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下午,台湖星期音樂會準時上演,中央音樂學院民族室内樂團獻上了一場精彩的“執節、相和”民族室内樂,音樂會重奏形式豐富、曲目“文”“武”雙全,雅俗共賞、古韻悠揚,和市民一起度過了民族特色濃郁的清明假期。
“民族室内樂是一種典雅、精緻、唯美的藝術形式。”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教授陳冰在開場如是介紹,“音樂會取名‘執節、相和’,來自《宋書·樂志》中‘絲竹更相和,執節者歌’,意思是說歌者自擊節鼓與伴奏的管弦樂器相應和。我們認為這是一種春天的畫面,就像樂團一樣,一群志同道合的演奏家共同營造出音樂的氛圍。”
演出現場樸素典雅、古韻悠揚,民族器樂十分豐富,竹笛、柳琴、琵琶、阮、古筝、胡琴和打擊樂等,搭配出豐富的組合,再通過節奏變換将民族音樂表現得惟妙惟肖。不僅如此,現場演奏家的着裝也很有民族特色,不同服飾的色彩随着節奏來回搖擺,與民族音樂相得益彰。
民族音樂既有“文”樂也有“武”樂,這場音樂會的選曲兼而有之,讓聽衆大飽耳福。琵琶、古筝與蕭演奏的《春江花月夜》委婉舒緩,描繪出人生中難得的良辰美景,展現出中國人特有的内斂與詩情畫意。笙獨奏《秦王破陣樂》則風格完全不同,運用笙的各種技巧和節奏變化,表現出古代軍隊戰争的壯觀場面,像是中國版本的《威風堂堂進行曲》。
不過記者注意到,盡管音樂會的曲目有不少經典名曲,但是音樂家們卻不滿足于經典演奏,而是通過自己的理解再創作,在形式和内容上進行了大膽創新。琵琶與胡琴二重奏《猜調》将爵士元素融入其中,西洋與民族的融合讓人大開眼界;現代舞演員馬晗蕊聽了二胡獨奏《病中吟》,将自己的理解改編成現代舞呈現在舞台上;打擊樂二重奏《京劇印象》的樂手以敲擊的鼓槌當作京劇舞台上的刀、槍,用節奏鼓點進行藝術上碰撞。
“演出真的很精彩,現場聽得我大飽耳福。”剛剛畢業的年輕人範潇,趁着清明假期和家人到台湖劇場團聚,“這種融在我們血液裡的音樂元素直擊人心、蕩氣回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