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除夕夜,直接開門見山,想和你聊一聊貝母。
清熱化痰衆所周知,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覆蓋于心之上,為五髒六腑位置最高的髒腑,故有“華蓋”之稱。
中醫認為,肺主呼吸,有宣發肅降之功,
宣發,指的是将體内的清陽之氣向上輸布,直達頭面部;
肅降,說的是将體内的陰濁之氣呼出體外。
吸入清氣,排出濁氣,吐故而納新,實現機體與外界環境之間的氣體交換,以維持人體的生命活動。
此外啊,肺葉嬌嫩,不耐寒、熱、濕、燥諸邪,是故又有“嬌髒”之稱。
中醫還認為啊,肺上通鼻竅,外合皮毛,喉為門戶,因此,極易遭受外邪入侵,這正印證了小時候常聽老人家講的,“病從口入”。
諸邪侵犯肺髒,久而久之,則易生熱生痰,
那為何會生痰呢?
因為,肺為儲痰之器啊!
貝母味苦性寒,苦能通洩燥濕,寒能清熱降火,又主入肺經,
《本草彙言》:“貝母,開郁,下氣,化痰之藥也。”
川貝母
因此,貝母為清熱化痰之要藥,常常與知母聯用,滋肺陰而清肺熱。
知母
潤肺止咳随着醫療水平逐年提升,不少放在以前的疑難雜症,在如今都隻是小意思了。
然,每年因流感或肺炎死亡的人數卻高居不下,
尤其是流感引發的咳嗽久治不愈,着實令人苦不堪言。
記得小時候得了流感咳嗽,有一次嚴重到喉嚨都咳啞了,卻又賴着不想去醫院,父母都會買一些川貝枇杷膏給我,
喝過的人都知道,川貝枇杷膏甜甜粘粘的,滋正味醇中夾雜着些許清涼,口感極佳,因此也廣受追捧。
長大以後,學習了中藥後才知道,甜甜粘粘的的口感是源自麥芽糖和蜂蜜,清涼醒腦之感是來自于薄荷。
麥芽糖
薄荷
然,光是口感好并沒有是還沒用,說到底,川貝枇杷膏的療效也是出衆的,其中,貝母就是裡面的君藥。
中醫認為,肺喜潤勿燥,貝母為清潤之品,可治療多種原因所引發的咳嗽,尤善治療肺虛久咳或是肺熱燥咳,多于百合、麥冬等養陰潤肺的藥材同用。
《本草彙言》:“潤肺消痰,止咳定喘,則虛勞火結之證,貝母專司首劑。”
川貝母
百合
麥冬
化痰散結小時候,考試是學習成果的檢驗标準;
長大後,體檢是身體健康的衡量标準。
拿到體檢報告,就怕自己指标高高低低,髒腑的影像結果坑坑窪窪。
昨晚和家裡人吃飯時還被問起,身體裡有結節該怎麼辦?
其實吧,結節多為體内氣血不暢,氣滞血瘀,淤堵于内,久而久之,無形化為有形而生痰成核,
所以簡單講,結節問題,首先得把這個結給打開,将裡面的痰啊,瘀啊全都化解掉,那麼結節的問題自然可以得到改善,
《本草别說》:"能散心胸郁結之氣。"
浙貝母
貝母常與玄參,牡蛎同用,貝母長于化痰,玄參、牡蛎味偏鹹而功善軟堅,三藥聯用,共奏化痰、軟堅散結之效。然而,這三味藥材同用,也是治療結節的一個小方子,名曰“消瘰丸”。
玄參
牡蛎
解毒消癰有的人症狀輕微的時候沒當回事,自以為過幾天就會痊愈,沒成想越拖越嚴重,本以為自己隻是一個簡單的咳嗽,跑到醫院一做檢查,被告知已經是肺炎了。
中醫并無炎症之說,中醫稱之為“癰”。
然,西醫說的炎症,大都是細菌感染所引發的;那中醫講的“癰”呢?大都是熱毒壅結所緻,
貝母味苦性寒,尤善解毒消癰,善治各類癰證,不論是乳癰、肺癰還是長在皮膚上的瘡癰,都可以用貝母來改善,
浙貝母
而一味貝母藥力有限,是故,臨床上多與蒲公英、魚腥草等解毒消癰的藥材同用。
蒲公英
魚腥草
看到這裡,常買中藥的朋友一定會問,貝母分川貝母和浙貝母,這兩種到底有哪些區别呢?
其實吧,這兩味藥材功效相類似,
然,川貝母長于潤肺化痰,如上文講的川貝枇杷膏裡面用的就是川貝母;
浙貝母長于散結消癰,如上文提及的消瘰丸裡
用的就是浙貝母。
最後,再強調一下,貝母雖有化痰之功效,然其性味苦寒,因此寒痰、濕痰人群慎用。
那麼寒痰、濕痰的人群用什麼來化解呢?
半夏、陳皮,或者二陳湯都可。
半夏
陳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