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讀特】
有一類人,雖然他們身處“高牆”外,但他們的自由卻是有限制的,這就是社區矯正對象。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2020年7月施行)規定對判處管制、宣告緩刑、裁定假釋、決定暫予監外執行(包括保外就醫)的罪犯依法實行社區矯正,這是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的具體實踐。這四類罪犯作為社區矯正對象,要接受監管部門(司法局)的監管教育,不得出境,未經批準不得離開所在市、縣。
深圳過去一年列管的社區矯正對象約8000人,如何有效防止社區矯正對象出境,是司法行政和公安出入境部門的重要工作。
為嚴堵社矯對象私自出境、脫離監管甚至脫逃的漏洞,深圳市司法局和深圳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門聯動,依托政法跨部門大數據辦案平台實行網上報備,實現了從“當月辦”到“當天辦”的飛躍。
深圳市司法局和深圳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門密切配合、分工協作、分頭推進,依托政法跨部門大數據辦案平台,實現社區矯正對象出入境報備工作的實時交互和全域聯通。
社區矯正對象出入境報備看似一項簡單的工作,但是流程涉及司法局和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門),在司法局和公安局内部又分别涉及區局和市局兩個層級。按照此前書面報備的做法,流程冗長、程序繁瑣,區司法局完成審批,報深圳市司法局完成審批,再集中成批,統一報深圳市公安局完成審批,從流程發起到實現報備,通常在一個月内完成。社區矯正對象在這一個月時間裡有私自出境、脫離監管甚至脫逃的可能,存在監管風險和工作漏洞。
利用政法跨部門大數據辦案平台實行網上報備之後,一個月的流程,縮短到最快一個小時,實現了從“當月辦”到“當天辦”的飛躍,社區矯正出入境報備成為跨部門辦案極速應用的典型範例。
過去一年深圳社區矯正對象出入境報備和撤銷達1.6萬人次,工作人員反映以前的書面辦理、紙質送達效率慢,打印、審批、蓋章後送到公安機關,經常還遇到材料不合格需要退回來補充材料的情況,耗費了很多精力和時間。現在網上發起、網上審批、網上送達,全流程在跨部門辦案平台完成,便捷高效,簡化了工作流程,減輕了工作負擔。
據了解,深圳市司法局的社區矯正跨部門辦案系統已經相當成熟,法律文書等的流轉都在網上進行,可以與公安、檢察院、法院實現全業務的網上對接。社區矯正跨部門辦案平台的全面應用,有效提升了執法質效,為持續深化“智慧矯正”建設提供了“硬核驅動”。
(原标題《從“當月辦”到“當天辦”,深圳跨部門辦案平台讓社區矯正提速增效》)
見習編輯 歐陽晨煜 審讀 韓紹俊 審核 桂桐 關越
(作者:深圳特區報記者 林清容 通訊員 司新宣 文/圖)
本文來自【讀特】,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