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敦煌研究院數據中心

敦煌研究院數據中心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6-27 04:22:44

敦煌研究院數據中心(用科技守護古老文明)1

蘇伯民

1964年出生,甘肅定西人,理學博士,研究館員。曾任敦煌研究院保護研究所所長、副院長,現任敦煌研究院院長,兼任國家古代壁畫與土遺址保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到今年,蘇伯民已經在敦煌度過了整整30個年頭。或許是因為理工科出身,他很少去琢磨30年裡究竟對敦煌是一種什麼樣的感情,用他自己的話說,組成這30年光陰的似乎就是一個接一個的保護項目。

“在别人看來,大概不夠浪漫,但我對文化遺産事業的理解和堅持,就是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加深的。”蘇伯民的話語平靜淡然,卻擲地有聲。

衆所周知,科技的發展帶來的日新月異的技術,正在文物保護和研究領域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蘇伯民與文化遺産事業的結緣,就是以科研的不斷發展為橋梁。蘇伯民大學是學化學專業的,畢業後進入了甘肅省地礦局中心實驗室做岩礦分析。一次偶然的機會,同事向他介紹了敦煌研究院,說那裡有國際合作項目。在上世紀90年代初的中國西北,這種機會還比較少。

就這樣,懷着對科研的憧憬,蘇伯民踏入了敦煌。

在随後的時間裡,蘇伯民又攻讀了文物保護方向的碩士和博士。在兩個專業領域知識的交融支撐下,敦煌為他開啟了一個全新的世界,也賦予了他一個與絕大多數人都不一樣的人生。

“30年來,無論是保護理念、管理水平,還是科技應用、文化傳播,敦煌都發生了巨大地變化。”蘇伯民感慨地說:“這是一代代敦煌人接續奮鬥的成果。每次想到自己也是接力中的一員,都會油然而生出一種自豪感。”

如今,敦煌研究院的專業團隊已有三百多人。利用多光譜分析等技術,已經能夠實現對壁畫的無接觸研究和預防性保護。二百六十多個洞窟已完成數字化,在對外展覽、網絡傳播上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敦煌壁畫内容極其豐富,如何對其中的信息進行進一步整理、提取,再分門别類地展示給大家,我們的數字化團隊也正在努力”,他說:“我們過去對敦煌文化對外的弘揚或者對外的講授,都是專家學者對着靜止的實物進行講述。如今,利用數字技術這種虛拟的場景,以及人工智能産生的各種手段,能夠把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活靈活現的表達出來,不用講述便可以使大家一看就明白。同時,還能欣賞到敦煌壁畫獨具匠心的精美之處,完成了一種全面地認識和了解,使觀衆與敦煌文化的距離愈發被拉近了。另一方面,随着信息化傳播手段不斷地豐富,可以使更多不能來敦煌參觀遊覽的國内外觀衆,能夠輕松通過互聯網這個渠道進行學習研究,無障礙了解、欣賞敦煌壁畫,這也是我們一個由衷的願望。”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高度重視文化遺産的保護,明确指出要讓文化遺産活起來。”蘇伯民告訴記者:“而我們就想借助信息化技術的手段,特别是将數字技術發展領域最新的一些前沿技術,和古老優秀的敦煌文化結合起來,把我們敦煌文化中蘊含的各種藝術、建築、服飾等諸多内容都生動地呈現給世人。同時,我們還希望把敦煌藝術通過數字技術以場景化的方式展示出來,這樣可以實現跟觀衆非常近的互動體驗,甚至可以将其過程活靈活現地展示出來。”

“騰訊長期以來一直緻力于數字技術和文化的一個結合,我們也關注到了騰訊在這方面所創造的一系列數字内容,尤其是深受廣大青年人的喜愛。”蘇伯民坦言:“所以,我們選擇與騰訊合作,就是希望騰訊已有的數字技術能跟敦煌的文物、敦煌的藝術結合起來,通過數字技術展示的方式,創造出新的大家更有體驗感的互動式内容。未來,便能夠通過互聯網和各種傳播技術,讓更多的人可以近距離地接觸敦煌文化,生動地了解敦煌藝術,這是我們的一個新的期待。”

“同時,我們也希望跟騰訊的合作,能夠創新出一種讓文化遺産活起來的新模式。這樣,便可以讓越來越多的研究保護領域都能用自己的方式讓靜止的文化遺産動起來,讓它講述出更加生動的故事,這更是我們一個非常大的期待。”

據了解,敦煌研究院實際上在數字技術方面已經持續開展了二十多年的時間,在已有的數字敦煌項目中,已經積累了二百八十多個洞窟文物數字化的數據。這些數據也已經被廣泛應用于敦煌學研究、敦煌石窟考古、敦煌美術臨摹,以及敦煌壁畫展覽等諸多領域。如3D打印,便能夠把敦煌的壁畫高質量的複原出來,還有在敦煌研究院蘭州院部精心打造的敦煌藝術館,也能夠讓觀衆通過展覽就可以領略敦煌壁畫的藝術之美。

“數字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首先需要解決的便是如何平衡保護與利用的關系,它永遠是一對矛盾。”蘇伯民認為:“敦煌壁畫終究隻是用泥土以及一些植物顔料構成的,所以各種各樣的自然因素時時刻刻在威脅着保護工作。比如早先針對遊客對壁畫産生的影響,我們也做了一系列的試驗,觀測到的數據顯示一定會帶來溫度、濕度的升高,這種效果對敦煌壁畫長期的保存便會帶來潛在的風險。”

“最後,經過我們的評估,在當時得出一個結論,莫高窟每天能夠接待的人大概就是3000人的樣子,如果超出這個規模,就會對洞窟的環境産生比較大的一些危害。為此,我們就決定通過數字技術把洞内部分内容放到洞外來展示,讓遊客可以先獲得敦煌壁畫的一些曆史背景以及一些主要特點,再進行有限度的實地參觀。這樣,既可以更好更方便地滿足遊客參觀學習的需求,又能更加有效地開展保護工作。”

最後,蘇伯民信心滿滿地表示:“在未來,我們還想在數字技術上跟騰訊聯合,把敦煌文化中或者敦煌壁畫中,更加精彩、獨特的内容也好、符号也好、形象也好、文化也好,都通過人工智能的手段發掘出來,然後再做進一步地研究,進而得出更多的敦煌學研究成果。”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首席記者 李超 文/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