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又到了孩子們戲水的季節,一個個在河裡你追我趕,不亦樂乎,殊不知水下暗流湧動,一不小心便有生命危險。
溺水的發生往往就在一瞬間,而溺亡的過程看似漫長,實則既令人煎熬,又讓人窒息。當人溺水的時候,身體會發生哪些變化?
溺水時人體會發生的變化
與電視劇裡主角溺水後還能大喊救命不同,在溺水時,我們為了防止水從口鼻灌入體内會下意識地憋氣,再加上毫無章法的掙紮加速了身體不斷下沉的速度,在害怕死亡和不斷嗆水的煎熬中根本喊不出聲。
從發現自己溺水到身體完全被水淹沒的過程就在電光火石之間,僅僅隻要20-60秒,也就是最快半分鐘左右,水面上便不再有你的身影。身體還在水面時都沒人發現,被水淹沒後就更難被發現了。
在你的同伴還沉浸在河水帶來的清涼感時,你已經在水面下拼命掙紮了一段時間,這個過程讓肺中的氧氣消耗殆盡;
并且在缺氧情況下,人會下意識地張開嘴來大口吸氧,但是當你在水裡張口時,獲得的不是大量的空氣,而是強勢的水流順勢灌入體内。
在這個時間短暫、但是對溺水者來說可謂是度秒如年的過程中,水在灌入體内時,喉嚨處的會厭軟骨自動關閉,做出條件反射的吞咽動作;
當吞咽無法改變嗆水的狀況時,你的身體就會不斷咳嗽,希望以此來吐出多餘的水,從而阻止大量的水進入呼吸道。但是在水裡,小小的會厭軟骨怎麼攔得住來勢洶洶的水呢?再加上咳嗽的過程,越發加劇了呼吸的力度,也就是說在水裡你越咳嗽,灌入體内的水就越多。
咳嗽的過程會厭軟骨已經失守了,你體内的聲門則會被迫關閉以阻止水的步伐,盡管聲門關閉的目的在于阻止水攻進肺部,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你的喉部和支氣管會出現痙攣現象,從而産生窒息感,讓身體不自覺地不斷抽搐,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幹溺水”。在抽搐結束後,意味着你的聲門也失守了,這時如果還沒有人發現你溺水了的話,一旦肺裡被迫灌入超過肺活量四分之一的水量,就算你被救起,也會因為呼吸困難造成“二次溺水”而死。
當溺水時間來到71秒後,你體内的血氧飽和度從100%降到了80%,大腦強制性地大量分泌内啡肽、血清之類的神經遞質,在這些神經遞質的影響下,你已經不再恐懼和難受,平靜、安甯和幻覺開始占據上風。就像失溫者最後産生幻覺時,會脫掉衣服,全身感到溫暖一樣,逐漸沉淪于這種“美妙”的幻覺中。
當溺水時間到了130秒,也就是2分鐘以後,你的血壓開始不斷下降并最終歸零,心髒也不再跳動。此時身體會忽然抽搐或是下意識大口呼吸,試圖做最後的求救,但是這已經沒什麼用了。
溺水5分鐘後,又一個鮮活的生命墜入了這無邊的黑暗。
而這樣的煎熬與掙紮,在每年的6月、7月和8月都會上演無數次。全球每年因溺水失去生命的超過37萬人,而我國就有近3.9萬人因溺水而意外死亡,死亡率高達8.77%。其中又以14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占大多數,約為56.58%。他們并非因為不會遊泳而失去了年輕的生命,往往是由于腳突然抽筋或被水草纏腳這樣的意外溺水身亡。
溺水時該如何自救?
因此無論會不會遊泳,我們都應該學會溺水時的自救方法,才能在意外來臨時增加生還的可能性。
當我們發現自己不慎溺水時,首先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好心态,不能因為恐懼而完全忘記章法,穩定的心态在危機時刻是保命的關鍵。除去心态以外,我們還應該學會一些自救的姿勢,當下最實用的有開放式、抱膝式和仰漂式。
事實上,人體在水裡是能夠像木頭一樣自然漂浮起來的,所以我們如果一時間無法脫離溺水的處境,可以把四肢放松、自然下垂,在身體自然漂浮起來後,再緩緩擺動手腳擡頭呼吸,這就是開放式自救姿勢。
如果無法冷靜下來的話,我們可以雙手抱膝蜷縮在一起,不要害怕頭被水淹沒;當感覺到我們的背部浮出水面時,就立刻舒展四肢向下推水,與此同時把頭擡出水面進行換氣。當我們感到身體下沉時蜷縮,背部離開水面後又舒展,一直重複着抱膝式的這個過程以等待救援。
如果有一定的遊泳基礎的話,我們可以采用類似于仰泳的姿勢,面朝天空背朝水裡,全身放松地往後仰,将臉之外的部分都浸沒水中,放緩呼吸并讓四肢緩慢地左右擺動以保持浮力,同時可以通過這一仰漂式姿勢來伺機求救。
這些動作的關鍵點隻有一個:手出水面頭必沉!所以無論你再水中遇到什麼情況,哪怕你将這三個自救動作全部忘了,也請記住這一點,手出水面頭必沉!
溺水時該如何救人?而如果你不是溺水者,而是圍觀者,無論你會不會遊泳,無論對方是開玩笑還是真的溺水,當發現有人向你發出溺水求救時,都應該積極展開救援行動。這并不是說鼓勵大家貿然下水營救,因為溺水的人往往會陷入死亡的恐懼,隻會下意識盲目地掙紮,意識不到有人救他,這種情況下在水中與落水者糾纏不但會消耗救助者的大量體力,有時甚至會導緻救助者體力耗盡最終喪命。
因此,在營救時先看一下四周是否有救生圈、竹竿等物品,如果有的話再大聲呼救尋求救援隊伍的同時穩定溺水者的情緒,以便這些物品能夠被溺水者清醒地抓住,并且憑借這些物品将其拖到岸邊,成功完成營救。
如果身邊沒有這些物品的話,情況危急之下會遊泳的人也應該量力而行,快速評估完溺水者的體重和離岸邊的距離後再展開救援。下水營救時也一定要做好安全措施——有安全繩或者救生衣一定要系上、穿上,下水前為了避免布料吸水加大救援難度,我們應該将全身衣服脫掉,在做完簡單的拉伸後再下水。
當我們遊到了溺水者的附近時,一定不要和溺水者面對面接觸,而應該抓住溺水者的側面或者從後面勒住對方,用“夾胸拖帶法”将其帶到岸邊。
很難學會遊泳和什麼因素有關?我們雖然常常說:“淹死的都是會水的人。”但其實會遊泳的人在進行自救時更能夠快速掌握自救姿勢的竅門。因此,學會遊泳也是增加溺水時生還率的方法之一。
但是事實上,有的人不是不學遊泳,而是學不會遊泳。這種情況要麼是之前沒接觸過淹沒身體的大面積的水,從而對水有一種天然的敬畏感;要麼是體重基數過大,在地面随便動作就很勞累了,在水裡更是難上加難。當然,除去上述的情況以外,有的人是因為學的态度不夠認真,花費的時間和精力不足以支撐起學會遊泳的成功。
如果是心态問題的話,我們可以慢慢克服,在身體漸漸适應水裡的環境後,嘗試着擺動雙手來感受浮力;如果是體重問題的話,我們可以在減完肥之後再進行學習;如果是态度問題的話,那隻能自己端正完态度再進行遊泳的學習了。
結語
遊泳是一項十分鍛煉身體的運動,但也是各種運動中悲劇發生較多的運動,因此為了防止悲劇發生,我們應該盡量學會遊泳、掌握相關的自救和他救知識,以便在意外來臨時不至于頭腦空白地隻能眼睜睜讓一條鮮活的生命離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