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菏澤大洪拳輩分字譜

菏澤大洪拳輩分字譜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2 07:45:42

菏澤大洪拳輩分字譜(菏澤非遺傳承人癡迷)1

二洪拳武術表演隊在武館排練

菏澤大洪拳輩分字譜(菏澤非遺傳承人癡迷)2

張敬才展示二洪拳

菏澤大洪拳輩分字譜(菏澤非遺傳承人癡迷)3

楊胡同村百姓大舞台

菏澤大洪拳輩分字譜(菏澤非遺傳承人癡迷)4

楊胡同村二洪拳武館

菏澤大洪拳輩分字譜(菏澤非遺傳承人癡迷)5

武館建館捐資碑

大衆網菏澤1月14日訊(見習記者徐德波)近幾年,菏澤鄄城縣春節聯歡晚會總少不了一群人的身影,他們身着充滿文化氣息的傳統武術服飾,用精彩的武術和舞獅表演征服了鄄城縣的老百姓,他們就是來自鄄城縣武術村——鄭營鎮楊胡同村的二洪拳武術表演隊。大衆網記者了解到,楊胡同村很早就有修習武術“二洪拳”的傳統,楊胡同村也因為“二洪拳”遠近聞名;村裡“二洪拳”第31代傳承人張敬才,堅守弘揚“二洪拳”的夢想,人送外号“張三瘋”。

二洪拳曆史悠久 被列入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

二洪拳源于北宋初年,至今己有1000多年曆史,為少林拳門一支。由宋朝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所創,後經二祖宋太宗趙光義所傳授定名為二洪拳,整個宋代被稱為皇家拳,益為長壽拳。

二洪拳内容豐富,即有拳術套路,又有長、短、軟器械套路;既有徒手對練、又有器械相博;既有硬氣功、又有養生功;既有點穴擒拿、又有對抗散打。

2009年被列入山東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二洪拳最大的特點還是強身健體,武德重在不傷人而服人,讓每一個學習它的人都能夠身強體壯的同時,樂善好施,提高自身修養。”在張敬才看來,這才是他堅守二洪拳的根本所在。

自幼修習二洪拳 人送外号“菏澤張三瘋”

第一次見到張敬才,斯斯文文的外表,很難讓人聯想到他和武術能有那麼多的故事。大衆網記者了解到,張敬才今年54歲,從小沒有上過學,通過自學掌握了日常常用的漢字,從12歲開始師從王明知修習二洪拳,18歲開始在菏澤周邊和幾個師兄弟走街串巷打拳賣藝換糧食謀生。“那個時候太窮了,沒有辦法,隻為了吃飽。”回憶到那段日子,張敬才神情變得傷感起來。

後來,張敬才師兄弟幾個人回到村裡,村裡的鄰裡街坊不斷地将孩子送到他這裡學習“二洪拳”,張敬才師兄弟基本上都是利用晚上業餘時間教授,從不收取任何費用。“因為不收費教學生,有人就開始叫我張三瘋。”張敬才說,在2000年左右,很多學生開始外出打工,二洪拳遇到了最大的危機,但他堅持了下來。他說,這麼多年陸陸續續在他這裡學習的學生有将近500人,不少學生在學校和部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這讓他感到非常欣慰。

随着來學習二洪拳的學生不斷增多,張敬才組織創建了楊胡同村二洪拳武術舞獅表演隊,表演隊每次表演所得的費用,除了花銷和學生的工資外,全部用于救濟鄉鄰的困難戶,每次捐款都是張敬才和表演隊帶頭,幫助很多家庭渡過了難關,表演隊也受到了十裡八鄉村民的尊敬。

村民踴躍捐款建武館 受邀參加鄄城縣新春晚會

張敬才介紹,由于沒有場館,起初孩子們都在村裡街道上練武,每天都很辛苦。2010年7月,鄄城縣二洪拳愛好者和楊胡同及周邊村子的村民,自願捐款建造了楊胡同村文化大院——二洪拳武術訓練基地,村民們習慣叫它“二洪拳武館”,從此,愛好學習二洪拳的孩子們有了自己的訓練場地,每天晚上,武館都是熱鬧非凡,二洪拳舞獅隊也經常在這裡練習和表演。2009年,楊胡同二洪拳表演隊第一次受邀參加鄄城縣春節聯歡晚會,以後每年張敬才都帶領他的武術表演隊參加鄄城縣春晚。當談到參加鄄城縣春節聯歡晚會的初衷時,張敬才告訴記者:“我們上春晚,不圖别的,就是想着能把二洪拳發揚光大。”

大衆網記者在楊胡同村看到,村子的主街今年剛剛硬化完畢,路面寬闊整潔,格外顯眼,村子中央主街邊上坐落着新建的“楊胡同武術百姓大舞台”。張敬才說,“村裡每年都會組織唱大戲,都是村民主動捐資,從來不用每家攤派,有的時候捐的錢都用不完。”随着二洪拳在鄉裡流傳,二洪拳武術舞獅隊在不斷地影響着周邊的村民,樂善好施,樂于助人已經成了大家的一種習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