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第一五六九期;歡迎關注。
對于書法學習,筆法是首道門檻,是進入書法門徑首先應該解決的問題,然而進入門徑之後,字法就成了我們需要長時間去積累和優化的主攻對象。對于字法理解的深入程度,也能直接反映一個人的書法水準。那麼,一個人對字法的理解源自何處,我想這個命題最應當從觀察說起。觀察方法的缺失,不但使學習者臨摹不到位,而且面對不到位的字,也發現不了其中的問題,所以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書者,才會在傳統經典的耕耘當中,抱怨收獲寥寥。
《韭花帖》局部
《韭花帖》在結構字法上頗具特色,變化多端。其字法關系的嚴密程度之高,且不說準确臨摹,即便是準确觀察都很難達到。所以,要抓住其字法中的多變關系,需要明确一些觀察的角度,将最容易忽略的問題總結為一些方法,再延伸到整個書法臨摹的觀察問題上。将《韭花帖》這種内容豐富的範本觀察明了之後,學習者的觀察能力和對古人書寫的認識将得到很大提升,再學習其他範本時,便會覺得輕松許多。
《韭花帖》局部
01/
四角充實
在一般的思維下,對一個字“正”的認識來自于“橫平豎直”,這當然是“正”的一種,但橫平豎直在通常情況下,會使得字平淡無奇,故高手們作書通常“不喜平”,而在欹側中追求新平正。孫過庭《書譜》說:“至如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複歸平正。初謂未及,中則過之,後乃通會,通會之際,人書俱老。”其中所說的後一種“平正”就像人在一定的年紀可以随心所欲不逾矩,其行為有童趣但不失規矩,也就是說用看似欹側的點畫和部首,以一種新的關系組成新的平正,這種平正當中蘊含着豐富的審美因素,而從四角出發即是把握這種新平正的關鍵方法。
圖1 “韭”字與“謂”字
充實四個角的方法有兩種,為方便描述,我暫且為其命名,一為“實充”,一為“虛充”。“實充”是指一個字的四個角,以實在的筆畫(比如筆畫的起筆、收筆或者折筆)充滿,這些筆畫的位置都至少達到或者超過了一個字大緻方形輪廓的四個角。例如《韭花帖》當中的“韭”字與“謂”字(圖1),用藍色的方框将主要結構的輪廓圍起來之後,方框的四個角都會被筆畫充實;“虛充”是指一個字的四個角,并沒有都被實在的筆畫充滿,一種情況是未被充滿的角被字的結構當中有指向性的筆畫或者有流動性的空間分割所指示;另一種情況是使用“錯位”的手法使得字的兩個部分錯開,造成相對的兩個角空虛,也會因為對稱性的結構特點而不會影響四個角的平正性。
圖2 “饑”字與“狀”字
例如《韭花帖》中的“饑”字(圖2),四個角隻有右上角是空的,從大的方面來說我們寫字的時候一般遵循“左短而上齊,右短則下平”的原則,所以當這個字右邊短的時候,底下基本是齊平的,将右上角空出來,但在此基礎上,“幾”部上面一橫無論是粗細還是角度,都有着明顯上揚的筆勢,所以能達到一種四角充滿的效果;“狀”字(圖2)左上角和右下角兩個角以對稱的方式空虛,使得這個字也達到一種平衡,那就不妨在觀察的時候将對稱的兩個空白也當作是實在的筆畫,也有類似四角充滿的效果。
無論是“實充”還是“虛充”,都是為了字的一種平衡美感。這種美感需要我們用視覺去衡量和建立,上文雖有較為詳細的舉例,卻尚不具備高度的概括性,它需要我們在多次分析嘗試中,建立一種視覺的感知能力,這樣才能靈活運用、不露破綻。
02/
比例法
圖3 視覺比例圖
包含了長度、粗細、距離等的關系。如果我們直接觀察兩個筆畫在這些方面的對比度時,常常拿捏不準。在對比度拿捏的方面,最好的方法就是通過比例來衡量(圖3)。
圖4 “修”字與“晝”字
比如觀察一個筆畫比另一個筆畫粗多少倍。通常人的眼睛對一倍、二倍、三倍的比例有一定的分辨力,分辨更高比例時,隻要成倍看待即可。而且應該遵循“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原則,這樣才能将字中的特征凸顯出來,不會丢失。例如《韭花帖》中的“修”字(圖4)中圈出的兩個筆畫的起筆,一般學習的時候隻能分辨出撇與豎的粗細變化,但還忽略了粗與細的比例,通過觀察,兩個筆畫的起筆粗細超過了三倍,是一個差異非常大的變化,那在臨摹的時候也要超過三倍,才能與範本接近;“晝”字(圖4)中上下排列的橫數量很多,但目測其落筆之間的距離發現,前兩橫之間的距離是其他橫距離的兩倍,所以臨摹的時候,前兩橫的距離一旦小于這個兩倍的比例,這種橫之間距離變化的特點就被埋沒了。
原題:立足理性 回歸共性——淺談《韭花帖》的學習理法(中)
來源:2019《書法報》第2期
攻書莫畏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