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售樓處買房時,不少人都會被銷售人員“圍追堵截”式銷售,他們會對購房者瘋狂誇贊樓盤有多好,錯過有多可惜,但越是這個時候,大家越不能沖動交錢,要先會辨别這5個招數:
第一,誇大宣傳周邊配套
比如說周圍隻是有地鐵經過,在銷售人員口中就成了“地鐵房”,但真正的地鐵房要求是從家到地鐵站步行在15分鐘以内才算。再比如周圍有重點學校,但如果學校和樓盤沒有簽約,那麼買了房可能都拿不到學位,以後孩子上學還是要跟其他人一樣等着随機派位入學。所以,一定要自己主動實地調研,看看有沒有規劃動工的配套,買房前,必須要求開發商把承諾的配套寫在合同内,避免房子建成後賴賬。
第二,樣闆間的迷惑性
買期房,房子都還沒封頂,即使是現房,也沒有家具,無法了解房間全部布置好是什麼樣子,所以,去售樓處看房的時候,都會被銷售人員帶着去看樣闆間。但很多人買房後,等到家具布置完,就會發現根本達不到樣闆間的絕佳效果。原因就是開發商在樣闆間做了手腳,他們的家具都是定制的,尺寸上做了縮小調整,這樣看起來房子的空間就顯得很大,最好帶上測量工具,實際測量家具的長寬高,看外面非定制的家具能不能達到這種尺寸。從燈光上開發商也做了精心設計,會給每個房間布置很多燈,長時間開着,看起來房間非常明亮,但實際是在隐藏房間采光不足的問題,看房時要記得把燈全部關掉。
第三,超低價認購
除了少部分中小城市的房價還沒破萬,經濟發展稍微好一點的城市,房價每平米基本都在萬元以上,工薪階層買房難,看到便宜的房子就容易動心,尤其是提前認購這種廣告,隻要交少量的認籌金就能提前選房,但在五證不齊全的基礎上買房,萬一開發商卷款跑路,你就是房子還沒到手先損失一筆錢。
第四,“最後一天”的優惠
樓市政策嚴控環境下,市場上二手房新房房源過剩,9月份70個大中城市房價出現首次普跌,三道紅線下,房企融資難,還要還各種負債,通過優惠刺激市場是必然,我國房企數量多,競争激烈,樓盤想保證去化率,不會隻給一天的優惠,尤其是樓市遇冷明顯的時期,可能明天的優惠力度會更好,不要為了這種宣傳口号就着急簽合同交錢,必須在确定房子符合銷售、質量達标後才能入手。
第五,房托的洗腦
售樓處的銷售人員口若懸河,不能輕信,但也要注意身邊的“房托”,他們就是開發商的又一波銷售隊伍,這些人會專門混在售樓處,假裝要看房,然後湊到真正的購房者身邊,頭頭是道的分析樓盤的優勢,不買有多後悔等等,有的甚至可以扮演成要簽合同買房的人,而這一幕會被銷售人員故意讓你看到,誤以為樓盤很搶手。要記住,房子買來是自己家居住的,不能因為别人買自己就着急買,房子的質量,樓層,戶型,面積,配套,優惠等等是一個都不能馬虎的,必須要銷售人員給出合理的答案,合同中要寫的非常清楚,确保自己不吃虧,才能簽字交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