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秋季養生天氣轉涼

秋季養生天氣轉涼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1-11 14:19:02

“金氣秋分,風清露冷秋期半。”秋分過後,氣溫逐漸降低,氣候幹燥少雨,大自然中陽氣漸收,陰氣漸長。此時,人們要順應自然界的變化,早睡早起,适當運動,同時注意防秋燥、防秋郁、防秋寒。

秋季養生天氣轉涼(秋意漸濃微風涼)1

01

防秋郁

秋分過後,日照減少,花木凋零,萬物蕭瑟,易使人出現抑郁、悲傷等悲秋的情緒。此時,人們可以登高望遠,或做一些舒緩的運動,如五禽戲、太極拳、八段錦、健身操等,以暢達情志。

02

防秋燥

秋季燥邪易傷津液,使人出現口幹、唇幹、咽幹、便幹、皮膚幹燥等問題。秋分過後尤以涼燥為主,此時要多食溫潤食物,如芝麻、核桃、百合、荸荠、蓮藕、糯米等。

潤肺止咳粥

材料:黃芪15克,五味子10克,百合30克,大棗5枚,粳米50克。

做法:将黃芪、五味子用水煎30分鐘後取藥汁,加入百合、大棗(掰開去核)、粳米,加水适量,煮粥食用。

功效:本品适用于秋季幹咳,遇冷風發作,平時氣短、畏風寒、易感冒者。

杏仁雪梨麥冬茶

材料:杏仁10克,雪梨1個,麥冬10克。

做法:将杏仁、雪梨(去核帶皮)、麥冬用水煎,代茶飲,可連續飲用2~4周。

功效:本品适用于因燥邪傷肺,出現咽幹、鼻幹、幹咳無痰或痰少而黏、大便幹等症狀者。

03

防秋寒

俗話說,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秋分過後,晝夜溫差加大,早晚應注意添衣保暖,尤其是老人、幼兒和體弱多病者,不要過度追求“秋凍”。若是衣着太過單薄,人體就會調動陽氣運行于體表,以禦病邪,從而不利于氣血的收藏。

秋分過後,風寒之邪增多,感冒、咳嗽、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也随之多發。另外,胃腸道對寒冷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護不當,容易引發胃腸道疾病,出現泛酸、胃脹、胃痛等症狀。因此,此時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同時,人們可以通過艾灸以下穴位,來溫通陽氣、祛風散寒、扶助正氣。

足三裡穴

定位:位于小腿外側,外膝眼下3寸(中指中節屈曲時内側兩端紋頭之間或者拇指指間關節的寬度,為1寸),胫骨外側約1橫指處。

方法:點燃艾條,灸足三裡穴,以施灸部位有紅暈而不灼傷為度,灸3~5分鐘。

功效:艾灸此穴可溫補脾胃,兼溫腎陽、助肺氣,脾胃虛寒患者尤為适合。

膻中穴

定位:位于前正中線,兩乳頭連線的中點處。

方法:點燃艾條,灸膻中穴,以施灸部位有紅暈而不灼傷為度。此法在睡前進行較好,時間可稍長,灸10~15分鐘。

功效:艾灸此穴可溫肺化飲、寬胸理氣、止咳平喘,寒性咳嗽、慢性支氣管炎、寒性哮喘、過敏性鼻炎,以及反複呼吸道感染的肺虛患者尤為适合。

湧泉穴

定位:位于足底前1/3與後2/3交界處的凹陷中。

方法:點燃艾條,懸于湧泉穴之上,來回平移艾條,以施灸部位溫熱而不灼傷為度,灸3~4分鐘。

功效:艾灸此穴可溫補腎陽、強身健體,腰腿痛、肩周炎、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凍瘡等腎陽虛患者尤為适合。

文: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預防保健科 提桂香 呂品

來源: 健康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