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如何正确的審題立意

如何正确的審題立意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0 19:14:13

如何正确的審題立意(審題立意分類突破)1

審題立意分類突破

材料作文按照試題提供的材料的形式與内容大體可以分為事例類、事理類、寓言(象征)類、圖片漫畫類、組合類等多種形式。各類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可參照上述“審題明兩點”“立意四步走”的方法,但因其材料呈現的形式不盡相同,審題、立意時可以根據其特點靈活操作。

[類型1] 事例類

該類作文材料一般叙述一件事情,包括時事熱點、普通事件和故事等,有特定的人物、完整的事件過程、明确的事件結果。這類作文大都是引導學生直面現實,品味人生百态,思考社會問題,表達自己的認識與思考。

[突破指津]

事例類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時應把握住人物間的關系,分析人物間的矛盾沖突,厘清事件發生的原因、結果、轉變的契機,從中尋找合适的寫作角度,闡述對材料中人物、事件的理解與看法。

[即學即練]

[訓練1][2018·全國新課标卷Ⅱ]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二戰”期間,為了加強對戰機的防護,英美軍方調查了作戰後幸存飛機上彈痕的分布,決定哪裡彈痕多就加強哪裡。然而統計學家沃德力排衆議,指出更應該注意彈痕少的部位,因為這些部位受到重創的戰機,很難有機會返航,而這部分數據被忽略了。事實證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綜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體,自拟标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審題]

①審意圖。這是一道事例類材料作文題。作文要求“綜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首先需要讀懂、讀準材料的内容及含意。材料的内容簡要地說就是戰機的防護。材料給出了兩種觀點,一是大衆的觀點,他們從返航幸存的戰機上尋找彈痕多的地方,認為幸存戰機上彈痕多的地方,就是敵人攻擊最多最嚴重的地方,所以要在這個地方加強防護。但他們忽略了這些戰機都安全返航了,都是幸存者。或者說,雖然戰機的這些部位受到猛烈的攻擊,但卻并不緻命。二是少數人的觀點,統計學家沃德認為,要防護彈痕少的地方。沃德不是軍事專業人員,隻是統計學家,沃德也沒有看到那些被擊毀的戰機彈痕分布。但沃德考慮到了戰機返航幸存下來與未返航被擊落的結果。材料最後告訴我們:“事實證明,沃德是正确的。”那麼我們可歸納,材料在内容上,主要表達的意思是:戰機最需要加強防護的位置應該是那些雖然彈痕少但一擊緻命的地方。

②審要求。題目最突出的要求有兩個:一是要求“選好角度”,材料是從戰機防護者的角度表述的,包括戰機設計者、制造者、維修者等。從材料含意的方面看,此題較好的角度,是頂層設計者或安保部門的角度。二是要求“明确文體”,考生如果要說理,就必須思維清晰,邏輯嚴密,以理服人;如果要叙事,就必須線索清晰,描寫具體,以情感人。

[立意]

從“防護緻命要害處”出發,可以表達許多不同的思想内容:孩子成長的防護,子女教育的防護,學校教育的防護,網絡環境的防護,食品安全的防護,物價穩定的防護,人身健康安全的防護,國家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制度等方面的防護,民族發展的防護,等等。

需要防護什麼?如何防護?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和觀點。這一點,試題并沒有限制,而是交由考生自己确定。确定立意,就是兩層意思,一是你所寫的文章要有立意,要有中心主旨;二是要有你自己的立意,有自己的中心主旨。

[拟題]防護硬實力背後的文化暗礁

[開頭]防護戰機,我們更應該關注彈痕少的部位,因為這些部位易被我們忽視,卻又是飛機的緻命部位,一旦這些部位受到攻擊,戰機很難再返航。而當我們以史為鑒,在國家硬實力穩步提升的今天,我們關注的不應隻是經濟、軍事實力的強大,同時也應該關注的是硬實力背後的文化暗礁。

在當今這個時代,文化是特别容易被忽略的,如果我們把國家比作大海裡航行的巨輪,文化中存在的危機就像是海洋裡的暗礁,它非常容易被忽視,但是如果巨輪撞上了它,它将給巨輪帶來緻命性的打擊。

[解讀] 這篇文章對材料内容和含意的審讀是準确的,并将之簡潔地歸納出來放在首段。全文的重點寫的是國家在文化上的防護。這樣的審題與立意都很恰當。文章視野開闊,由經濟、軍事等硬實力想到文化、精神等軟實力。這些都體現出作者的愛國情懷。同時,文章提出對可見、不可見彈痕處同樣重視,軟實力與硬實力兼備,這樣的全面觀顯示了作者透徹而高遠的見識。

[類型2] 事理類

事理類材料是指闡述道理的材料,包括名言警句、經典論斷、哲理性詩歌等。

[突破指津]

該類作文一般的審題方法是“抓實質”。抓實質的步驟:一是找出關鍵句;二是深入理解、分析關鍵句,将其作具體化、通俗化的解讀,進而形成準确的立意。

對于詩歌類型的事理類作文材料,先逐句讀懂詩歌,後理解内涵,整體把握寓意,抓住關鍵語句來立意。詩歌作品中流露的情感态度也是立意的重要依據。

事理類材料具有較強的思辨性,寫作議論文時重在說理。

[即學即練]

[訓練2][2019·北京卷]“韌性”是指物體柔軟堅實、不易折斷的性質。中華文明曆經風雨,綿延至今,體現出“韌”的精神。回顧漫長的中國曆史,每逢關鍵時刻,這種文明的韌性體現得尤其明顯。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更需要激發出這種文明的韌性。

請以“文明的韌性”為題,寫一篇議論文。可以從中國的曆史變遷、思想文化、語言文字、文學藝術、社會生活及中國人的品格等角度,談談你的思考。

[審題]

①審意圖。本題材料的主題是“文明的韌性”,考生不僅要對“文明的韌性”有明确的認識,還要對如何激發文明的韌性、複興中華民族有足夠的認識。試題通過對文明的韌性進行定位,來引導考生理解并思考文明的韌性與祖國發展的關聯,體現了引導考生關注社會發展的命題宗旨。

②審要求。本題是命題作文,審題難度不大,但對考生的思維廣度和思考深度有要求。要求考生能聯系曆史,從文化、文字、文學、生活、品格等多角度進行思考,考查考生的思維深度和知識積澱。從思維層面上講,本題要求考生寫議論文,即是在考查其理性思維;從立德樹人的層面上講,本題意在引導考生縱觀曆史,繼承中華文明的韌性,激勵青年一代面對嚴峻的國内外形勢,不驕不餒,肩負曆史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而奮鬥。

[立意]

考生需要全面理解文明的“韌性”,既要寫出其“柔軟彈性”的一面,又要寫出其“堅實剛強”的一面,還要突出其在關鍵時刻所起到的作用。

考生可以從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寫起,無論是古巴比倫還是古印度和古埃及,他們的文明都僅存于史書了,隻有中國的文明綿延至今,雖曆經戰亂和王朝的更替,仍然生生不息,其重要原因就是中華文明具有韌性。其韌性既表現在對其他文明的包容中,也表現在對本民族文化的傳承中,更表現在曆史的關鍵時刻無數中華兒女敢于抛頭顱灑熱血捍衛本民族文明的過程中。

在融合變遷中保留最根本最純粹的文化精華是其柔軟彈性的一面,但是在遭遇外力打擊的危急關頭,總會有無數仁人志士站出來為文明續脈。因此,中華文明才能夠曆經千百年的磨難而傳承至今,由此才能夠水到渠成地得出: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更需要激發出文明的韌性。

[拟題]文明的韌性

[開頭]韌性者,經風雨洗濯而柔軟堅實,遇重重挫折而綿延不斷之氣質也。文明者,民族精神所系,民族靈魂所歸之紐帶也。古往今來,在關鍵時刻展現出的韌性使文明得以赓續傳承,文明亦在其不斷發展中增強着韌性。

[解讀] 這篇議論文立意高、氣魄豪。開篇解說“韌性”與“文明”的概念,進而明确二者之間的辯證關系,充分展示了考生思想的高度和深度。另外,句式表達整齊,行文流暢,為讀者呈現了一道精美的語言大餐。如此開頭,入題快,可讀性強。

[類型3] 寓言(象征)類

寓言類材料作文常常以一篇童話、一則寓言故事或一首寓言詩作為材料。寓言類材料作文所給的材料看似淺顯、幽默,實則事小理大,而且含蓄、深刻,需要仔細推敲。而象征類材料作文在材料中提供某個物象,這個物象具有豐富的比喻義或象征義,寫作時需要根據物象的比喻義或象征義生發、聯想,或者辨析說理。

[突破指津]

寓言(象征)類材料既具有顯性意義,即故事表面或物象字面的意義,又附有多層的隐性意義,即故事或物象意蘊深長的寓意。從材料附着的顯性意義出發,挖掘出其蘊含的隐性意義,是這類作文寫作的關鍵點。聯系現實,向生活深處拓展是這類作文寫作的重要途徑。以小見大是這類作文寫作的重要手段。

[即學即練]

[訓練3][2018·天津卷]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自己的體驗和感悟,寫一篇文章。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納萬物,美的形制與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種“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顯才識氣度;有一種“器”叫國之重器,肩負榮光,成就夢想……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拟标題;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征鮮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審題]

①審意圖。本題要求考生圍繞有關“器”的一段材料展開寫作,引導考生結合自身的體驗,探究“器”在形制與内容、物質與精神、功能與象征等層面的豐富内涵,寫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這一字之題聚焦于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因子、“立德樹人”的育人使命,啟迪考生對成才成器及國之重器的認識與思考。題目設置平實中見深刻,為考生提供了多向的思維路徑,有利于考查考生觀察、想象、審美和邏輯思維等能力。

②審要求。題目所給的限制要求明确:第一,加引号的“器”和材料中分層次的表述,是告訴考生要以“器”的名詞義(本義、引申義、比喻義等)作為立意的切入點;第二,要在把握材料旨意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體驗和感悟”構思行文;第三,落實“要求”中的四項,尤其需要關注第二項中的“文體特征鮮明”。

[立意]

具體構思寫作時可以從下面這些視角展開:

①寫實物的“器”。圍繞“美的形制與好的内容相得益彰”,或思考形制與内容的關系,或思索器與道之辨。可以把“器”合理分類(如禮器、陳設裝飾器、實用器等),就其“形制”與“内容”的關系具體展開,或從“道”(文化、哲學)的層面分析闡釋,或具體介紹自己關注并研究過的某一種的“器”(如鼎、鐘、瓶等)的分類、曆史、工藝、文化等方面的特點。這幾種寫法很容易出新,但要求考生平時對此有涉獵與思考,還是有較大難度的。

②寫作為工具的“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對個人成長、成就事業、社會進步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要談出兩個層面:選擇什麼樣的“器”(或如何選擇“器”);怎樣用“器”(科學、适恰、效能最大化)。但這種寫法很容易“趨同”,要想寫好,應該盡量做到内容具體,尤其要注意結合時代特點及自己(青年)的實際情況诠釋和解說。

③寫器量、才識、氣度。這是由“器”“盛納萬物”這一特點引申出來的意義,這幾點是一個人的修養的重要标志,所謂的“成器”也就是要在這些方面有所成就。一般要闡明這個意義上“器”的重要性,更要說清如何才能成為一個有器量、有才識、有氣度的人(即如何“成器”)。可以針對青年談,也可以針對某些特定人群(如單位領導、教師、公務人員等)來談。指向明确了,也就能做到言之有物了。

④寫國之重器。根據材料可知,“國之重器”的這個“器”主要指擔當大任、造福民生、保家衛國的國之棟梁,通過挖掘他們身上的擔當意識、奮鬥精神、家國情懷,指出其對于國家、民族發展的重大意義,最終的落腳點是每個公民要學習“國之重器”,做好分内之事,強化責任感,為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盡自己的一份力。當然,也可以寫“高鐵”“天宮二号”“天眼”“殲-20”等“重器”,但寫作的重心還是要落到創造這些“重器”的人上。這個角度很大氣,但如何避免“背書”式寫作,如何寫出自己的思考與特色,是考生必須思考的重要問題。

另外,還可以從如何合理用“器”(比喻義)的角度,談人才的使用問題;可以談對“國家公器”的認識與思考;可以辯證分析“成器”與“不器”的關系。總之,在符合試題規定的前提下,隻要言之成理、言之有據、言之有物,就能寫出理想的考場作文。

[拟題]“器”之斷想

[開頭]想起與“器”有關的三個成語。

一、懷才抱器

有的書上也寫作“懷材抱器”。意思是既有好的思想品質,又有工作的才幹和能力,換成今天的話說就是德才兼備、又紅又專。

這個成語出自唐代趙璘的《因話錄》:“德宗搜訪懷才抱器、不求聞達者。”實際上說的是皇帝用人的标準,這樣天下的讀書人就有了努力的方向。當然,對“才”和“器”的解釋,古今是有差别的。古代的“才”“器”主要聚焦于治國理政及對朝廷的忠誠方面;今天的“才”與“器”内涵與外延要廣大得多,概括來說,就是立身處世的能力本事和服務國家社會的精神。

現在有些人對“才”“器”的理解有些跑偏:不問“才”之高低,隻求多拿鈔票;不問“器”之所指,隻為一己炫耀。典型的拜金主義、利己主義,如果任其膨脹,必将成為影響社會安定和諧的毒素。當戒之慎之!

[解讀] 題目雖為“斷想”,但首句總起,然後以與“器”有關的三個成語為經結構全篇,這是很巧妙的構思。“懷才抱器”強調成才的一般标準。對每個成語,既交代其原始出處,解釋其基本意義,同時又聯系現實做出新的解讀,使文章呈現出較強的文化底蘊、較高的思想價值,充分展現了作者的思維優勢和素材優勢,這是頗具匠心的處理。語言表達沉穩大氣,老練成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