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算不上特别嚴格的學術性書籍,但書中還是涉及了一些關于學習模型和記憶,以及涉及到心理學相關的知識闆塊,不算很多,倒是這部分内容增加了這本書的可讀性。整本書總共可以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講學習的概念和認識,第二部分就是對學習的一些探究,第三部分延伸的範圍相對比較廣,涉及到社會學習和教師的職業的認識,還有教學環境的設置。
這本書比較吸引人的地方,主要是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當中,作者對學習的定義和探讨,其實是很值得我們去思考和借鑒的。因為通常我們所認為的學習,隻是一種狹義的學習,僅僅是局限于書本和課堂,以及某些技能的學習。書中作者把學習的定義擴大了,變得更加廣泛,更加具有包容性,學習的對象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第二部分的内容是比較有趣,也是非常适合很多思考型的人群去閱讀探究。這部分内容是結合了人的思維意識,以及社會環境的影響,知識結構分類,多維度的去分析學習産生的影響,以及學習過程當中會受到那些因素影響。核心的内容,其實和費曼學習法是比較類似的,相當于是個體需要通過一定的方式學習知識或者技能,然後再以某種方式表達出來,以此來檢驗學習的效果。這其實就非常值得很多家長參考,在家庭教育當中,重要的從來都是不是家長教了什麼,而是孩子說了什麼,做了什麼。
第三部分的内容,涉及到的問題都比較寬泛,很難去具體的把某一個東西講的特别清楚,更像是側重于教育範疇的一種論述。如果對第三部分内容感興趣,可以閱讀教育相關的專業書籍來補充,可能會更好一些。教育必然會牽扯到很大的一個範圍,不單單是社會層面的問題,還有時代背景,不同時代的教育制度輪換遺留的問題,而且也會牽扯的一個國家的經濟政策。在這種情況之下,針對某一個因素或者其中的一個闆塊,單獨拿出來去做讨論,可能才是有意義的。
整本書如果專注閱讀,大概幾個小時就可以讀完,不會像康德,黑格爾的書,要花很長時間理解,都是比較通俗易懂,閱讀感覺也很流暢。如果家中有孩子,更加關注孩子的學習成長,建議是先閱讀第一部分,然後通過第二部分來對照第一部分的内容閱讀。這樣閱讀的好處在于,可以幫助很多家長快速的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學習方法,也就是說可以匹配到一種模型,通過這種模型去演變成一種新的方法,來引導孩子學習,讓孩子有更大的學習興趣,讓孩子懂得如何學習。
如果是關注自我的學習和成長,這本書所能提供到的并不多,隻能說是一種方法和思維能力。
如果你也喜歡讀書分享,交流讨論,可以在公衆号平台,通過搜索流光微言加入我們,感謝你的支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