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大家好。近日,江蘇常州一場關于學生懲戒制度的聽證會,讓教育懲戒的老話題再次回到公衆視野。一邊是“嚴師出高徒”的傳統觀念,一邊是“體罰或變相體罰”的極端個案,如何進行合法、合理、合規的懲戒,一直是教育過程中面臨的現實難題。今晚,我們就從老師的戒尺聊起。
“懲者,以正其心也”,恰當的懲戒教育有助于孩子規則意識的培養,是讓孩子樹立“有錯必糾,犯錯擔責”意識的重要手段。
其實,“三尺戒尺”隻是一種教育手段,老師們還可以通過口頭警醒、書面檢查等方式加以勸導,這些都會對犯錯的孩子有所啟發。可以說,賞識教育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懲戒教育也不是聞之色變的洪水猛獸。我們應端正心态,摘掉“有色眼鏡”,正确認識各種教育方式。
可以說,曾經“棍棒底下出孝子”“嚴師出高徒”等教育理念,需要客觀全面的認識,決不能以挫傷孩子的人格和尊嚴為代價。一方面,應盡快劃出懲戒與體罰之間的界限,建立懲戒教育的負面清單,讓老師“心中有規,手中有度”;另一方面,各方不妨對教育多點理解,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多些溝通,如此才能形成正向的成長合力。
“隻有一次,老師的教鞭好像要落下來,我用石闆一迎,教鞭輕輕地敲在了石闆邊上。我用兒童狡黠的眼光察覺,她愛我們,并沒有存心要打的意思。”作家魏巍在回憶起老師懲罰自己的一幕時,内心卻充滿感動。由此可見,愛是教育的靈魂,講究方式方法、施之有度、帶着感情的懲戒,才能讓孩子感受到勸導的意義,起到教育的效果。
大家晚安。
(本文綜合自徐衛清、楊友鵬、歐陽錫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