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來自退學者的心酸經曆

來自退學者的心酸經曆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4 12:47:37

來自退學者的心酸經曆(在峽江的轉彎處序)1

2005年我在美國留學期間和本文作者肖立在大海邊

我第一次覺得行甲奇葩還是在我們認識十五年以後。那時他剛剛從清華大學碩士畢業,匪夷所思地放棄進中央國企的機會,選擇回到他的家鄉,位于長江三峽邊的湖北省興山縣。

從我們進入大學的第一次班會互相認識開始,他好幾次改變了我對他的一些固有看法。比如說他一個大山裡來的孩子,一進大學就加入學校詩社積極投入詩歌創作,比我這個來自省城武漢的文青還文青。另一個我難以理解的就是他大學畢業後選擇回到山裡的故鄉。那個時候正是改革開放初見成效的時候,大城市越來越成為機會的中心,大家都以留在武漢為目标。有些人還想去北上廣,甚至出國去搏一把。他當時逐漸浮出水面的女朋友,也是我們的同班同學,就是去了廣東。而他卻出人意料地回到山裡,似乎把機會和愛情都放棄了。

不過除了時常讓我大跌眼鏡之外,他是一個非常真誠,熱情和陽光的人。我們雖然背景很不同,他來自貧困山區,我來自大城市,但我們的興趣愛好很一緻。畢業時我們已經是無話不說的朋友,在之後彼此天各一方的近三十年裡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聯系。

九二年大學畢業之後,時代的大潮帶着機遇撲面而來。我很快離開了畢業分配去的工廠,先是南下深圳,然後又北上去了北京,踩着機遇的大潮,以跨國公司雇員的身份在全國各地闖蕩,并最終選擇出國。從畢業到出國的近十年裡,我不斷地在體會“人生更加完整了”。而行甲,卻似乎和時代大潮無關。他一直在興山縣做公務員,離機會的中心遙不可及。在弄潮兒的時代,他看起來像個孤獨的隐士。

出國前,我去他那裡和他告别。他那時去了更偏遠的水月寺鎮當鎮長。大山為伴,清燈孤守就是他當時的生活寫照。他還是和當年一樣真誠,熱情和陽光,好像昨天才剛剛大學畢業。讓我有點吃驚的是他宿舍裡的一堆考研的書。我當時的反應是他似乎有點開竅了。

随後我們再次天各一方,不久知道他順利考上了清華。然後就是前文所提到的兩年後他從清華畢業,再次回到山裡。後來回頭看,這次在我看來奇葩的決定,其實隻是後來他一系列奇葩行為的序幕。從那以後,他在我眼中簡直是在奇葩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來自退學者的心酸經曆(在峽江的轉彎處序)2

去年野外徒步照片

在巴東縣委書記任上,他實名在網上公開回複網友的犀利提問。為了推廣巴東的旅遊資源,他自告奮勇為巴東唱歌代言,不久後他還手持“秘境巴東”的旗幟從3000米高空跳傘,成為轟動一時的“網紅書記”。這些大膽作為用“絕無僅有”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分。在行政管理上,他将互聯網引入山區貧困縣的每個鄉鎮,使農民辦事不出村,互聯網趕集成為可能,大大增加了管理效率和提高了經濟活力。他還通過“限時辦結、超時默認”和讓老百姓評估幹部的舉措來加強幹部隊伍素質的建設。這種完完全全站在老百姓立場上想問題的方式,曾經是大學一直當學生幹部的我當年有過的從政理想,行甲簡直是把我的理想過成了現實。我在想如果我是他所在的地方的老百姓,我該多麼喜歡他。他對自己也毫不含糊,主動和最需要幫助的艾滋孩子結窮親,甚至公開提出“隻要我還在,隻要他還在”的無限承諾方式。這些做法讓他赢得無數喝彩,也讓他成為風口浪尖上的争議人物。

更轟動的是他在巴東的高調反腐,讓他赢得“一身正氣、一身殺氣、一身朝氣,難得的基層老百姓認可的好幹部”的評價,進而幫助他日後獲得“全國優秀縣委書記”的殊榮。我驚詫于當年的那個溫潤的謙謙君子竟然會有如此的擔當和魄力,使出這等的霹靂手段。和他有過更多交流之後,我才知道在這個結合了“張翼德喝斷當陽橋”和“趙子龍七進七出長坂坡”的英雄故事背後,有那麼多的壓力、孤獨和掙紮。

成為“全國優秀縣委書記”無疑是行甲行政生涯的一個裡程碑。在這之後應該會是一個合情合理的高開高走,仕途前景光明的局面。但這個猜測一年多後就被他以奇葩的辭官從善的選擇終結,讓無數人贊之憂之憾之惑之。他的故事也成為一個時代的現象,引發了無數的疑問和思考。

其實作為行甲的好朋友,我也時常在想行甲是如何慢慢地在三十年的時間裡從一個和其他人沒什麼區别的年輕人變成一個這個時代絕無僅有的奇葩?是行甲變了,還是我們變了?或者是世界變了?抑或是人心變了?

行甲沒有變。他一直都是那個真誠、熱情和陽光的年輕人。他多次公開和私下說過不願意帶着面具生活。該愛的時候愛,該唱的時候唱,想哭的時候哭,他純粹和真實到了在這個現實的時代讓人懷疑的程度。行甲是個傳統的人。他的孝和廉,無一不反映出傳統文化對他的影響。從未停止的學習,讓他的視野和格局不斷超越所處的現實環境,使得他把高遠的目标和現實的操作水乳交融地結合在一起,非常接地氣地實現着他的理想主義。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關愛他人,即使他的戰鬥也隻是愛百姓的另一種形式。他用他的堅持和知行合一使自己成為了這個時代不多見的一顆良心種子。

那麼是我們變了嗎?對大多數的人來說可能是的。人活着就是含辛茹苦。世事艱難讓我們很多人披上了心靈的铠甲,慢慢遠離自己的内心,變得世故和冷漠。而經濟快速增長的時代往往又是一把雙刃劍,它讓我們快速地改變經濟狀況,讓無數的夢想成為可能,但也常常讓我們沒有時間回望來處,在機遇面前保持清醒。不少人甚至迷失自己,走火入魔,堕落為行甲戰鬥的對象。我必須承認行甲慢慢成為了我的一個參照系,讓我通過對比和反思,更容易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内心的平靜。

這個世界變了嗎?豈止是變了,簡直就是一個日新月異的萬花筒。每天都有新的事物新的弄潮兒出現,挑戰我們的視野,思維,習慣和極限。我們正在面對一個越來越複雜越來越多元的社會。

那人心呢,我們對他人的态度呢,對周圍新事物的态度呢?肯定是在逐漸适應快速變化的世界,但由于思維和傳統的慣性,變化的速度遠遠趕不上時代的變化。解放思想會是一個需要長時間努力的目标。行甲辭職前後,在相對保守閉塞的恩施和更開放多元的深圳的不同際遇也證明了這一點。

這些力量的此消彼長造成了曆史的三峽,也造成了行甲和我們每個人的人生三峽。有意思的是行甲的人生上半場始終圍繞着三峽。他生在三峽邊,長在三峽邊,人生的遭遇也如他身邊的三峽一般,曲折多變,艱難向前。我還清楚地記得他告訴我他得了重度焦慮症,需要住院治療時的揪心感受。後來反腐的關鍵時刻,他有時候出車前公安部門要做特别的車況檢查,以防不測。在巴東任期的最後一年,由于直接領導的打壓,他經曆了痛苦的事難做、苦難言的階段,最終決定辭官從善,追随自己内心的聲音。在決定作此驚險一躍之際,他第一次跟我提到譚嗣同。雖然沒有譚嗣同當年的生命危險,但用終結政治生命的方式去堅守内心的原則,其中的悲壯可想而知。這驚險的一躍之後是沖出三峽,一馬平川,還是撞上一塊巨石,粉身碎骨,沒人知道答案。

我曾經多次有過的一個思考,是我希望行甲的人生際遇給世人帶來的不僅僅是個人悲喜劇層面上的美學價值,而是更多的社會價值。我不希望行甲成為譚嗣同或者海瑞,人人稱贊或景仰,卻無人追随。如果行甲果真成為了一個無法複制,稍縱即逝的美學符号,那無疑是行甲個人的悲哀,也是這個時代的悲哀。

幸運的是,行甲的慈善人生下半場得到越來越多的理解和支持。轉場四年來路越走越寬,在這個以利它為目标的領域裡,他周圍慢慢出現越來越多像他一樣的奇葩朋友們。希望終有一天,奇葩将成為尋常。希望總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不是嗎?

行甲下半場的成功開局讓我對未來更加樂觀。必須承認,即使行甲經曆了艱難的人生三峽,他仍然是個幸運者。西諺雲養大一個孩子需要全村人的努力。行甲的成長和戰鬥從來就不是孤軍奮戰。早年媽媽對他的啟蒙,後來妻子和家人給他的毫無保留的支持,尤其還有一路上沒有收過他任何好處的領導們給他的指導和扶持,最後是時代的發展給他提供的多種選擇,都是他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他能幸運地走到現在,天時地利人和,真是一個都不能少。行甲這種奇葩能夠出現,他不僅活得下去,而且還越活越好,其實正是讓我們對未來更加樂觀的理由。

我願行甲不再成為世人眼裡的奇葩,我願世間有更多的行甲。我希望我們的孩子可以像行甲一樣追随内心,曆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但我更希望的是我們的孩子能生活在一個寬容個性,鼓勵純粹與真實的環境裡,不用經曆行甲經受的那些被迫的義無反顧和滄桑變化。

寫到這裡,算是一段抛磚引玉。随後行甲在他的人生筆記中将用大量鮮活的故事和細節講述一個普通人的愛與成長,以及如何在世事變幻中守住内心和實踐的知行合一。作為多年的摯友,我在閱讀中仍時常被書中處處透着的真實和至情至性所打動。相信讀者看完本書後定會有共鳴。

《在峽江的轉彎處》部分章節在微信公衆号“二湘的六維空間”開始連載,我的頭條号開始同步連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