說。
就在不久前,劉燕所在的團隊舉辦了華為開發者聯盟的瑞典站活動,30多名熱愛科技的學生開發者參加了48小時的黑客松活動(即“編程馬拉松”),他們來自中國、西班牙、印度、泰國等多個國家,也有不少瑞典本地學生,學生開發者們展示出了很高的天分和才華。能一直面向學生開展工作、接觸到許多非常優秀的高校學生,這是劉燕很喜歡自己現在工作的原因。
留學路上,劉燕還邂逅了自己的愛情。她的男友是當地人,倆人相識于一組互教語言課程,一個教漢語,一個教芬蘭語。一次次跨文化交流不僅增進了他們對彼此文化傳統的了解,也在兩人間擦出了浪漫火花。去年7月,距離劉燕的博士答辯還剩一個月的時候,她與男友正式結婚,步入婚姻殿堂。劉燕說,他倆的人生規劃裡,會在芬蘭工作幾年後一起回國發展,去她生于斯長于斯的地方,開啟新的人生旅途。
“我身邊也有一些朋友同樣有過辭職留學的想法,但大多數最終還是放棄了這個念頭。尤其已經成家立業、處于上有老下有小的狀态,的确會有更多顧慮。每個人具體情況不同,無法一概而論,更沒有對錯之分。在我看來,重要的是尊重自己内心的選擇,無論最終如何決定都盡量不留遺憾。人生路漫漫,自然會有它最美的安排。”劉燕最後說。
再次出發 我更清楚想要什麼
本報記者 周姝芸
在來到美國西北大學之前,邢曉雪是一名從事軟件開發的工程師。“我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讀完計算機和精算專業本科後,先留在當地工作了3年。”邢曉雪說,經過一段适應期掌握平台技術後,她開始進入日複一日的重複性工作的階段,很難學到新的知識,覺得職業發展的上升空間也很狹窄。彼時的她,陷入了對人生規劃的思考:從長遠來看,再次回歸校園有可能會給自己的學業、工作、個人能力帶來新的提高。
“經過反複思量,我決定再攻讀一個研究生學位,這不僅可以提升工作能力,還能帶來新的個人發展機會。我也期待着邁上更廣闊的平台,認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邢曉雪沒有猶豫,立刻開始了申請研究生的工作,相比本科時留學,這一次的她目标更加明确堅定。
“工作3年後,我更加了解了自身的優缺點,因此在申請學校時的選擇也更明确。我已經掌握了足夠多軟件開發工作的基礎技能,但在工作中欠缺溝通交流能力。綜合考慮自身需求後,我選擇了美國西北大學的項目管理專業,既能夠提升項目管理、談判的軟實力,也可以選擇數據、機器學習等方面的技術課程,更新職業技能。我希望未來向計算機行業的管理崗位轉型。”邢曉雪說。
申請之路還算順利,邢曉雪憑借較強的綜合實力于去年如願以償進入西北大學項目管理專業就讀,開啟了新的旅程。重返校園,邢曉雪坦言自己的心态與本科階段不一樣。
“我變得更加主動、大膽,有機會時就想試一試,即使失敗也不氣餒。”邢曉雪說,“我會主動向老師申請選擇自己感興趣但非本專業的課程,我給教授發郵件,介紹自己的學習背景和工作經曆,最終成功選上了教授面向博士生所開的課。我在這門課上拓寬了知識面,學到不少知識。”課外,她也積極與教授保持聯絡,“有不懂的地方,我就會給教授發郵件或者預約咨詢時間,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比本科時高不少。”
“還有一次,一位教授招學生助教,其實我并不完全符合教授提出的招聘要求,但我想争取這個機會鍛煉自己。”這位教授看到了邢曉雪的努力和誠意,最終選擇她做了自己的助教。“本科時,機會就算來了,我也常會不好意思争取。現在的我不會在意外界眼光,多嘗試,不氣餒,就算沒有成功又何妨呢。”
“這一次留學,我在日常生活中也變得更成熟、自信了。”有小組作業時,邢曉雪常會主動承擔有難度的部分,或者主動擔任組長帶領大家完成任務。“遇到難題可以多查資料、努力鑽研,找到解決辦法。因為之前在工作時,我也得靠自己去解決問題,這些經曆帶給我不畏困難的信心。”邢曉雪說,她也變得不像以前那麼羞澀了。西北大學有不少擁有工作經曆、來讀MBA的中國留學生,她主動聯系這些學生,邀請他們舉辦座談會,面向其他中國留學生分享求職和工作經驗。“以前在與别人聯系時會有些縮手縮腳,現在則是坦然自信,因為我不怕被拒絕。這樣的經驗分享活動很有意義,我們已經舉辦了4期,大家參與度很高。”
如今,邢曉雪已經收到了意向公司發來的錄取信,崗位同她之前期待的一樣,職業路徑向計算機行業管理方向發展。她說,求學路上自己收獲了更多成長與啟迪。“與本科階段相比,現在的我有了很多新的感受。最大的不同是少了些職業困惑,我更清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