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聯網時代技術的蓬勃發展,To B與To C這兩個詞語興起,從最初的概念階段,到産品(系統、平台)的出現,到涉及的業務領域,再到提供的服務,甚至是涉及的職業都相應的将兩者進行了一定的區分,近期市面上To B與To C的系統或平台不斷推出,随着應用的加深,兩者也頻繁的被拿來進行對比分析,但是很多人對此的理解都局限于概念階段,今天就來讨論下兩者的區别。
了解事物之間的區别,通常都會從概念定義入手,由淺層次方面去判斷兩者之間存在的區别,在大體認識之後,再進行深層次剖析。To B 通常指面向特定的用戶群體,提供相關的産品服務;To C通常指直接面向個體消費者,提供産品服務。
1 To B
To B 英文為To Business,指面向企業或特定用戶群體,通常為面向企業,為企業提供相關的服務、産品、平台,其建設成果不會向大衆公開,為企業内部所用,包括企業的内外部運營管理、數據應用及決策分析等。
2 To C
To C為To Customer,即面向最終客戶,它并不是面對企業那種組織,而是面向個體消費者。To C類的産品是市面上最多的産品,它們都遵循特定的規範流程,開發成果完全面向于大衆,如:衣食住行各類APP等。
運營對象To B與To C概念不同、定位不同,所以對應的運營廠商及被運營的主體對象也不相同,To B的運營商一般都是軟件廠商,運營的主體是泛化的企業;To C的運營商一般都是IT行業的巨頭,運用的主體是普通用戶。
1 To B
對于To B來說,運營商大部分仍是較為傳統化的軟件廠商,例如應用系統商、軟件開發商、系統集成商、中間件平台類廠商等,這些廠商的規模大小不一,不是必須要做到巨頭級别,而是可以在對應的領域提供相應的産品及解決方案。
在運營主體方面可以按照行業進行劃分,例如政府、國家機構、各行業大中型國企、各行業大中型/小微型私營企業、個體經營商等,當然對于不同的大類行業也會細分不同的領域。在用戶量級上,B端的用戶數量相對較小。
2 To C
對于To C來說,運營商大部分為互聯網廠商,例如搜索引擎類廠商、網站門戶類廠商、即時通訊類廠商、電子商務類廠商等,這些廠商的規模同樣大小不一,但都處于該行業領域的巨頭或佼佼者地位,隻不過是領域中的大巨頭或小巨頭之分。
在運營主體方面也可以按照行業進行劃分,但更多的是提供綜合型的服務與産品,更加面向大衆化的業務,因為客戶群體為大衆用戶。在用戶量級上C端用戶數量是巨大的,數十億級别的。
應用領域在運營對象分析部分通過兩者之間的對比分析,可以對兩者之間的應用領域略知一二,實際上To B與To C在應用領域方面都可以分出多種行業或客戶類型,To B的應用領域主要圍繞企業的生産、管理、運營、決策等各個環節;To C的應用領域主要圍繞社交類、美容類、衣食住行方方面面。
1 To B
談到To B的業務,多為在企業構建應用系統類、整合平台類産品,通過這些産品與方案,解決企業生産、經營、運營、決策等各個環節問題,幫助企業降本節能,提高效率,管控風險。看似簡單的業務線條,實則在同行業中也多少都會具備不同的應用類型,因為每個客戶的業務方式與特性都是截然不同的。常見的應用領域如下:
運營管理:運營管理為企業内部最基礎的管理,具體包括:對人員的信息、績效、考勤的管理;日常會議、辦公、車輛等事宜的管理;成本、核算、利潤、盈虧等财務事宜的管理,有效節省人力物力,通常這些應用場景都會基于構建對應的應用系統實現。
經營管理:經營管理為企業生産、銷售等對外業務的管理,具體包括:對商機的分配、跟進管理,對銷售人員計劃、穿透管理;對合同簽訂歸檔管理;對特殊主營業務的管理,如:生産計劃管理、領料加工管理、庫存物流管理、租賃售樓管理等,根據不同行業會有不同的應用領域,通常這些場景也會基于構建專屬行業的應用系統實現。
全局把控:業務整合為企業綜合性的管理方式,不隻是針對某一部門的某一項業務進行管理,而是打通企業内部各部門與系統間的數據屏障、界面屏障、功能屏障、流程屏障,通過應用集成、門戶集成、流程集成等手段實現整體業務的聯動,全方位掌握經營狀況,通常這些場景基于構建整合類中間件平台實現。
風險預判:各方面綜合的管理可以保障企業當下的管理秩序與整體工作效能,但并不能幫助企業未雨綢缪,評估預測未知的風險,通常通過數據分析相關技術來實現這一目的,對于To B的應用領域來說,數據決策、大數據分析、數倉平台、報表分析也是關鍵應用之一,用于幫助企業将内外部信息統一采集、轉換、存儲、計算、分析、展現,促進科學決策、風險預測、精準營銷。
2 To C
對于To C的業務,相對于To B來說就顯得比較簡單,無論從規劃還是業務上都沒有那麼複雜,不用根據不同行業或不同業務特性的需求進行量身定制,To C應用領域包括社交類、金融類、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多以互聯網軟件、APP的形式出現。這裡總結為生理、社交、财産、價值需求、常見的應用領域如下:
滿足生理:生理需求是指人們滿足正常生活需求的各方面内容,包括衣食住行,如:購物平台、團購平台、租買賣房平台、訂酒店/旅館平台、售票平台、醫生在線咨詢/挂号平台等,随着互聯網及消費者需求,越來越多的産品出現。
滿足社交:社交需求也是消費者最常見的需求之一,無論是企業中的個體,還是家庭中的個體,人人都離不開社交類産品,即友誼、溝通、團隊協作的需求,例如:QQ、微信等通信平台、社區論壇、微博社區、交友類産品等。
滿足财産:财産是個體生活品質的保障,也是個體的追求向往,To C的産品也包涵财産管理内容,如:各類支付産品、理财平台、手機銀行、基金産品、保險平台、保健平台等。
滿足價值:這類To C的應用場景是實現自我價值提升的部分,包括書籍購買/閱讀平台、講課平台、知乎/問答幫助類軟件等有助于個人能力提升、價值才藝展現的地方,另外還包括娛樂部分的價值,如遊戲、唱歌類軟件等。
技術實現在技術實現部分包括To B與To C應用技術的重點、特性、開發、實施周期、側重等,通常To B的功能較為複雜,且需要考慮個性化,涉及定制開發相關内容;對于To C來說恰巧相反,功能較為簡單,追求的是标準化。
1 To B
在應用領域提到的To B為面向企業業務管理、數據分析場景,常見的實現方式多為構建應用系統或平台類産品,面對不同的應用場景用不同的技術實現,對于基礎的經營管理需求,在建設對應系統的同時,也需要根據不同企業業務特性及業務流程進行特殊需求的定制化開發;對于集成整合類需求需要使用SOA集成技術實現,包括應用集成、流程集成、門戶集成、身份認證等技術;對于數據管理部分,包括主數據管理、元數據管理、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
在并發量與穩定性上面,To B的産品對于并發量、穩定性的要求較低,通常為百人、千人、萬人用戶數,穩定性方面達到标準要求即可。在産品周期方面,To B的産品需要結合客戶複雜的業務流程,對客戶需求進行定制化管理,産品涉及的功能模塊較多,無論是研發周期還是實施、叠代周期都較為漫長,需要進行産品的安裝、部署、維護、培訓項目驗收等工作。
2 To C
在應用領域提到的To C為面向個體消費者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面對不同的業務場景,但業務場景并不複雜,注重标準化,技術方面主要用到當下前沿技術,例如大數據分析,便于為用戶提供精準營銷;GPS定位技術,便于定位用戶當前位置,提供導航服務;AI技術、物理識别技術,便于用戶進行線上支付;VR技術,便于用戶足不出去享受服務體驗,還包括實現前後端分離管理的微服務架構與大中台技術。
在并發量與穩定性上面,To C的産品對于并發量、穩定性的要求很高,通常需要并發承載十萬、百萬、千萬、上億的用戶數,在線人數要比To B高出一到兩個量級。在産品周期方面,To C的産品對于市場占有率要求較高,無論是研發周期還是叠代周期都較短,需要進行研發、運營、銷售、市場等工作。
利潤來源To B與To C的盈利模式相差較大,對于To B運營商來說,需要靠主營業務存活,主要集中在銷售産品、項目實施、增值服務上面,價值不在于流量之上;對于To C運營商來說,通常不靠主營業務存活,而是賺取流量經濟。
1 To B
與C端不同,B端通常不會搶占市場的制高點,不依靠流量經濟,而是将主要精力放在産品研發與方案優化上,因為B端産品更看重的是通過客戶持續帶來收入、回款,建立标杆案例,打開主營市場,留住高質客戶,持續價值産出。
2 To C
與B端不同,C端通常需要搶占市場的制高點,用戶流量是主要的利潤來源,具備大量的用戶群裡可以使運營商以此吸引融資,同時引入第三方服務,例如:廣告投入、增值服務、平台合作等,進而從中分利、抽成等。
說在最後對于To B與To C之間的區别與聯系一直是人們議論的話題,其中不乏有人認為兩者會被其中一方所替代,就當前形勢來看,兩者在各自的領域與側重上仍具備很大的發展潛力,隻不過一次次的技術創新使其不斷的碰撞與重構,推出新模式或理念而已。
1 區别彙總
為使大家更直觀的理解兩者的區别,下表将對兩者主要的區别進行羅列。
2 模式剖析
當下To B業務模式
随着微服務、大中台、雲上服務等技術的發展,很多To B運營商借助這種形勢,将自身産品或平台進行對應的改造或轉型,推出迎合技術的新産品,在To B的理念上融入To C的技術和理念,意在打造一個綜合性的平台或解決方案,借此機遇打開市場,但這種模式并沒有帶來很大的成功,在某些行業試點之後便銷聲匿迹。因為無論技術如何發展,理念如何創新,運營商起家的技術基因與運營主題的業務基因不會改變,仍需要從内部的IT架構進行治理,強調整體規劃,從内部的系統集成、流程串聯一步步做起,逐步融合與接入新的技術理念。
當下To C業務模式
大中台、微服務、互聯網技術多為從To C的業務需求發展而來,意在支撐業務的快速創新與叠代升級,目的在于關鍵時刻可以迅速調整現有業務線條,支撐市場環境的變化規律。不過當下很多To C運營商開始将業務範圍進軍到企業,面向企業推出大中台架構的治理模式,打造敏捷前台、共享中台、穩健後台的理念。仔細剖析便可發現,将電商、互聯網産業等業務模式複制到企業業務上打造前台,利用To B技術打造中台,結合當下雲上服務打造後台,排除已有的To B技術,前台的業務模式并不能完全應對企業的基礎運營與内外經營業務。
3 如何選擇
對于企業來說,無論構建To B模式還是構建To C模式都不可過于追趕形勢,在建設之前需要認清當前企業的組織關系,企業的主營業務與基因,對于企業未來發展安身立命的資本是什麼,之後再去考慮如何進行信息化的建設。信息化對于企業來說應該是支撐業務、促進業務更好的發展,而不是為了支撐新技術、新模式去改變業務,造成本末倒置。好的理念可以借鑒,但絕不是照搬,一定要在解決當下首要信息化問題及适合業務的情況下,再去考慮,這樣的信息化建設才更有意義,才能真正做到以信息化支撐業務,以業務推動信息化建設。
本文由數通暢聯原創,歡迎轉發,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引用請注明出處!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