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債市新代碼

債市新代碼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8 02:35:09

債市新代碼(債市打工人賣方研究的)1

沒有更好的選擇之前,專注當下或許是最安全的選擇。安然度過“七年之癢”,或許就能收獲“柳暗花明又一村”

文 | 特約作者 吳甦

編輯 | 郭楠

債券圈花式内卷的代表,自然少不了券商研究所。

本期#債市打工人的主角王凡,可算是業内的一股“清流”,從小擁有“學霸體質”的他在國外獲得博士學位後,加入了某知名研究所的賣方團隊。王凡對市場常有獨到的見解,曾寫出多篇廣受好評的深度報告,是買方眼中“産量和質量的保證”。然而,學霸也有想躺平的一天,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新鮮感和成就感少了很多,“七年之癢”的矛盾心理也困擾着王凡。

賣方江湖,一直流傳着“瘋狂工作、瘋狂搞派點”“傭金派點就是流量,隻要有交易就有流量”的說法,用王凡自己的話說,“分析師在研究之外,要比拼的還有太多”。而研究報告背後的故事,也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他們也許不用擔心飯碗不保,但同質化的競争中該如何“殺出重圍”,他們又如何衡量這份工作的得失?

債市新代碼(債市打工人賣方研究的)2

研究之外,卷得瘋狂

本科985、英國名校博士生的王凡擁有亮眼的履曆和廣闊的視野——不同于如今國外一年碩士項目的疑似“鍍金”,十多年前王凡憑借優異的學術成績,獲得全額獎學金赴英留學,苦讀五年才獲得博士學位。而王如今供職的這個團隊在業内一直口碑很好,算得上是浮躁環境中踏實做研究的“一股清流”。在疫情前,王凡常利用假期各處旅遊,用他的話說去做“田野調查”——見多識廣的他是朋友眼中“熱愛生活的模範青年”。

雖然人生有不少高光時刻,但夜深人靜時,王凡還是不禁要問:作為賣方,卷到何時是盡頭?自己離成為頂尖分析師的“初心”又有多遠?這幾年新财富評選的淡化曾被看作是行業的一大進步,但幾年過去,賣方的賽道依舊擁擠,内卷仍然嚴重。舉例來說,自從某券商開了向買方開放數據庫的先例,就好像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各家賣方亦不甘人後,紛紛向客戶敞開大門,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地開放自己的數據庫。與客戶滿意度和派點比起來,關于知識産權和數據保密的擔憂顯得無足重輕——隻要合規“無異議”,客戶要的數據統統都能給。無獨有偶,點贊、轉發朋友圈、填問卷就送書籍、報告冊、數據大禮包,現在成了是賣方的“常規操作”。

對此,王凡其實頗有微詞,但又無力改變。這并不完全是他“敝帚自珍”——把研究成果看得太重,更多的是關于賣方核心競争力的思考:分析師究竟是該立足銷售,還是應以研究取勝?标準答案也許是後者,但實踐起來困難重重,好的報告太難“出位”了

賣方報告同質化是長期存在的問題,根據《财經》記者此前統計,券商分析師每年撰寫的研究報告在20萬份左右,平均每天有數百份的研究報告出爐,部分研究報告無人問津。大量大同小異的報告充斥市場,“劣币驅逐良币”的風險由此産生——好的報告被淹沒在“研報海洋”很難脫穎而出,獲得應有的關注。而當下流行的、能獲得“流量”和“好評”的送書、送數據等活動其實都是“銷售”思路的延續,偏離了“研究”的本質。王凡更希望看到的,是市場對分析師專業能力的關注,重要的是對數據的分析和解讀能力而非數據本身。

其實,賣方的“卷”由來已久。讀數一幟此前《賣方派點江湖:研究之外,卷得瘋狂》裡就提到,今年清明假期某賣方首席對團隊成員“雞血式”的培訓曾引起業内的廣泛探讨:“不管任何手段,專題路演、吃飯、陪玩、調研、數據庫等等。你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小團隊,帶着實習生往前沖。沖不了的,請節後就開始找工作轉行,我已經充分做好了心理建設。”而他本人對自己的要求是每天發10條以上朋友圈,一直轟炸到微信對其限流為止,因此組員也“必須要瘋狂轟炸“。

值得注意的是,以前隻是“博出位”的中小券商來勢洶洶搞派點,但現在競争日趨白熱化,越來越多頭部券商加入戰鬥,派點江湖激戰正酣。盡管也有理性的聲音對“轟炸論”表示厭惡和反感,呼籲賣方靜下心來做深度研究而不是“制造噪音”,但在群體瘋狂的世界裡,這種呼聲顯得特别微弱。置身事内的王凡常常有這樣的經曆:夜深人靜時想對某些做法大聲喊“停”,但等天一亮不知怎麼又上足了發條,開始日常工作,這感覺就好像穿上了“紅舞鞋”——音樂不止,舞蹈也不能停歇。

債市新代碼(債市打工人賣方研究的)3

七年之癢,想說愛你不容易

做賣方這麼多年,太多事情可以按部就班地完成,這份工作已談不上多少挑戰或者帶來多少快樂。王凡認為,也許工作和學習一樣,都存在“高原反應”——到了某個階段,進步的空間變得很有限,日常工作都有部門或者自己設定的“工作手冊”可供參考,新鮮感和成就感和剛工作時比少了不少,這種疲态可能就是工作中的“七年之癢”。“

對于分析師工作,王凡最喜歡的是能夠不斷接觸新事物、學習新知識、分析新問題,還能将自己的思考分享給他人。如果這種“輸出”還能産生一定的市場影響,那麼于王凡而言,就是馬斯洛需求理論裡“尊重和自我實現”這一最高層級的享受了。隻是在“七年之癢“的狀态下,這種快樂變得越來越難獲得。而且即使身為“學霸”,對年過三十的人來說,每天工作到半夜的“超長待機”狀态長期是難以持續的。

王凡不是沒想過離開,但用他的話說:“機會成本讓一切決定都不再容易。雖然‘七年之癢’不太好受,但我需要審慎評估任何一個選項,因為它們都隐含着巨大的機會成本。”的确,如果自立門戶做首席意味着背負更大的考核壓力,每個團隊成員的人力成本都是不小的負擔,這也是為什麼王凡至今還是願意獨立完成報告——在他看來,深度報告和買方做投資一樣,不能依靠集體決策,更多的個人的獨立思考:助手整理的資料最後還是要自己審核把關,材料再加工需要更大的時間成本,倒不如親力親為來得高效。

債市新代碼(債市打工人賣方研究的)4

“供給側改革”的深遠影響

跳槽去買方也是很多同行的職業發展路徑,但王凡認為現在或許不是最好的時點,買方的日子也比以前“艱難”得多:投資經理的業績壓力比以往任何時刻都更沉重,做利率債的擔心美聯儲加息,買信用債的則擔心踩雷走路。如果說賣方是“勞力”,那麼買方更多是“勞心”,作為投資經理需要時時操心自己的賬戶業績,持續的慢性壓力使得哪怕休假都不能完全放松,這未必是王凡向往的生活。

同時,王凡也清醒地看到:固收行業的“供給側改革”對從業人員的職業發展産生了重大的影響。2018年1月,監管發文将“未經批準設立分支機構、網點(包括異地事業部、業務部、管理部、代表處、辦事處、業務中心、客戶中心、經營團隊等)并從事業務活動”定義為“違法違規展業”,此後大批非持牌銀行機構撤出北上廣,很多農商行甚至不惜毀約退租,隻求盡快離開,陸家嘴的恒生銀行大廈、環球金融中心幾乎一夕之間空了不少。農商行們帶不走的,是2015年前後“入滬潮”“進京潮”大舉擴張時社招進來的員工——他們幾乎不可能離開大城市去往舉目無親的農商行總部所在地,同業業務的急劇收縮使原本準備大展拳腳的他們一下成了“冗餘人員”,也正是從那時起固收行業出清的序幕正式拉開。

雖然銀行一般不是券商研究所的“簽約客戶”,不會直接給派點,但作為整個固收市場的最大玩家和流動性來源,對非銀“簽約客戶”的影響是巨大的。整個行業的“供給側改革”使得債券人這幾年的日子都不怎麼好過。同業聚會的時候,大家不再是躊躇滿志、信心滿滿地讨論升職加薪,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憂患意識——因為身邊不絕于耳的消息大抵是:交易員XXX供職的XX機構合同到期沒給續約,上有老下有小的他正托大家幫忙找工作;券商首席XX離職後申請勞動仲裁,要求前東家兌現遞延獎金;XX基金大搞“内部賽馬”,基金經理挑選研究員組成不同的團隊捉對厮殺,業績卻不見提高;XX券商自營踩雷之後人員調整,大批前台人員轉崗中後台變相裁員……無論是否親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債券人的職業生涯都不會太順遂。

債市新代碼(債市打工人賣方研究的)5

得失寸心知

縱然對行業現狀有些許不滿,但王凡并不想“輕易分手”。

價值投資大師查理·芒格常喜歡用棒球來比喻投資:他們甯願冒着被三振出局的風險,也要在球落在最有把握的擊球區域時,才果斷出手——頻繁揮棒隻會降低成功率。同樣的道理,王凡認為自己的職業生涯不會有太多“揮棒”的機會,在沒有更好的選擇之前,專注當下或許是最安全的選擇。要知道,不是每個“七年之癢”都以結束婚姻收場。如果不想馬上分手,那麼忠于這份工作、寫好每一篇報告才能稱得上是一個合格的賣方專業人士。

對于這份工作給自己帶來的改變,王凡認為更多在于思維方式的培養:“多年的賣方生涯,讓我變得更理性和客觀,我會時刻關注各類新聞,不斷吸收新的知識并調整自己的思維框架變成一種習慣,生命的深度和廣度都因此發生變化,這是最大的收獲。” 作為賣方分析師,能夠有自己的一套自洽的邏輯體系,客觀分析并獨立輸出觀點,本身就是一種稀缺資源。

此外,賣方工作對個性也有影響:内向的人會變得更外向,曾經自嘲常常容易“社死”的王凡,現在即使面對陌生客戶,也能侃侃而談,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進步。同時,習慣了各種觀點的沖突之後,人也會變得更包容——即使對方的觀點無法苟同,也能對此表示理解,因為“從對方角度出發看待問題”變成了一種本能。

同時,王凡也深谙“身體是革命本錢“的道理,工作之餘哪怕隻有一點閑暇,也會積極健身。路演回到家的确累到隻想“熊貓癱”,但王凡認為哪怕堅持鍛煉一刻鐘,也會有不一樣的體驗。“金融行業需要能打持久戰、跑長跑的選手。高強度的工作确實讓人回到家隻想躺平,但如果想走得更遠,我必須跳出舒适圈、挑戰自己。”王凡說。

債市新代碼(債市打工人賣方研究的)6

大時代下的小人物故事:未完待續

正如宅基弟在《債券交易員炫富的裡程碑》中說的,“頭幾年,債券交易員确實賺錢很快。看起來是阿爾法,實際上是貝塔,大部分是市場送的錢,不是自己賺的錢。但是,想要簡單複制過去的輝煌,已經不太可能。一個職業,如果讓全國人民都知道能發财,發财的好日子也不會很多了。

但隻要有債券市場,就會有相應的從業人員存在,這份工作仍會是很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隻是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固收的就業市場恐怕很難提供之前那樣豐厚的“超額回報”,“均值回歸”是更現實的發展路徑。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們每個人在職業道路上都有可能面臨“七年之癢”,面對熟悉又陌生的工作,有種“亂花漸欲迷人眼”的錯覺,在去與留之間難以抉擇。與其左搖右擺惶惶不可終日,不如靜下心來修煉内功,因為無論什麼工作,“打鐵還需自身硬”——屬于平台的東西你帶不走,屬于自己的硬實力别人同樣也搶不去。安然度過“七年之癢”,或許就能收獲“柳暗花明又一村”。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