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9月29日在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拍攝的甘肅武威50萬千瓦立體光伏治沙産業化示範項目現場(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範培珅 攝
新華社蘭州10月4日電(記者白麗萍、範培珅、何問)站在高處遠望,一排排像魚鱗一樣的光伏闆列陣于甘肅省武威市北緣的騰格裡沙漠,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耀眼。光伏闆下,沙生植物正在吐着新綠,與遠處的荒沙形成鮮明對比。
武威市北接騰格裡沙漠,曾長期遭受沙害困擾,但這裡日照時間長,擁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是發展光伏新能源産業的理想之地。從2021年10月開始,這裡正以沙漠為重點實施50萬千瓦立體光伏治沙産業化示範項目。
上面發電,下面治沙,一地多用,向陽發展。承擔此項目的億利集團負責人尹和平介紹:“我們對傳統的光伏發電模式進行了技術創新,将光伏闆跨度延長至33米,高度升至4米,配置雙面光伏闆發電,發電效率提高了8%至15%。”
9月29日,在位于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的甘肅武威50萬千瓦立體光伏治沙産業化示範項目建設現場,工人給光伏闆下沙生植物澆水。新華社記者 範培珅 攝
“利用光伏闆遮陰效果,可在大面積的沙地進行規模化沙生植物種植,最大限度将太陽能開發與沙漠治理充分結合起來。”尹和平說。目前,該項目在光伏電站區域内已栽種樟子松8萬株,鋪設網格沙障和蘆葦沙障2.1萬畝,光伏發電區域阻隔風沙的防線正在形成。
沙漠最缺水,該項目建設企業探索“光伏 立體産業”的發展思路,将城市排放的中水引入到光伏治沙園區,同時在光伏組件下面鋪設了“肥土”,布設了滴灌設施,除了保障沙生植物的生存,還可以發展高效節水農業。
住在周邊的榮華新村村民張吉民正在光伏闆下澆水。“周邊很多村民都參與光伏項目的建設。”張吉民說,“這些草已經長到了小腿的高度,能在沙漠上長這麼快,超出想象。”
武威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李振海介紹,該項目每年将可向社會提供綠色電力9億千瓦時,實現産值3.5億元,節約标準煤28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74萬噸,有效治沙8萬餘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