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醫師報】
生活中,一些常被我們視為負向性的特質,卻包含着純真與坦誠,其中之一就是緊張。幾乎各大網站與書籍市場,無不充滿“如何告别緊張?”“别緊張!”“如何消除緊張?”等指導性文案,學着調整緊張無可厚非,但有些人卻在情緒的漩渦裡打轉,最終收效甚微,甚至将緊張視為大敵。
其實我們有時逃不出情緒的“五指山”可能跟我們無法真正做自己有關系,當你能夠認識到自己的每一個特質,并欣然接受時,你可能會更自在輕松,也會在友誼中怡然自得。
緊張有時反而會讓我們收獲善意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6月12日報道,英國研究人員發現,在一些情況下,表現得緊張并不是減分因素,反而會讓我們收獲對方的善意。
在面試或與上級進行重要工作會議之前,你越是試圖壓抑自己的緊張情緒,就越容易顯得緊張。然而,一項令人驚奇的新研究顯示,怕暴露緊張情緒的擔憂可能是沒有必要的。
報道稱,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的研究員傑米·懷特豪斯認為,當我們表現出有壓力的迹象時往往很有吸引力,人們會傾向于喜歡我們,對我們更關照。
如果真是這樣,我們就不用竭盡全力維持一張冷靜和沉着的撲克臉了。
如上圖一項調查中顯示,關于“大家認為兩個人能做朋友,什麼才是最重要的?”答案從6個因素考慮:兩個人在一起很開心、對方能給予安全感、雙方價值觀契合、對方是值得信賴和依靠的、對方能及時提供建議與幫助、在對方面前可以做真實的自己。“可以在對方面前做真實的自己”是投票最高的選項。
所以在社交活動中我們或許不必時刻落落大方,做真實的自己本身就是一種篩選,因為真實可以幫我們濾掉無法接納我們的人,最終幫我們收獲真正高質量的關系。
人類為什麼會進化“無用”的行為?
懷特豪斯對壓力的好奇源于進化理論。壓力通常引發許多生理變化,讓身體為迎接挑戰做好準備。例如,心髒狂跳有助于向大腦和身體輸送氧氣,讓我們反應更迅速。然而,許多靈長類動物在壓力下還表現出一些特定的“手足無措”行為——例如緊張地抓撓皮膚。這些行為似乎沒什麼用,那為什麼會進化出來呢?
一種可能性是,這些行為有助于群體内的社交互動。靈長類動物群體内存在等級制度,這些手足無措行為或許是一個微妙的信号,表示出自己很不安,從而減少不必要對抗的風險。畢竟,對于等級更高的個體來說,最需要修理的是強硬的“刺頭”,對已經很緊張的家夥則可以放過。
懷特豪斯的這一理論在2017年對恒河猴的觀察中得到了初步驗證。于是他決定測試人類表現出壓力時是否也會改變其他人的反應。
報道稱,除了抓撓皮膚外,人類還有許多與焦慮相關的微妙行為——摸臉、撓頭、抿嘴、舔嘴唇和咬指甲。懷特豪斯的團隊先讓23名測試者參加一次虛拟的求職面試:每個人做三分鐘演講,還要現場考試數學口算。
一百多名觀察者被要求觀看面試視頻,然後回答:每個求職者顯得壓力有多大,以及他們對每個求職者的好感程度。心理學家則計算每名求職者出現上述壓力動作的次數。
不出所料,求職者的壓力程度影響了觀察者的感受——壓力表現大與觀察者的好感度呈正相關。
懷特豪斯說:“這告訴我們,這些動作不是壓力的無效副産品,而是具有切實的交流功能。”
懷特豪斯的發現也呼應了關于“臉紅效應”的實驗。很多人會不願意因為臉紅而暴露自己的尴尬心思,但實驗表明,面紅耳赤其實會改善别人對我們的看法。美國羅切斯特理工學院助理教授克裡斯托弗·托斯滕森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在道歉時臉紅會讓觀察者認為我們确實感到尴尬和發自内心,并提高觀察者原諒我們的可能性。
在某些情景下,展示真實的自己
瑞典林雪平大學社會與情感神經科學中心的助理教授利娅·馬約提醒說,觀察者對壓力動作的反應取決于當時的情境。例如當我們做演講時,緊張是很自然的事——其他人因此能與我們共情。于是我們“很可能會得到更為照顧和友善的回應”。
但是,如果有人看到我們在辦公室眉頭緊鎖和緊張不安,卻對我們焦慮的原因摸不着頭腦,反應可能就不一樣了。這時觀察者很容易将壓力信号誤讀為敵意或憤怒。
當然,我們不應該把懷特豪斯的研究結論過于推而廣之。但懷特豪斯希望,他的研究至少可以讓那些對演講或面試感到緊張的人松一口氣。“有時候,感到壓力和表現得緊張,完全沒問題。”
所以不要害怕,更不用自責,真實的自己往往比“完美”的自己更有魅力。
參考來源:《參考消息》官方賬号,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排版:馮倩倩
編輯:馮倩倩
本文來自【醫師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