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我國殘疾人群不斷的獲得國家及整個社會的日益關注和重視,腦癱作為一種神經系統疾病,其緻殘率較高。适逢今年10月6日第11個“世界腦癱日”之際,一起來了解一下腦癱的知識吧。
腦癱是一組持續存在的中樞性運動障礙和姿勢異常、活動受限症候群,這種症候群是由于發育中的胎兒或嬰幼兒腦部非進行性損傷所緻。
可伴有感覺、知覺、認知、交流和行為障礙,以及癫痫和繼發性肌肉、骨骼問題。患病率約為每1000活産兒中有2.0~3.5個。
01 腦癱有哪些臨床特征?
①引起運動障礙、姿勢異常以及活動受限的病變部位在腦部;
②損傷發生在腦發育早期,症狀出現在嬰兒期,一般來說運動障礙出現在18個月以前,甚至更早;
③可合并智力障礙、癫痫、感知覺障礙、交流障礙等其他異常;
④損傷是非進行性的,功能障礙是持續存在的。但是功能障礙并非一成不變,輕症可逐漸緩解,重症可逐漸加重。
02 為什麼孩子會出現腦癱?
腦癱的病因至今仍不十分明确,但有許多與腦癱相關的高危因素在臨床上逐漸被發現。根據時間的特點,我們将這些因素分為産前因素、圍産期因素、産後因素三部分。目前多數學者認為産前因素為主。
03如何判斷腦癱患兒功能障礙程度的輕重呢?
在臨床上,我們将腦癱患兒分為5個年齡組(0~2歲、2~4歲、4~6歲、6~12歲、12~18歲),每個年齡組根據粗大運動功能受限的情況将腦癱分為Ⅰ到Ⅴ級,分級越高,意味着孩子的功能受限(受損)程度越大,同時也意味着康複治療難度越大,能力提高所需要付出的努力更多。
04腦癱患兒如何進行康複治療呢?
腦癱患兒的康複治療,有以下三類√基本康複技術
√作業治療
√物理因子治療
今天,着重分享一下作業治療法~
1.促進認知功能發育的治療促進認知功能發育的作業治療包括注意力、記憶力、計算能力、綜合能力、推理能力、抄寫技能、社會技能、交流技巧的作業活動訓練。
2.提高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治療促進運動發育、上下肢功能、感知認知功能的訓練,應與日常生活動作訓練相結合。
如訓練飲食動作時需要頭的控制、手眼協調、手的功能、咀嚼、吞咽時相應部位的運動;訓練更衣動作,洗漱動作,排洩動作,洗浴動作,書寫動作等,能改善腦癱患兒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其生活質量。
良好的姿勢保持是從事日常生活活動等所必需的一項基本内容,尤其對于不随意運動型、共濟失調型和肌張力低下的患兒,各種體位的姿勢保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狀态顯得尤為重要。
姿勢控制障礙是影響腦癱兒童運動功能的關鍵問題,所有腦癱兒童均表現出姿勢調控的動作協調障礙。
而維持坐位對于腦癱兒童執行手部前伸動作而言是不可或缺的輔助因素。
手功能訓練對改善腦癱兒童精細運動功能障礙有明顯效果,大部分患兒通過訓練其肌張力均會有所改善,抓握、手眼協調能力有所提高,精細運動功能障礙有明顯改善,精細運動功能分值也有顯著提高。
5.視覺功能訓練腦癱伴視覺功能缺陷兒童早期進行弱視功能訓練,是可以得到視覺功能等方面的改善與恢複的。視覺功能訓練是根據患者的視覺功能異常狀況,通過一系列方法,從視敏度、調節、集合功能、眼球運動等多方面進行訓練,可使視力提高、增進視覺技巧、開發視覺潛能、改進視覺功能,從而矯治相應的視覺功能異常症狀和體征。
嬰幼兒精細動作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培養訓練腦癱兒童的手眼協調能力,可有效發展精細運動功能和認知能力。電腦遊戲的介入能更大程度地改善患兒的手眼協調能力。
7.書寫能力訓練書寫是腦癱徒手手功能分級系統(manual ability classification system,MACS)的評定項之一,是腦癱患兒學習中手功能最主要的體現。
腦癱患兒多數伴有手功能障礙,其主要由拇指内收、緊握拳、屈腕等,以及程度不一的前臂内旋、肩胛帶内收引起,表現為不能抓握物品或抓握不靈敏、不穩,即沒有手功能或手功能不靈敏、不協調,這些都限制了患兒的書寫功能的發揮。書寫前對手功能進行必要的康複訓練,有利于書寫的進行。
8.遊戲活動遊戲是兒童正常成長發育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腦癱患兒由于其自身運動、感覺等方面功能障礙,不能自如地進行符合年齡相關的遊戲活動,但他們的正常身心發育卻是離不開這些遊戲活動的。
進食作業訓練可通過降低患兒面部肌張力、姿勢控制、感覺訓練、進食技能訓練等康複治療,有效改善腦癱患兒的進食問題,從而促進和改善患兒的營養及機體抵抗力。
兒童的許多重要技能多在家庭中習得和應用,而訓練腦癱患兒的更衣就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利用家庭環境,配合語言、玩具等多種誘導方法,逐漸引導、循序漸進的訓練患兒的更衣能力,使患兒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方面都得到了相應的提高。
11.感覺統合訓練感覺統合訓練方法是通過一種特殊的專業設備設計活動,對兒童的神經系統的非協調性的現象進行訓練。
通過這種訓練使孩子的前庭感覺和内在感覺得到一定的恢複,平衡和協調都得到一定的改善。
對于高危新生兒早期的幹預,多采用感覺統合訓練法, 協調兒童各方面的運動功能,使其趨向于平衡,觸摸敏感性有效的提高,還能有效地促進智力發展,關注和控制兒童。
參考文獻
1.李曉捷,等.腦性癱瘓的定義、診斷标準級臨床分型[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4,29(19):1520.
2.Stacey A. Bélanger, Joannie Caron.Evaluation of the child with global developmental delay and intellectual disability.Paediatrics & Child Health, 2018, 403–410.
3.中國康複醫學會兒童康複專業委員會等.《中國腦性癱瘓康複指南(2015)》.1672-7185(2015)22-0012-08.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