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三國演義中孫權為什麼叫曹操

三國演義中孫權為什麼叫曹操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2 07:48:44

我國文化博大精深,京劇作為國粹,更是我國文化精粹之一。京劇以特殊的文藝方式與藝術表演,與傳統文化和曆史典故,相得益彰的完美結合,令其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藝術形式。

衆所周知,京劇的表演中有“生旦淨末醜”五個主要角色分支。而“淨行”與其他幾個角色分支不同之處在于,除了唱腔之外,更容易區分的就是它那個“大花臉”的臉譜扮相。臉譜文化,更是成為京劇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國演義中孫權為什麼叫曹操(演義中的平庸的孫權)1

上圖_ 張飛的戲曲臉譜

了解臉譜文化的朋友都知道,不同顔色的臉譜代表着角色的性格特點與身份地位等。其中白色臉譜通常代表此角色,能力出衆且身份尊貴,但為人奸詐多疑,主體乃是貶義,代表人物就是司馬懿和曹操。司馬懿和曹操這兩個人物的事迹廣為人知,尤其是這司馬懿,這個“白臉”是當之無愧。但三國之中另有一人,在京劇臉譜中也是“白臉”,這可能會多少讓讀者朋友感到意外,這個人物就是孫權。

從上述京劇臉譜對“白臉”的定義可知,“白臉”角色必須具備三個基本要素:

1. 身份尊貴;

2. 能力出衆;

3. 奸詐多疑。

也就是說,能成為白臉的角色,絕非一般簡單的“壞人”。我們就從這三個基本要素分析一下,孫權這個“白臉”當的冤不冤。

三國演義中孫權為什麼叫曹操(演義中的平庸的孫權)2

上圖_ 孫權題跋像

一、身份尊貴

這一點應該是顯而易見,孫權身為江東集團之主,執掌江東大權五十年之久,身份尊貴自然不在話下。孫權完全符合“身份”這一條件,不必贅述。

二、能力出衆

易中天老師提出一個觀點,一段曆史或者某一曆史人物有三種形象,即曆史形象,文學形象和民間形象。

由于《三國演義》這部著作的廣泛流傳,三國這段曆史,文學形象嚴重影響民間形象。《演義》中,東吳徹底淪為龍套,它的存在似乎隻是為了助攻蜀漢發展。而且《演義》中的孫權,像極了“三國殺”桌遊中的技能那般,磨磨叽叽地念叨着“容我三思”,然後瞻前顧後地換手牌。很難讓人理解曹操那句“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極高贊譽。

三國演義中孫權為什麼叫曹操(演義中的平庸的孫權)3

上圖_ 《新三國》劇中,孫權繼位

實際上,孫權以及他領導的東吳集團,絕非隻是“曆史的配角”,孫權更不是一個簡單的庸碌之主。不妨從三方面,論述一下孫權的個人能力。

1. 力保江東 開疆拓土

孫權承襲父兄基業之後,其政權來自外部的最大危機,就是曹操占據荊州之後的強勢進攻。在面對前所未有的考驗,在戰和之間絕機之時,年輕的孫權,充分展示出作為領導人應有的果敢堅毅以及英明霸氣。果然,赤壁一戰,東吳不但成功抵禦曹操大舉進犯,更是坐擁荊州三郡之地,成功具備鼎立之勢的實力。

2. 重視更重用人才

人才,永遠都是決定一個組織乃至國家發展,絕對重要因素之一。因為《演義》等著作有意對東吳集團的弱化,導緻東吳以及東吳的人才,民間形象極度矮化。實際上,真實曆史卻大相徑庭,東吳集團不但人才濟濟,英雄輩出,而且更是不問出身,不拘一格。

統帥方面,有周瑜、魯肅、呂蒙以及陸遜,哪一位不是獨當一面的一流人物。武将方面,更有“江表十二虎臣”,論能力與實力,至少肩比曹魏“五子良将”和蜀漢“五虎上将”。

孫權時代的東吳,絕對不缺人才。

三國演義中孫權為什麼叫曹操(演義中的平庸的孫權)4

上圖_ 東吳版圖

3. 大搞經濟建設

與當今我國南北經濟形勢不同,“三國”以前,我國的政治與經濟中心完全在北方黃河流域。雖說東漢時期對長江流域經濟有所建設,但發展十分有限。但自孫吳集團占據江東之後,原本不毛之地的南方沼澤,得到了大力開發,吳國經濟發展十分迅速。這為之後的南北朝分裂時期,南朝的富足而穩定打下了夯實基礎,更為之後江南地區成為我國經濟中心開啟先河。

吳國經濟的迅速發展,決定了東吳在鼎力之勢中的實力與地位,同時長江天塹的存在,更讓東吳在與西、北兩線對抗中,并不處于下風。倘若不是年邁的孫權變得“老糊塗”,再加後世子孫互相殘殺與傾軋的坑爹式操作,司馬氏不見得能一舉攻破建業,輕松完成一統。

由上述三點來看,孫仲謀絕非庸碌無能之輩。“能力出衆”自然也不在話下。

三國演義中孫權為什麼叫曹操(演義中的平庸的孫權)5

上圖_ 《新三國》劇中,孫權嫁妹

三、奸詐多疑

京劇臉譜中的“白臉”人物,最重要的要素就是這奸詐多疑,且“白臉”為貶義,也正因如此。孫權在京劇中之所以被定義為“白臉”,其自然少不了奸詐多疑的一面。

京劇中“白臉”孫權最經典的一出戲就是《甘露寺》中的《龍鳳呈祥》,故事背景就是孫劉聯姻(孫權妹妹嫁給劉備)。戲曲中将這段忘年婚姻,描繪成一段兩廂情願的美滿故事,但其實這隻是文藝作品的美化罷了。

真實的曆史,這段婚姻完全是孫權的一次政治作秀,以保持孫劉聯盟為幌子,真正目的就是監控劉備,甚至必要時可以下黑手。《三國志·蜀志·法正傳》中“禍生肘腋”就是最好的诠釋。而三年之後的趙子龍截江救阿鬥,更是說明了孫權的下作手段。

三國演義中孫權為什麼叫曹操(演義中的平庸的孫權)6

上圖_ 川本喜八郎早期木偶賞 趙雲

孫權的奸詐更是表現在戰場上。在孫權、呂蒙以及陸遜的組團“忽悠”下,不但讓關羽傾盡全力火并曹操,結果曹操大軍被關羽一頓胖揍,曹操處境尴尬。面對如此窘境,曹操不得不依司馬懿等人的計策,許以好處拉攏孫權,讓孫權在後方牽制關羽。孫權在得知曹操的處境與态度之後,立刻命令呂蒙實施偷襲計劃。呂子明白衣渡江,東吳兵不血刃占據荊州三郡并成功擒殺蜀漢大将關羽。

關羽被殺之後,孫權将其首級給了曹操,意思就是關羽之死你曹操也有份,大有拉曹操下水的意思。孫權之奸詐,可見一斑。

上述兩個例子,都是孫權坑所謂隊友劉備的例子,實際上,曹操以及後來的曹魏也沒少掉坑。

三國演義中孫權為什麼叫曹操(演義中的平庸的孫權)7

上圖_ 關羽敗走麥城

在孫權襲取荊州三郡以及斬殺關羽之後,吳蜀(漢)關系跌入冰點。在劉備稱帝之後,吳蜀(漢)之間,一場惡戰已無法避免。此時,東吳軍事統帥呂蒙已經病逝(看來呂蒙不完全是裝病),江東士族年輕才俊陸遜接替之。孫權一面積極備戰,一面為了防止曹魏來犯,腹背受敵,于是孫權以極其卑微的姿态,極其懇切的言語表示向曹魏俯首稱臣。愛慕虛榮的魏文帝曹丕見孫權“歸順”喜出望外,當即封孫權為吳王,加九錫。

其實,孫權“歸順”曹魏完全是權宜之計,相信這一點曹丕以及曹魏人也明白,曹丕無非是想滿足一下虛榮心,但沒想到孫權翻臉比翻書還快。陸遜前腳大敗劉備親征大軍,孫權後腳就跟曹丕反水。被孫權好個涮的曹丕氣得直跳腳,甚至不惜大動幹戈,遣大軍伐吳,結果又被東吳打得大敗而歸。這一輪較量,孫權完勝曹丕,看來曹操的那句“生子當如孫仲謀”的經典名句,并不隻是吹捧,更是羨慕。

三國演義中孫權為什麼叫曹操(演義中的平庸的孫權)8

上圖_ 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

至于多疑,孫權更是如此。孫權限制周瑜,制約陸遜,更是對英年早逝兄長孫策一支宗室極力限制。到了晚年,甚至對自己兒子也不放心,廢太子,殺魯王,孫權冷酷無情的帝王政治家一面顯露無疑。也正是因為多疑,晚年孫權已經聽不進去納谏忠言,最終因為接班人而引發一系列問題,導緻東吳走向衰落。

通過上述事例,不難看出孫權兩面三刀的所作所為,确實很不齒,其奸詐行徑躍然紙上,但也不得不承認,孫權利用他的奸詐巧取也為自己掙得了很多利益與實惠,東吳在他的領導下,得到長足發展。同時,更因為孫權的猜忌多疑,也斷送了東吳的大好前途,但整體應該說還是功大于過。

三國演義中孫權為什麼叫曹操(演義中的平庸的孫權)9

上圖_ 孫權手迹

結語

綜上所述,孫權的身份與為人完全符合“白臉”三大要素,這個“白臉”當得不冤。不過話又說回來,曆史上有所作為的君主皇帝,哪有一個是實在人或老實人,孫權不過是曆史上這群兇殘人精中的一員而已。

作者:王金百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三國志》《後漢書》《資治通鑒》《三國演義》

文字由曆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