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義滅親”的意思是:為了維護正義不徇私情,使犯罪的親屬受到應有的懲處。
“大義滅親”出自《左傳》,譽揚了衛國大夫石碏。“九月,衛人使右宰醜殺州籲于濮、石碏使其宰獳羊肩殺石厚于陳。”魯隐公四年(即公元前719年),石碏殺死了弑君自立的州籲,同時将追随州籲的兒子石厚一并殺死了。
不同于《左傳》高度譽揚,司馬遷在《史記》中并未記叙石碏大義滅親之舉,也沒有給石碏列傳揚名,這是為何?
州籲武力篡權奪位關于石碏,多數人了解他是因為《石碏谏寵州籲》一文。石碏勸谏衛莊公約束寵庶子州籲,其中經典話語為,“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于邪。”
那麼,州籲又是誰?
“莊公有寵妾,生子州籲”,州籲是衛莊公的庶子,為受寵的嫔妾所生。州籲才是故事的主角。
“桓公二年,弟州籲驕奢”,衛桓公姬完上任第二年,州籲就暴露了本性,驕橫奢侈。州籲是衛桓公的弟弟。“桓公绌之,州籲出奔”,作為哥哥衛桓公斥責了州籲,豈料州籲不堪忍受便跑到了國外。
“桓公十三年,鄭伯弟段攻其兄,不勝,亡”,衛桓公十三年,即鄭莊公二十二年,姬段武力造反攻打鄭莊公,慘遭失敗而逃亡。“而州籲求與之友”,州籲、姬段同是天涯淪落人,兩人惺惺相惜,結為朋友。
《鄭伯克段于鄢》一文告訴我們,鄭莊公姬寤生乃是姬段一母同胞的哥哥。其實,姬段才是春秋時期庶子造反奪權的第一人,隻不過沒有成功。州籲作為庶子,自然也被排除了繼承王位資格。
然而,州籲也不甘心命運的安排。
“州籲收聚衛亡人以襲殺桓公”,州籲聚集了一幫子衛國的亡命逃犯,他帶領這幫流竄犯突然襲擊并殺害了衛桓公。“州籲自立為衛君”,州籲造反是為了搶占了王座,于是就自立為王了。州籲成了春秋時期第一個成功篡權奪位的人。
這一年為衛桓公十六年,即公元前719年。衛桓公姬完是衛莊公姬揚太子,而衛莊公在位二十三年。
州籲王座上受挑戰俗話說,“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難”。
其實,這是一個相對論。打江山也不容易,而相對于坐穩江山,似乎更難。
打下江山坐上寶座,隻要孔武有力,一股子蠻勁就有可能。州籲自幼“好兵”——喜歡舞槍弄棒,而“莊公使将”——衛莊公又安排他帶兵鍛煉過。所以,州籲流亡在外十四年裡,帶着一幫子流竄犯就能夠篡權奪位。
但是,要坐穩寶座鞏固江山,就不能單純依靠蠻力了。
“州籲新立,好兵,弑桓公,衛人皆不愛”,坐上王座的州籲感覺衛國人都不太順服于他。他看别人不太順眼,别人也用異樣的眼神看他。當然,司馬遷給州籲列舉出了三條理由:新上任,崇尚武力,弑君。
所以,石厚給州籲出了主意說:君王坐上王位,按說應該殺人立威,趁機清理王室内不忠誠的大臣,隻是現在缺少一個堂而皇之的理由。簡單四個字,就是殺雞駭猴。
石厚是一直追随州籲的好基友。“(石碏)其子厚與州籲遊,禁之,不可”,石碏的兒子石厚與州籲交往,石碏雖屢次勸阻,卻是屢禁不止。
衛莊公過分溺愛州籲,石碏勸谏無果。從此來看,石碏連自己兒子都沒有教導好,更無法管束。如此,怎麼可能勸服衛莊公呢?
州籲糾結四國伐鄭“為鄭伯弟段欲伐鄭”,恰在此時鄭莊公的弟弟姬段設想再次攻打鄭國。
這正是:想睡覺,有人遞過來了枕頭。石厚與州籲商量并取得了一緻意見。石厚說,對鄭國開戰,對外既可以展示一下軍事實力,對内又可震懾王公大臣,還能轉移民衆“弑桓公”矛盾焦點。
州籲原本就“好兵”,又是武力篡奪王位,自認為打遍天下無敵手,所以欣然同意對鄭用兵。“請宋、陳、蔡與俱,三國皆許州籲”,州籲聯絡了宋國、陳國、蔡國,四國組建“國際聯軍”一起攻打鄭國,宋、陳、蔡均答應了州籲。
那麼,宋國、陳國、蔡國為何要聽從州籲呢?
當時衛國還具有相當的“國際”影響力。“四十二年,犬戎殺周幽王,武公将兵往佐周平戎,甚有功”,大概是衛國曆史上唯一的高光時刻。衛國爵位由此提升了一個檔次,原來國君稱“侯”,現在可以稱“公”了。
衛武公“佐周平戎”展示了較強的軍事實力,而“内修德政,百姓和集”,綜合國力也非常強悍。衛武公乃是州籲的爺爺。
其次,鄭國處于宋、衛、陳、蔡四國的半包圍之中,齊心協力說不定有成功的可能。一旦對鄭用兵取得成功對四國來講都是有利可圖的。
四國伐鄭無疾而終然而,州籲組織四國聯軍對鄭開戰,就像一場鬧劇,無疾而終了。後續戰況如何?司馬遷根本沒有記錄。
(陳桓公)二十六年,衛殺其君州籲。 ——《史記·陳杞世家》
(鄭莊公)二十四年,宋穆公卒,公子馮奔鄭。鄭侵周地,取禾。二十五年,衛州籲弑其君桓公自立,與宋伐鄭,以馮故也。 ——《史記·鄭世家》
盡管《陳杞世家》記錄了州籲之死,但并未涉及攻打鄭國之事。《鄭世家》提到了衛、宋聯合伐鄭,宋國隻是為追緝逃亡的公子馮。而《管蔡世家》卻隻字未提。
(宋)殇公元年,衛公子州籲弑其君完自立,欲得諸侯,使告于宋曰:“馮在鄭,必為亂,可與我伐之。”宋許之,與伐鄭,至東門而還。二年,鄭伐宋,以報東門之役。——《史記·宋世家》
鄭國好像根本不在意這次戰争。對比《鄭世家》、《宋世家》的記錄發現:
其一,此時鄭國在諸侯國中實力強悍,敢于犯上作難——“侵周地,取禾”,不僅侵占周王朝土地,且偷取了稻種。後來,周桓王率領陳、蔡、虢、衛五國報複性攻伐鄭國,竟然被鄭國挫敗。
其二,衛國組織的“國際聯軍”像一盤散沙,根本沒有戰鬥力。所以,“至東門而還”,“國際聯軍”僅僅是到鄭國東大門轉了一圈,然後各自打道回府了。
石碏設計殺害州籲那麼,“國際聯軍”伐鄭無疾而終,究竟為何?
“國際聯軍”總司令州籲被石碏陰了!司馬遷在《衛世家》揭密了——
“石碏乃因桓公母家于陳,佯為善州籲。至鄭郊,石碏與陳侯共謀,使右宰醜進食,因殺州籲于濮。”——《史記·衛世家》
人物關系需要理順:石碏,石厚之父,衛莊公的近臣。桓公即衛桓公姬完,衛莊公的太子,州籲的弟弟。陳侯即陳國國君陳桓公,“桓公二十三年,魯隐公初立。二十六年,衛殺其君州籲”(《陳杞世家》)。
在《衛世家》中,司馬遷介紹了衛莊公的婚史。“莊公五年,取齊女為夫人,好而無子”,衛莊公五年,娶了齊國公主為夫人,齊女雖貌美但并未生育。
“又取陳女為夫人,生子,早死”,于是,衛莊公又娶了陳國公主做夫人,生了孩子,不幸又夭折了。“陳女女弟亦幸于莊公,而生子完”,陳國公主的妹妹也受衛莊公寵幸,生下了姬完。
衛桓公姬完是陳侯的外甥。有了這層關系,也就明白石碏是如何設計殺害州籲了。
所以,石碏跟陳桓公商量,給州籲設了一個局。州籲帶領“國際聯軍”攻打鄭國時,石碏和陳桓公暗中指使“右宰醜”在上飯時,趁機刺殺了州籲。
“而迎桓公弟晉于邢而立之,是為宣公。”石碏将流亡在外的姬晉(姬完之弟)接回來,扶持登上王位,這就是衛宣公。
司馬遷并未贊揚石碏州籲為穩坐王位,真是無可奈何了。為了争取“國際”諸侯認可,連衛桓公姬完的親舅舅陳桓公都敢相信。
“衛人皆不愛”,衛國人不喜歡州籲。然而,讓州籲沒想到的是,好基友石厚家老爺子——石碏也不喜歡他,而且還陰狠地設計殺害他。
其實,讓州籲更沒有料到的是,石碏會狠心把親生兒子石厚也給殺了。
《左傳》對此高度贊揚,“石碏,純臣也,惡州籲而厚與焉。大義滅親,其是之謂也。”石碏真是一位純粹正直的臣子。他痛恨州籲和石厚,所以一并殺了。“大義滅親”大概就是說的這種事情吧!
大義滅親,固然是值得稱頌的一種高尚美德。在道德、理性法則面前,為了公平正義,忍痛割舍親情令人敬仰。
然而,石碏作為人父親,是否更應該反省呢?所謂“子不教,父之過”。石碏能夠勸谏衛莊公加強對州籲的管教和約束,卻不能教育好自己的子女。
石碏意識到州籲将是衛國禍亂之源,所以警戒衛莊公“亂自此起”。殊不知,石碏迎立的衛宣公則是一個德不配位的君王,不僅與父親小妾通奸(“烝于夷姜”),還強搶兒媳婦(“悅而自取太子婦”)。
所以,《史記》既沒有記錄殺害兒子的大義滅親之舉,也沒有讓識人不明的石碏進入列傳揚名。或許,司馬遷認為石碏還不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