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什麼魚肉堪比唐僧肉

什麼魚肉堪比唐僧肉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3 05:17:08

箬鳎皮,又名舌鳎。俗稱玉秃、鞋底魚、龍利魚、牛舌鳎、鳎沙、貼沙、拖沙。屬硬骨魚綱鲽形目舌鳎科舌鳎屬(本文指長吻紅舌鳎、短吻舌鳎、半滑舌鳎等一類舌鳎,并非專指某一種舌鳎)。箬鳎皮是筆者老家(浙江省甯波市象山縣)常見的一種小海鮮,或因少刺多肉,海鮮餐桌中從來不乏它的身影,可說老少皆喜食,人見人愛。箬鳎皮因規格品種大大小小,不一而足,所以有不同的叫法。

什麼魚肉堪比唐僧肉(箬鳎皮長相醜陋)1

舌鳎,圖片來源于網絡

不知為何,當地島民稱呼箬鳎魚時,不由自主地加上一個“皮”字。據說箬鳎皮的魚皮上附着大量微生物,有些人食用之後,可能會引起腸胃的不适感。更有漁婦厭惡其細密的鱗片難以刮除,索性硬生生将其“剝皮”食用。而在城市的市場攤販上,又堂而皇之地寫着“玉秃”,讓人驚詫不已。有人情不自禁地問道,“玉秃”是啥魚啊?當你細細玩味其中的發音奧妙時,會恍然大悟:“箬鳎”與“玉秃”,不過當地方言音變耳。有賣家甚至打出這樣的廣告:“細麟玉秃,嚴重被顔值耽誤的好玉秃。”看來世人“以貌取人”的觀念,由來已久,根深蒂固。箬鳎皮一般體長約25~40公分,體側扁,呈舌狀。有眼一面被栉鱗,有兩條側線;無眼一面則被圓鱗,則無側線。不見胸鳍,尾鳍尖形。一般常見的箬鳎皮有長吻紅舌鳎、短吻舌鳎、半滑舌鳎等。東門島漁謠雲:“……黃魚黃,帶魚亮,箬鳎眼睛單邊生。”更有人心念口訣:“左鲆右鲽,左舌(舌鳎科)右鳎(鳎科)”。

什麼魚肉堪比唐僧肉(箬鳎皮長相醜陋)2

圖片來源于網絡

箬鳎皮為何長成這模樣?古今中外說法不一。西方傳說是被先知摩西無意劈成半邊的,而中國古人寄喻了美好的“比目”形象,猶如連理樹、并蒂花、比翼鳥等愛情象征物。雙宿雙飛,比目而行,是何等的恩愛纏綿呢?《爾雅》雲:“東方有比目魚焉,不比不行,其名謂之鲽。”《本草綱目》又雲:“比,并也。魚各一目,相并而行也。”左思的《三都賦》則曰:“雙則比目,片則王餘。”文學之想象,美則美矣,總敵不過科學的追問。《閩中海錯疏》記載:“今閩、廣以此魚名比目。蓋比目隻一眼,必兩魚相合乃行。而此魚獨行,殊非比目魚也。”這樣說來,箬鳎皮絕然不是比目魚式的模範夫妻;隻是兩眼一歪,偏向一邊罷了。所以,浙江人呼為箬魚,淮泗謂之鞋底魚,皆取箬鳎皮之形名之。至于福建人稱鳎沙,或鲽沙、貼沙、拖沙,也是不難理解的,正能夠說明箬鳎皮的生存狀态與行為模式。不管貼沙,還是拖沙而行,一邊的眼睛,自然慢慢移位。這些似乎也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之事。剛出生的箬鳎皮幼魚,身體扁平眼睛對稱,與其他魚類并無二樣。在後來的成長過程中,兩眼逐漸偏移,趨向同一側,直到最後的姿态。它們喜平卧海底,避敵覓食。一旦遊動起來,亦宛如箬葉浮動。經過長年累月的變态,其身體一側自然白皙,而另一側渾然而成砂石般的深色了。人們總感歎造物弄人,但不得不佩服生物進化之功,“物競天擇,适者生存”的道理。

什麼魚肉堪比唐僧肉(箬鳎皮長相醜陋)3

什麼魚肉堪比唐僧肉(箬鳎皮長相醜陋)4

小時候的箬鳎皮眼睛對稱,與其他魚類沒有區别

圖源:微博@盒馬瞎操心

箬鳎皮在我國各近海漁場均可捕獲,但魚群不密集。在海洋捕撈作業時,多屬兼捕的對象。其漁汛期,分夏汛與秋汛,以寬體舌鳎較為名貴,尤以夏汛所捕為肥美。我的童年時光,大多在金七門、八排門漁村度過,對推蝦作業兼捕箬鳎皮,可謂記憶猶新。那一年,酷暑難耐,漁民說海底快被曬焼(幹)了。有一日,潮水剛開始退去,姑父收拾起多年未動的推蝦網具,興緻勃勃地帶着我奔向海岸邊。一到潮間帶,不知何時,但見姑父隻剩下一條褲衩了。他在腰間系一根船線繩,把推蝦網擱在拖桶上,趁着退去的潮水,拉着拖桶走向深水區。當走到齊腰深的潮頭時,才猛然收住腳。借着拖桶浮力,他使勁把推蝦網切入水中。當網具沉底,又順勢撈起。魚網上擡,落網離水的魚蝦,驚恐萬分,在底部網袋中活蹦亂跳。他艱難地轉動網具的朝向,讓我用撩兜幫忙把魚獲放入拖桶裡。這裡面不乏有熟悉的小海鮮,如小白蝦、海鳗等,但數量最多的還是兩三指寬的箬鳎皮。從娘娘宮到黃泥溝頭,一個來回,足足推行了兩三個小時。他指示我走到膝蓋水位的灘塗上,那種潮岸泥塗,含沙量極高。不但行走方便,簡直如履平地,甚至可以小跑一段。等到眼見潮水返漲,姑父方才停止作業,宣告回轉海塘壩。那次推蝦作業的經曆,使得箬鳎皮的“貼沙”形象,深深植入我孩時記憶的腦海,我甚至害怕一不小心踩到它。

什麼魚肉堪比唐僧肉(箬鳎皮長相醜陋)5

圖片來源于網絡

箬鳎皮長相醜陋,可說有些怪異,但其肉質鮮嫩,有人贊美它是海中的“唐僧肉”。象山港區域的桐照人稱箬鳎皮為“鳎箬”,又分别稱小、中、大的箬鳎皮為狗舌頭、鳎箬、鳎鳗。“狗舌頭”最小,稚嫩呈粉紅色,手一捏,就能去鱗,多曬制鲓頭;也有人洗淨後醬些老酒、米醋入味,裹粘小麥粉油炸至微黃,鮮香酥脆,别具風味。“鳎箬”則大小适中,商販多建議速凍幾小時,剝皮吃最為妥當;而大的“鳎鳗”就要用刀刮鱗了。鄉諺語 “八月鳎,壯如鴨”,極言箬鳎皮肥厚,賽過野鴨。

什麼魚肉堪比唐僧肉(箬鳎皮長相醜陋)6

肉質鮮嫩的箬鳎皮,圖片來源于網絡

箬鳎皮的燒法并不複雜,紅燒箬鳎可稱家鄉名菜之一。選購幾條新鮮的中條箬鳎皮,一邊撕去深色粗糙的皮;去腮後,刮淨另一面魚鱗。再沖洗幹淨,稍稍瀝一瀝水,晾一晾幹;将箬鳎皮切塊,姜蒜切末備用。倒入豬油加熱,放入姜蒜末煸香,放入箬鳎皮塊煎透。輕輕翻面,而後加少許料酒去腥,或加入蒸熟的白蘿蔔翻炒。撒少許鹽,滴點美味鮮入味着色;最後清水稍煮,即可裝盤出鍋。箬鳎皮清蒸的做法更是簡單,洗盡置盤,劃上幾刀,放幾片姜、倒上黃酒、米醋,撒點鹽和白糖,就可以入鍋蒸了。箬鳎皮除鮮食外,還可加工成鹹淡适口的各種幹品。

什麼魚肉堪比唐僧肉(箬鳎皮長相醜陋)7

清蒸箬鳎皮,圖源:微博@笨得象狐狸

東海諺雲:“結結煞煞,端上清蒸箬鳎。”問君是否見過箬鳎皮壓軸出場呢?

來源:漁文化傳播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