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亦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時間是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這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錢塘瞿佑《雙頭牡丹燈記》:“每歲元夕,于明州張燈五夜。傾城士女,皆得縱觀。”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複始,大地回春的夜晚,所以人們對此加以慶祝,慶賀新春的延續。
元宵節的來曆
元宵節又被稱作“上元節”。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圓之夜的意思。上元節的由來,《歲時雜記》記載說,這是因循道教的陳規。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稱為上元節,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十月十五為下元節,合稱“三元”。漢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鬥米道崇奉的神為天官、地官、水官,說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說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這樣,正月十五日就被稱為上元節。南宋吳自牧在《夢粱錄》中說:“正月十五日元夕節,乃上元天官賜福之辰。”
元宵節俗正是因為它處在新的時間點上,人們充分利用這一特殊的時間階段來表達自己的生活願望,也是新的一年裡美好願望實現的開始。
元宵節有什麼習俗?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由來已久,早在宋朝民間就開始流行,多以芝麻,白糖,豆沙,玫瑰,棗,等做餡。
觀燈
觀燈最早追溯于漢朝,是因明帝推行佛法,在每年正月十五,衆人瞻仰佛舍利,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後流于民間。在唐朝時最為盛行,在盛唐觀燈的規模大且繁華,成為老百姓最喜歡的日子之一。
中國情人節
在古代,平常女子特别是大家閨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不出閨門”,但到了元宵節就可以出來,甚至和男友談情說愛。在古代元宵節也是給男女提供了一個相識的機會,也成就了許多佳話。
走百病
所謂“走百病”是一個全國性的習俗,但就像大多數習俗一樣,在全國各地都有稍稍不同的變異。“走百病”,又稱為“遛百病”、“遊百病”、“散百病”、“烤百病”等。有些地方也放在元月十六日,婦女們在當日要抛開家務,或回娘家看望,或帶着孩子逛廟會賞花燈,或結伴外出遊玩。元宵節夜婦女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明代這種習俗就已經遍布北方,至清代時期,“走百病”已經成為大江南北的婦女們的講究。
迎紫姑
紫姑是傳說中的女神名字。紫姑是公道鎮民間傳說中一個善良、貧窮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窮困而死。百姓們同情她、懷念她,公道鎮最傳統的人家便出現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風俗。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占蔔蠶桑,并占衆事。傳說紫姑本為人家小妾,為大婦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廁間,成為廁神。每到迎紫姑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紮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與夜間在廁所間豬欄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時期就有記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