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飛快,不知不覺就來到了一年一度的祭竈關了,祭竈又成又成小年夜,是我們漢族人們傳統的一個節日,過了這一天,就真正進入了過年的節奏了。
民間辭竈過小年,老百姓趕大集備年貨
在我們農村,祭竈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節日,在這一天人們中午會吃上餃子,到了晚上還會給“老竈爺”供奉芝麻糖,有些家庭還會染上幾柱香,然後放一把火鞭,每人吃上一根芝麻糖,當然裡面的說法還有很多,不過一地一風俗,每個地方又有些不同,比如在我們的南方地區就有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說法,甚至有些地方還有二十五過小年的。那麼今天和大家讨論的話題就是:祭竈關都有哪些習俗?為什麼有的農村是在臘月二十四祭竈?
山東濰坊楊家埠木闆年畫(資料)
說到這個區别估計就是南北方文化的差異吧,就像北方的豆腐腦是鹹的,到了南方豆腐腦就變成甜的了,要說這個祭竈節有沒有統一過?在網上查了半天的資料也沒有得出一個明确的結果,有的說法是在清朝以前我們都是過得二十四祭竈,但是自從清朝雍正開始在二十三過祭竈以後,民間開始效仿,就把臘月二十四祭竈改為二十三祭竈,而南方地區因為受官方的影響較少,所以臘月二十四的祭竈就被保留了下來。
在民間也有“官三民四僧道五”的說法,認為官方是在臘月二十三過祭竈的,平民是二十五過祭竈的,而僧人道士是在臘月二十五過祭竈的,其實不管是哪一天過祭竈,都是一種民間習俗,都是人們為了追尋美好事物的一種傳承。
關于祭竈的習俗也有很多,在我們北方農村也有“糖果祭竈,新年來到,姑娘要花,小夥要炮,老頭要頂新帽子,老婆婆要件新衣裳”的歌謠,傳說這一天是竈王爺上天給玉帝彙報工作的,人們為了讓竈王爺上天言好事,下屆保平安,所以會在這一天祭祀竈神,給竈神供奉糖果和香火,讓他上天多說點好話,保佑家庭來年平平安安的。
而祭竈這一天也是過年團圓的日子,有的地方還有人不齊不祭竈的說法,出嫁的姑娘這一天也是不能呆在娘家的,在祭竈的時候也有很多忌諱,比如民間素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竈”的說法,在臘月二十三這一天,家裡有男人的男人祭竈,如果男人不在家的可以不祭竈,因為據說竈王爺是一個小白臉,女的這個時候要避嫌的,當然這些都是一些民間傳說,并沒有多大的可信度!
獨家:河南安陽:香甜酥脆的申家芝麻糖
今天就是祭竈節了,一年一次的祭竈糖已經沒有那麼大的吸引力了,記得小時候總是眼饞那個芝麻糖,家裡祭竈過後的芝麻糖基本上都是我一個人吃掉的,然而随着年齡的增長,這些小時候的美味現在已經不饞人了,隻有那熟悉的兒歌還在腦裡徘徊着,“小孩兒小孩兒你别饞,過了今天就是年,二十三祭竈關,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豬肉,二十七蒸馍馍,二十八去去打酒,二十九貼對聯,大年三十吃餃子,大年初一撅着屁股亂作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