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汨羅江上一葉舟
為什麼你家的孩子學習很努力,但成績依然還那樣?
為什麼孩子一遍遍複習知識,考試時還是丈二長的和尚,摸不着解題的門道?
普通孩子和有天賦的孩子,學習能力到底區别在哪?
知識結構化案例
示例:2021年新高考語文一類卷第18題
這道題考核四組近似詞語的使用能力,背後的底層邏輯是考核大腦加工處理信息時的高級認知活動——識别,聯想,比較的能力,即考核一個人能明辨是非,該知識點共性和差異(主要考核差異),正确使用詞語的能力。
答案為D,解析如下:
交相輝映:意指各種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多用于形容美好的景象。
相互映襯:互相映照、襯托使顯現。
喧鬧無比:聲音大而熱鬧,喧嘩吵鬧。
熱鬧非凡:形容熱鬧的場面或景象。
絡繹不絕:形容行人車馬來來往往,接連不斷。
連綿不斷:連續不斷的樣子。形容連續不止,一直都不中斷。
原汁原味:比喻事物本來的,沒有受到外來影響的風格。
汁醇味正:汁味醇厚,鮮味純正。
通過上述這道題,我們可以直觀地看到,試題由8個詞語的辨析構成,但很顯然學生在學習8個知識點的時候,不是在一篇文章裡學習的,也不是在同一時間點内完成學習的。
所以考試考核什麼,拼的是什麼,答案顯而易見。
考試考核的本質就是一個學生整合知識(瑣碎知識)的能力,拼分數的本質就是拼學生個人整合知識的能力。
結論很明确,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從果到因進行邏輯倒推,如果一個學生想在考試中擁有超強的整合知識的能力,那麼這個學生就必須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知識整合的能力。
怎樣整合知識,讓你在考試中更有拼力?就是知識結構化、知識筆記!
有天賦的孩子(學神)大腦自帶知識結構化的先天能力,稍微差點的孩子(學霸)善于做知識結構化的筆記,知識結構化對于普通學生來說,至關重要,是一種真正可見的提高學習成績的快捷方法。
以上述“詞語”文字運用的考核來說,進行邏輯因果關系的深度解讀。
1、知識碎片
“詞語”的文字知識被散落在課本的各個角落,它是碎片化分布的。
2、學習碎片
詞語知識的分布是碎片的,老師的教學也是零散的、碎片的。也就是說學生在學習“詞語”這個類别的語言文字時,學習過程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被切割開來,分散,分階段,分批次完成的。
3、大腦碎片
輸入的知識是碎片的,大腦神經網絡中的記憶、理解的路徑是“零散、孤立、碎片、跳躍”。
4、複習碎片
大腦的記憶、理解是碎片的,普通學生在複習知識這個最重要的環節,對知識的複習也是碎片的,平時想到哪複習到哪,考試出現什麼問題複習什麼問題。
每一次無序,缺乏知識點關聯性複習,都是在加深知識點原本在頭腦中“零散、孤立、碎片、跳躍”的狀态,使得知識點在大腦神經網絡中的記憶、理解路徑變得越來越混亂。而随着時間的推移,加上大腦原本自帶遺忘的屬性,這種頭腦中“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知識會使大腦出現大量遺忘的斷點和知識點“共性和差異”之間的模糊混淆,進一步惡化大腦糟糕的記憶力和理解力。
以上四種“知識碎片”的疊加,碎上碎,大腦裡的知識點是支離破碎的,嚴重幹擾了大腦記憶、理解的效率,使得知識内化于心的轉化率處于低水平的狀态。
不用掰腳趾頭數,你也能想明白,這樣的頭腦能應對考試的考核要求嗎?
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學生每次複習都很用功,自認為把知識都記憶、理解在大腦裡了,但考試時遇到稍微有難度的試題,頭腦中的邏輯是依然是混亂的,這是因為混亂無序的複習,隻會讓頭腦的記憶、理解越來越混亂。
上述的舉例,隻是知識學習過程中的冰山一角,一個小小的縮影,實際的學習過程中,遠比一個示例所做的說明要複雜得多。知識點随着學習進度的增多,近似知識點的信息會産生相互幹擾,影響大腦對新舊知識點“共性和差異”之間記憶和理解的判斷;同時大腦在學習某個知識點的期間,還需要擔負其他跨學科知識點的記憶和理解,這就進一步降低了大腦對新舊知識點的記憶力和理解力。
正因為如此,知識結構化的重要性才需要那些缺乏天賦,大腦天生缺乏自主結構化思維的學生引起足夠重視。
知識結構化不僅是一種學習方法,更是知識中的知識,它是把零散、孤立、碎片、跳躍的知識點進行有組織、有系統地進行整合的知識。
普通學生學會知識結構化可以彌補自己天賦上的不足,把新舊關聯性的知識進行連接,通過梳理,歸納和總結,提高知識的内化程度,才能在考試時把知識結構化的能力直接輸出成整合知識的能力,讓自己學習成績獲得突破性的飛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