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 鹦鹉
- 2019年: 木恩 利奇馬 白鹿 楊柳 劍魚 米娜
- 2018年: 艾雲尼瑪莉亞安比山竹
- 2017年: 苗柏納沙天鴿 帕卡卡努
- 2016年: 尼伯特妮妲 莫蘭蒂鲇魚莎莉嘉海馬
- 2015年: 鲸魚 蓮花 燦鴻 蘇迪羅 杜鵑 彩虹
- 2014年: 威馬遜 麥德姆 娜基莉 夏浪 海鷗 鳳凰
- 2013年: 貝碧嘉 溫比亞 蘇力 西馬侖 飛燕 山竹 尤特 康妮 玉兔 萬宜
- 2012年: 山神 傑拉華 三巴 布拉萬 啟德 海葵 達維 韋森特 卡努 杜蘇芮
- 2011年: 尼格 納沙 洛克 塔拉斯 南瑪都 梅花 洛坦 馬鞍 米雷 海馬
- 2010年: 康森 燦都 蒲公英 獅子山 圓規 南川 莫蘭蒂 凡亞比 鲇魚 暹芭
- 2009年: 妮妲 銀河 盧碧 芭瑪 凱薩娜 巨爵 莫拉克 天鵝 莫拉非 蘇迪羅
- 2008年: 海高斯 米克拉 薔薇 黑格比 鹦鹉 森拉克 北冕 鳳凰 海鷗 風神這些台風命名肯定有你熟悉的。在南方地區,特别是珠三角區域,台風二字可以說毫不陌生,因為每一年或多或少都有台風生成,那麼這些台風是怎麼誕生的,命名又有哪些規則?讓我們來看看吧

- 台風是指“熱帶氣旋 (tropical cyclone)”,或者說是:達到一定風力(或風速)的熱帶氣旋我們成為 台風。但是在全球各地,熱帶氣旋不是都被稱為台風的
- 世界上不同地區“台風” ,熱帶氣旋tropical cyclone是發生在熱帶洋面上急速旋轉并向前移動的大氣渦旋。它在不同的海域 有不同的名稱,在大西洋和北太平洋東部統稱為 “飓風”,在孟加拉灣叫“風暴”,菲律賓則稱之為“碧 瑤風”,在澳洲叫作“畏來風”,而墨西哥人則稱之為“鞭打”,出現在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的熱帶氣旋被 成為typhoon,也就是我們習慣上稱的“台風”。所以說同樣都是熱帶氣旋,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名稱是 不一樣的。
- 不同強度的“台風” 此外,熱帶氣旋的強度還決定了台風的等級,根據我國氣象局“關于實施熱帶氣旋等級國家标準”,熱帶 氣旋按中心附近地面最大風速劃分為六個等級: 表1 通常,我們在看天氣預報的時候會聽到類似于這樣的播報:“第X号台風——“XX”已經減弱為熱帶風暴或 熱帶低氣壓。”這其實就是對熱帶氣旋在不同風速等級上的不同稱呼。 因此,嚴格意義上來說,“台風”實際上特指發生在北太平洋西部和南海地區的,中心持續風速達到12級 以上(即每秒32.7米或以上)的熱帶氣旋。

4.對台風的正式命名始于20世紀初。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舉行的聯合國亞太經設會/世界氣象組織台風委員會(以下簡稱台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決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采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并決定從2000年1月1日起開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之所以用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也是考慮防災減災的需要,便于人們的記憶。
擴展資料
台風的命名,多用“溫柔”的名字,以期待台風帶來的傷害能小些,但是世界台風委員會有一個規定,一旦某個台風對于生命财産造成了特别大的損失或人員傷亡而聲名狼藉。
或者是以名稱本身因素而退役的,那麼它就會永久占有這個名字,該名字就會從命名表中删除,其他熱帶氣旋不再使用這一名稱,也就是将這個名稱永遠命名給這次熱帶氣旋,這就是除名。
台風的利弊,一圖帶你看懂。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