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題:記者探營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工地
“超級工程”創下八項世界之最
目前,位于寶安區北部空港新城片區的國際會展中心建設已經進入最後沖刺階段,今年7月一期工程将完工。深圳特區報記者周紅聲攝
編者按
在2018年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要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能打勝仗的宣傳思想工作隊伍。我市宣傳思想戰線紮實深入推進增強“四力”教育實踐工作,本報記者深入基層一線,通過撷取鮮活的素材,發掘真誠的故事,反映新時代深圳的新變化新成就。從今日起,本報推出《走基層強四力》欄目。敬請垂注。
位于寶安區北部空港新城片區的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如同鑲嵌于粵港澳大灣區的一顆璀璨明珠,整體建成後将成為全球最大的會展中心。
作為一個名符其實的“超級工程”,國際會展中心建設創下8項世界之最。這個超級“巨無霸”究竟有多大——項目一期總建築面積達到160.5萬平方米,相當于6個“鳥巢”,一、二期整體建成後将是全球建築面積最大的單體建築;地下室面積達58萬平方米,最大長度達1700米,可以容納9000輛小汽車……本報記者近日前往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工地探營了解到,目前國際會展中心建設已經進入最後沖刺階段,今年7月一期工程将全部完工,并将迎來首個展覽。
近3萬大軍奮戰工地協調難度大
人頭攢動、車輛穿梭,塔吊林立、鐵臂揮舞……記者乘電梯登上該施工項目的制高點瞭望塔,放眼望去,工地熱火朝天,機器轟鳴,幾分鐘就能見到一架飛機降落。
從高空俯瞰在建的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如同一條巨龍橫亘在珠江口東岸,躍躍欲飛。從一片灘塗,變成今天的“巨龍”,該項目凝聚着近3萬名管理、施工人員兩年多的辛勞、智慧與汗水。
“國際會展中心施工和配套設施、地鐵施工等同步進行,是全球第一個集地鐵、周邊市政道路橋梁及管廊、水利工程同時開發并投入使用的房屋建築工程,統籌協調的複雜程度極高。”市政府副秘書長、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建設指揮部常務副總指揮劉志達介紹,國際會展中心作為深圳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點項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在專門成立國際會展中心建設指揮部後,2017年10月正式設立指揮部辦公室,旨在進一步加強會展中心以及周邊配套工程的統籌協調,穩步推進項目建設。一年多來指揮部辦公室近20名工作人員長期駐紮建設一線,經常加班加點工作。
劉志達曾負責過大運中心、市委黨校、南方科技大學等大型工程的現場指揮工作,是一名經驗豐富的“老建築”。他感歎,國際會展中心建設是個巨大考驗,“會展中心及周邊工地最高峰時有近3萬人同時施工作業,人員管理和安全生産壓力巨大。去年超強台風‘山竹’吹襲期間,建設指揮部始終把安全生産放在第一位,積極配合轄區相關部門,安全轉移工人1.1萬人。”
劉志達說,考驗建設指揮部的,不僅是内部管理,還有外部協調,如總土方挖運量達300多萬立方米,如此巨大的土方要在短時期運出,難度巨大。又如,進入國際會展中心的臨時道路需要根據不同項目的施工時序及工作面進行不斷完善和調整。有時短短一周的時間,進入國際會展中心工地的道路都會發生變化,以緻進入工地的人員都找不到路。
國際會展中心工程宏大,“個頭”大,項目鋼結構總用鋼量達27萬噸,相當于10個地王大廈、32座埃菲爾鐵塔。劉志達介紹,中建鋼構全國6大鋼結構加工廠都為這個工程趕工。而國際會展中心及其周邊的工地,更是集齊了中國建築、中國鐵建、中國交建等6家重量級的“中字頭”基建公司,“如果不參與到項目來,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大型基建公司。”
面對記者提出的“這個超大的會展中心投用後是否會‘吃不飽’”的問題,劉志達自信地說:“國際會展中心還沒建好,前來預約展位的展會主辦方已經排起長龍。這個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鍊接港澳、輻射全球的國際一流會展業平台,建成後将助力深圳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率先打造開放層次更高、輻射作用更強的全面開放新高地,為深圳不斷增強核心引擎功能,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城市範例作出貢獻。”
無柱空間“肚量大”戰鬥機都能開進場
走進國際會展中心這個“全球最大會客廳”,記者看到,目前整個項目的主體鋼結構、金屬屋面、外幕牆立面完成施工,結構輪廓已經呈現出來,正在進行室内精裝。
記者行走1.75公裡的中軸走廊,這條能迅速疏散客流的長廊,将散落兩側的19個展廳串在一起,仿如巨龍一般沿着南北走向的工地向兩邊延伸,雄偉氣派。指揮部辦公室工作人員白智勇說:“相信以後這裡會成為市民的網紅打卡地點。”
展廳是項目的主體。國際會展中心一期共包含19個展廳,其中16個2萬平方米标準展廳、2個多功能展廳以及1個5萬平方米超大展廳。标準展廳面積長寬分别為200米和100米,淨高17米,内部空間沒有一根立柱,全憑淩空飛架的鋼梁構撐起巨大的内部空間。最大面積約5萬平米的超大展廳,相當于7個标準足球場,可以容納5架A380客機。
無柱空間“肚量大”,展廳大門也需要特别定制。“為了确保進出展廳輕松自如,超大展廳的大門寬24米高12米,戰鬥機都可以開進來。”咨詢單位重慶賽迪的項目經理唐高雲說。除了空間開闊外,它還有一大特點是展廳地面承重能力特強,地面每平方米可承受5噸重量,任何大型的機械展覽都能承接。
國際會展中心采用了大量創新設計。走進展廳,記者注意到,地面上有一條一條約半米寬的管溝,并排成列。唐高雲透露,每隔6米就有一條管溝,主要是方便日後展覽布排電線、網絡等,确保展覽時地面看不到線體,也保障用電安全。同時,展廳上空的吊柱可以電動升降,大大提高了布展的便捷性。
“目前工地有498台移動高空作業車在施工,幾乎占了深圳同類施工設備的一半。”唐高雲介紹。在施工高峰階段,1.2平方公裡的施工工地上,共有48台塔吊、300餘台其他大型施工機械同時施工。
如何實現密集的塔吊聯動運行不“撞車”?管理人員透露其中的“秘訣”,每個塔吊上都裝有“黑匣子”——防碰撞系統和塔吊實時監控設備。“黑匣子”可實現塔吊群的安全控制和防碰撞保護,對塔吊運行狀态等遠程實時動态監控,并記錄塔吊每天工作的負荷量、起重信息等。管理人員可通過手機、電腦進入終端監控平台實時查看塔吊運行狀态和監測信息。
屋面多達13層可抗擊17級強台風
屋面是國際會展中心施工難度最高的項目之一。從展廳沿着一段正在施工的樓梯,記者爬上了國際會展中心的屋面。
負責屋面施工的工程師陳本東工作了20多年,廣州白雲機場、寶安國際機場、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旅檢大樓等重大工程都曾經留下他的身影。對比以往參與的大型工程,他用“體量大、工期短、技術要求高”來形容。
“去年3月開始施工,一年多的時間内,要完成的施工量高達50萬平方米。此外,南方雨水多、台風大,技術要求高,同時施工過程也要考慮台風和雨水的影響。”他邊走邊介紹,屋面構造一共有13層,足以抗擊17級的台風,去年成功經受住了高溫、暴雨、超強台風“山竹”等惡劣天氣的考驗。
國際會展中心屋面采用彩色絲帶造型,寓意“海上絲綢之路”。這個全球最大面積的金屬屋面,擁有超高顔值,可覆蓋106個标準足球場。站在屋面,放眼望去,屋面如起伏的波浪,中軸走廊屋面如同一條巨龍出海般南北延伸。
陳本東介紹,屋面最外層是裝飾層,一共有7種顔色,通過組合最終将在屋面呈現出飄動的彩色絲帶的視覺效果。在寶安國際機場降落的飛機在不遠處徐徐降落,站在屋頂能聽到轟鳴聲。他指着飛機說,“乘客從舷窗往下看,起伏的中軸走廊屋面像一條巨龍,和裝飾層的‘絲帶’形成共舞的壯觀場面。”
國際會展中心正常施工需要五六年,而該項目工期僅有33個月。施工時間緊,但各環節都嚴把質量關,精益求精。陳本東說:“7種不同顔色的裝飾闆,按照不同組合放置到一起,才能呈現出飄動的效果,施工過程中,工人要通過航拍圖對比效果圖,錯了一塊都要換。”
确保工程質量,離不開管理人員的嚴格把關。陳本東在該工地工作快兩年了,平均每天要在工地走上2萬步巡檢各個工地,包括中間騎電動車的距離,估計每天要走上20公裡。長期在屋面工作,風吹日曬讓他的皮膚變得黝黑發亮。為了搶工期,陳本東和所在項目部的同事今年春節堅守工地。“順利完工後,我可以很自豪地說,我參加了這個超級工程的建設。”他笑着說。
中國建築現場施工項目技術總監楊曉毅透露,繞着工地走一圈5.5公裡,巡檢一圈一個上午就沒了,“腿都要跑斷了!”為此,工地啟用了無人機巡檢,設置固定巡航路線,自動飛行自動返回,需要23分鐘才能完成全場巡檢。
鍊接:八項世界之最
1、整體建成後為全球建築面積最大的單體建築,其中一期總建築面積達160.5萬平方米。
2、全球建安投資額最大的單體建築。
3、全球總展廳面積最大、單個展廳面積最大的國際會展中心,規劃室内展覽總面積50萬平方米(其中一期室内展覽總面積40萬平方米),最大單個展廳室内展覽面積達5萬平方米。
4、鋼結構用鋼量為全球房屋建築領域之最,總用鋼量達27萬噸。
5、基坑土方挖運量為全球房屋建築領域之最,總土方挖運量達300多萬立方米。
6、全球房屋建築領域面積最大、長度最長的無縫鋼筋混凝土結構地下室,地下室面積達58萬平方米,最大長度達1700米。
7、全球房屋建築領域一次性投入機械設備最多的施工項目,單次投入各類起重機械達321台,其中塔吊48台。
8、全球第一個集地鐵、周邊市政道路橋梁及管廊、水利工程同時開發建設并投入使用的房屋建築工程。
(■深圳特區報記者李劍輝鄭向鵬葉志衛)來源:深圳特區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