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公号發過幾篇關于雙語學習的文章,每次都會有很多讀者提問。
- 如果要給寶寶英文啟蒙,應該怎麼把英文“插入”到日常生活中會更好?
- 又給她說中文,又說英文,會混淆嗎?
- 寶寶不到一歲,現在給他讀英語,教英文,會不會太早了?
作為移民,我的孩子也需要學習兩種語言,中文和英語——英語是學校和社區的語言,中文是我擔心她會遺失的母語。而在國内,中文是優勢語言,而英語是需要給孩子強化的第二語言。如何才能讓孩子學好,在周圍的社會環境中“弱勢”的語言呢?
我和大家一樣,對這些問題的非常好奇,于是查找和學習了關于雙語學習的文獻資料,來看一看關于幼兒學習雙語的科學研究怎麼說吧。
怎麼“搭”不是重點,
重點是接觸語言的質和量
▼
100多年前就有人提出“一人說一種語言”這種策略來培養雙語小孩 (Ronjat,1913)——父母分别對孩子隻說一種語言,是十分流行的培養雙語孩子的方法。當時的理論家認為把兩種語言和不同的人聯系起來,可以有效避免孩子出現“語言混亂和大腦疲乏”,但近年來,這個理論卻被證實是錯誤的。同時接觸兩種語言中的孩子并不會被攪暈,他們的認知也不會出現混亂 (這已經在以往的雙語學習文章中多次講到了如何培養一個雙語的孩子(一),如何培養一個雙語孩子(二))。
要想盡早的培養孩子的雙語能力,選擇一個合适的策略很重要。“一人說一種語言”這種策略有可能會讓孩子達到掌握雙語的目标 (Barron-Hauwaert, 2004),也可能功敗垂成 (DeHouwer, 2007)。同時說兩種語言的家長卻常常能培養出雙語的小孩 (De Houwer, 2007) 。所以在培養雙語小孩上,”一人說一種語言”這種方法絕非必須,也并非一定有效。
要讓孩子成為一個雙語者,其他的因素也很重要。這些因素可能決定你需要選擇什麼樣的方式來讓孩子接觸英語,沒有最好的一種方式,隻有最适合的。
首先,我們必須明白的是孩子是在和人們的交流與互動中習得語言,想要學會一種語言,他們必須經常大量接觸這個語言,包括發音、詞彙、語法……接觸語言的“質”和“量”同樣重要 (DeLoache et al., 2010)。
質
高質量的語言學習方式包括:聊天、親子閱讀、兒歌、親子遊戲等雙向互動方式。多和不同的人交流能讓孩子的語言發展更好 (Place & Ho , 2010)。
低質量的語言學習方式包括:電視、手機、ipad、早教機等各種單向輸出的電子設備。嬰兒時期接觸過多電視可能降低孩子的詞彙量 (Hudon, Fennell, & Hoftyzer, 2013)。
注意,高質量和低質量的關鍵區别點在于,是否能夠即時互動。要學會抓重點啊同學們!
量
語言接觸的量可以用孩子每天聽到的詞彙量來衡量。孩子早期接觸的詞彙量對語言能力發展有非常重要的影響,聽到的詞彙越多,他就越可能精通這門語言,不僅如此,他們此後在學校的學習也會越好 (Hart & Risley, 1995)。所以,想要孩子學好中文的同時,學好英語,需要大量的接觸這兩種語言。
那麼兩種語言會不會相互影響呢?在某種程度上,會有一點 (Döpke, 2000),不過,大多數時候,它們還是在“各自的軌道上運行”。孩子也總是傾向于使用他們掌握了更多的詞彙和語法的那種語言來進行思考和表達 (Ho et al., 2012; Hurtado, Grüter, Marchman, & Fernald, 2013)。所以,在培養雙語的過程中,讓孩子充分地接觸兩種語言至關重要。
從小能夠均衡的接觸到兩種語言的孩子無疑最有可能成為流利的雙語者。父母各自講一種語言,并且他們和孩子相處的時間都差不多的情況下,“一個人說一種語言“的策略是可行的。但如果說“另一種語言”的人并不能長期地、連續地與孩子在一起,比如周末才能來看望孩子的爺爺奶奶,或者父母一個主要照顧孩子,一個大多數時候上班,這樣的情況下,兩種語言的接觸是不平衡的。
注意,在幼年階段讓孩子均衡地、高質量地接觸兩種語言也隻是幫他們打下了雙語的基礎,也僅僅隻是啟蒙,并不能一定保證孩子能成為雙語者。因為孩子會長大,他們在家的時間會越來越少。在家以外的環境中,他們使用語言的種類和頻率也會影響他們的雙語水平。周圍的人都是說中文,孩子的英文一樣會“用進退廢”,即使孩子在家已經被打下了良好的雙語基礎,用的少的那一種語言(弱勢語言)也很快會退步 (De Houwer, 2007)。
因此,許多專家建議,在家庭雙語啟蒙中,家長可以稍微可以強化當下社會環境中的“弱勢語言”(Pearson, 2008)。在國内,弱勢語言便是英語,因此父母盡可能多給孩子說英文,多讓孩子和說英語的人一起玩,給孩子提供更好的英語環境。
怎麼教
不管采用什麼方法,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充分的高質量的接觸到中文和英文,特别是作為弱勢一方的英文。可以是“一人說中文,一人說英語”,可以是“在家說英文,在外說中文”,也可以是“隔一天說一種”,“上午說一種,下午說一種”,“日常說中文,唱歌、講故事說英文”,“這個故事說中文,那個故事講英文”……或者是沒有任何限制,随心所欲地中英文混着說。無論用什麼方式,關鍵是要保證孩子能多接觸到英語。
什麼?!可以沒有限制,随心所欲地中英文混着說嗎?你确定孩子不會被搞暈?
誰說不能?
▼
其實,很多雙語孩子的父母也是說兩種語言的。兩種語言混着說——在句子裡中英文混搭(貌似招很多人讨厭),實際上是很正常的,作為雙語者與人交流的方式 (Byers-Heinlein, 2013)。這是不由自主的,如果你要培養一個雙語孩子,請接受,這可能就是孩子說話的正常的方式。即使是那些“一人一種語言”的家庭,父母其實也會混着說的。
但是,中英文混着說對孩子語言的發展有什麼影響嗎?
目前關于“雙語混着說”對雙語孩子發展的影響的研究很少。一個對18-24個月大的幼兒做的研究發現,父母大量的雙語混用會造成孩子有相對小的詞彙量 (Byers-Heinlein, 2013)。然而也有研究發現雙語混用對早期語言發展沒有影響(Place & Ho , 2011)。還有研究發現,20個月大的孩子就已經能夠聽明白混着說的語言,并且他們也會學着父母一樣混着表達 (Byers-Heinlein, 2013)。這些研究提示我們,孩子是能夠适應兩種語言混着說的。
當父母混說雙語時,由于要不停地在兩種語言中“切換”,孩子在一開始學習語言是可能遇到一點困難,但經過這樣反反複複地語言轉換訓練,孩子後來的認知能力反而受益于雙語混說 (Byers-Heinlein, 2013)。
注意:孩子開始學習語言時可能會在正常範圍内更晚,但并不會導緻語言發育遲緩,無論你說的是什麼語言,隻要讓孩子聽到,他就會“吸收”,研究發現同時學習雙語的嬰兒的所有的語言裡程碑都和單語的嬰兒一緻。
兩種語言混着說其實也有着重要的社交功能。在一些地區,兩種語言混着說是很正常的,是類似于一種雙語者的身份标識。比如很多馬來西亞華人,新加坡華人,他們說話時可能常常會混着英文和中文。既然要培養一個會混着兩種語言說話的雙語孩子,你混着教又何妨?
要讓孩子學好英文,最重要的是有一定質和量的英文接觸。
注意
混着說不等于“翻譯”。直接對你家小朋友說英文或者中文就好了,你不需要給孩子“翻譯”。舉個例子,你拿着一個蘋果對孩子說,這是一個apple,但是,你不需要這麼說:這是一個蘋果。蘋果,APPLE 。
跟小朋友讀英文繪本的時候,你當然也可以講成中文的故事,但是你不要需要講一句英文,再把這句用中文翻譯一遍。放心,孩子可以理解英文故事的。因為她是孩子啊,你就是說中文,她也是通過畫面慢慢理解到這些中文的意思的。
不需要給小朋友做翻譯哦!
越!早!越!好!
就是現在!Now!
▼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過學習語言的“關鍵時期”這個概念?有一種比較流行的說法是,過了一定年齡後,人們就很難掌握好一門新的語言了。實際上研究證據是不支持這個說法的,語言學習的“關鍵時期”并不存在。如果關鍵期存在,那應該按什麼标準劃分這個年齡段呢?3到10歲?5到15歲?這根本就是扯淡!沒有什麼證據表明,人類學習語言的能力有一個突然變好或者變差的臨界年齡 (Krashen, 1973; Johnson & Newport, 1989; Lenneberg, 1967)。
但是!雖然關于雙語學習和第二語言學習的研究不認同所謂的語言學習“關鍵期”,根本沒有一個突然變強或者變差的臨界點,但是,研究卻發現,随着年齡增長,語言學習的能力會減弱。(Birdsong & Molis, 2001; Hakuta, Bialystok, & Wiley, 2003)
學習第二語言,越早越好!
這可以從生物學和學習環境兩方面因素來解釋。
嬰幼兒的“大腦設置”易于接受語言
研究發現,20歲之前的生物學上的變化使得學習和掌握語言微妙之處的能力會下降。(Johnson & Newport, 1989; Weber-Fox & Neville, 2001)。換句話說,我們的大腦在小時候更善于接受語言。
人們對嬰幼兒說話的方式易于學習
無論是在哪裡,孩子們其實都會在幼年接觸到豐富的語言環境,比如他們會聽到非常多的引起他們注意力的話,他們會接觸到非常多易于消化的,有技巧的,針對孩子說的話 (Fernald & Simon, 1984)。無論在什麼文化裡,大人們對孩子說話的方式都有所不同,人們都會用既不太難又不算太簡單的語言對孩子說話,孩子們每天都會有很多學習和練習語言的機會。小朋友對語言的接觸是高質量的,也是高頻率的。人們和孩子說話的方式往往正是成功地學習一種語言的方式——讓孩子有豐富的,多種多樣的機會去體會和練習各種發音,象征意義,短語和句子——這樣的學習方式造就了孩子的母語。
過了幼年時期再學第二語言時,情況就會有所不同了。大一些的孩子和成人不再有同樣多的學習語言的時間(他們有很多别的事情要做),他們常常也難以獲得有趣的,持續的,許多“一對一”的學習語言的機會。而大孩子或者成人學習語言常常是在教室裡,他們常常也沒有嬰幼兒那樣多的練習語言的機會。如果你有注意觀察的話,即使是還不會說話的嬰兒,他們每天都花很多時間在練習發音。
妞妞說話比較晚,她幾乎是18個月後才開始真正說出有意義的詞,真正的語言。在那之前,她練習了很久很久,比如每天帶她過馬路的時候,她都嘀嘀咕咕,突然有一天就把 “過~街~!”響亮地發出來了!
在教室裡,語言學習往往是這樣的:一個詞被翻譯出來告訴孩子們,給他們一個用第一語言作出的定義,把語法規則講解給他們。定義和描述是很有效率的學習方式,但是遠遠沒有從生活場景和細碎詞彙中去探索一種語言來的有力量。
立即學
如果你希望孩子掌握兩種語言,大孩子和小朋友間的大腦發育和語言環境帶來的變化告訴我們,最好的學習時機就是,現!在!越早開始讓孩子學習第二語言越好。
- “同時雙語者”: 從出生就開始學習到兩種語言(不晚于3歲)。
- “有序雙語者”:三歲後再學習第二種語言。
和母語一起學習起來的雙語 比起後來作為“第二語言”學有很多優勢,從嬰兒的呀呀學語便開始學習兩種語言的孩子有更好的口音,更豐富的詞彙量,更流利的語法,能夠更加靈活地運用語言。比如,大一些的孩子或者成人在學習英語的時候,很容易用錯性别,第三人稱單數的動詞形式,以及時态等語法,但是同時學習中文和英語的孩子就不那麼容易犯錯。 (Lew-Williams & Fernald, 2007, 2010)。
嬰兒的大腦和語言學習環境是非常珍貴、不可再現的,
如果你還有機會讓孩子以學習母語的方式同時學習兩種語言,
把握住了!
但是,如果你的孩子已經錯過嬰兒期、幼兒期,也沒有關系。仍然有很多方法可以将孩子培養成流利的會說兩種語言的人。作為第二語言學習英文,主要有兩種發展成為雙語者的可能性。
家庭環境的支持
一些父母,特别是經濟收入比較高的父母可以這樣做(所以,要努力工作掙錢啊同志們!):
請雙語的保姆,或者老師;
或者送孩子去雙語學校 ;
給孩子報名“一對一”的教學課程;
......
在家裡也可以多用英語跟孩子唱兒歌,講故事,放英語小動畫(比如Peppa pig,Dora the Explorer)等,最大化孩子接觸英語的機會。這樣當然也可以提高英文的流利程度。
不過,一定要注意,需要一直持續地給孩子提供接觸和練習的機會才能夠保持對英語的流利度。如果孩子在整個成長過程中沒有能夠提供持續的學習英文機會,就不要對流利的雙語抱有過高期待了。獲得任何技能都需要持續的練習,包括掌握一門語言。另外,僅僅是有一定的接觸也不一定就轉化成“一口流利的英文”。研究者們認為,隻有當孩子對每一種語言的接觸超過10-25%的時間,才算真正的“雙語者”(Byers-Heinlein, under review; Place & Ho , 2011; Marchman et al., 2010),但這個接觸并不能保證一定能成為雙語者 (De Houwer, 2007).
劃重點
如果要給孩子打下牢固的英語基礎,那麼孩子至少要有10-25%的清醒時間接觸到英語。
假設一個孩子每天清醒時間是12個小時,每周就是84個小時,也就是說孩子每周要有8.4~21小時,平均每天1.2~3小時“高質高量”地接觸到“第二語言”,那麼孩子才有可能成為真正的“雙語者”。
大家可以結合自身的情況來安排孩子的“外語時間”,下面是我家的安排:
我一直希望妞能夠同時學習兩種語言,其實倒不是為了獲得學習能力方面的優勢,而是我不希望她出去和澳洲小朋友玩的時候一句英文也不會,遇到社交方面的問題。目前她還沒有上幼兒園,在家裡我和妞爸都對她講普通話,外公外婆講四川話,爺爺奶奶在的時候講普通話和溫州話。
我每天都會給她讀英文的繪本(目前中文繪本讀較少),唱英文兒歌(較偏愛英文兒歌),每天都會給她放英文的音樂,偶爾會看英文兒歌動畫,每周會帶她去一兩次圖書館唱歌、聽故事,去一次英語的早教音樂班,每天也會去公園或者購物中心的遊樂園和英文小朋友玩,在家外玩耍時我也盡量用英文和她交流……
所以,我家是通過這樣的形式,讓妞妞有同時接觸中文和英文兩種語言。
學校的支持
現在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學校裡都開設了英文課。英文作為第二語言學習,一樣有機會學得非常棒。盡管論語言接觸的質量,在課堂上的學習并不能夠模拟嬰兒學習語言的環境,但是一樣可以培養出功能性的雙語者,讓孩子學好英文一樣可以對他們今後的教育和專業領域工作有所幫助。
接觸語言越多越好,學習語言越早越好
接觸語言越多越好,學習語言越早越好。不論你是3歲,還是75歲,如果想學英語,那麼現在就開始。随着年齡增長,語言學習會變得越來越難,這是由生物學和環境原因共同造成的,但是對于有學習動力的人來說,學習一門新的語言,永遠都不算晚。
如果你想培養雙語孩子,
也可以給自己一個學習英語的機會和挑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