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即便到了如今,使用率也是非常高。如果我們在日常的交流之中,偶爾使用一些恰當的成語,不僅可以活躍氣氛,也能體現自己的文化功底。
不過我們在使用成語的時候,一定要先了解其背後的含義,因為許多成語的寓意和字面意是相反的,如果我們使用錯誤,則會帶來許多不良的後果?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3個容易用錯的成語,我們使用的本意是想誇贊别人,可成語的本意其實是諷刺和謾罵,不知道你用錯過沒有?
“賓至如歸”
第1個成語是“賓至如歸”,不僅我們經常用到,許多的酒店和賓館也是将其視為衡量服務水平的标準。
成語的表意,是說客人前來做客時,能夠感受到主人的熱情和周到,就像是在自己家裡一樣,沒有拘束。
但這句成語的本意極具諷刺意義,是用來諷刺主人冷若冰霜,絲毫不懂待客之道的一句成語。
為何這麼說?
這句成語出自《左傳》,說的是春秋時期,鄭國的相國子産向晉國送禮時遭到的一次不公平待遇。
當時鄭國所處的地理位置并不好,北邊有強大的晉國,南邊又有實力雄厚的楚國,所以鄭國經常要向這兩個國家送禮。
有一次子産帶着禮品向晉國送禮的時候,晉國裝大,連個接待的人都沒有,搞得子産很是尴尬。于是子産隻能自行來到賓館,結果賓館的院牆高大,院門又很窄,他所帶來的禮物無法進入,于是就命人将院牆拆掉,好把禮品放在棚屋下避免日曬夜露。
可賓館的工作人員不幹了,于是就上報給了君主晉平公。晉平公得知此事,就想要問罪,結果遭到了子産的反駁。
子産反駁道,鄭國雖是小國,卻懂得禮數,每年按時送來貢禮。之前晉文公的待客之道,讓客人感覺像在自己的家一樣溫暖。可現在不僅沒人接待,就連賓館都是又小又窄,連送禮的馬車都進不去,若禮品因為日曬夜露而損壞,這又算誰的問題呢?
晉平公聽完後羞愧難當,趕緊道歉,并熱情招待。“賓至如歸”這句成語也就此誕生。後人将其用來諷刺主人怠慢客人,是一句具有諷刺意義的貶義成語。
“面如冠玉”
第二個“面如冠玉”,表意是形容男子長相俊美,面容如玉石一般白美。
比如現在的一些小鮮肉,我們就喜歡使用這句成語來形容他們的俊美。可你知道嗎?這句成語的本意其實不是贊美,而是諷刺别人徒有其表。
這句成語出自《史記》,是漢朝開國功臣灌嬰調侃和諷刺宰相陳平的一句話。書中的原話是:
“平雖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意思是說,陳平雖然是個美丈夫,但卻是個中看不中用,徒有其表,并不實在的一個人。
所以古代經常把這句成語和“徒有其表”、“華而不實”以及“有名無實”等貶義成語放在一起使用,基本上可以算是一個罵人的貶義成語了。
“炙手可熱”
第三個“炙手可熱”,這句成語大家經常使用吧?
按照字面意思的理解以及我們平常使用的習慣,這句成語一般形容那些廣受歡迎,名聲極盛的人。比如身邊的一位同事連續做了幾宗大生意,成為老闆身邊的紅人,那麼我們就會誇贊他是個“炙手可熱”的人。
不過這句成語的本意和我們想的完全不同。
這句成語出自杜甫《麗人行》的最後一段:
“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而全詩表達的,是他對楊貴妃和堂兄楊國忠遊曲江時,不顧百姓死活,隻顧自己享樂的一種憤怒之情。
詩中杜甫大膽地使用了包括“箫鼓哀吟感鬼神”、“炙手可熱勢絕倫”等犀利的詩句,來對楊氏兄妹進行了抨擊。
尤其是最後一段“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更是整首詩的點睛之筆,道出了楊國忠那種權勢熏天,生人勿進的恐懼之态,以及悲歎當朝皇帝因寵愛貴妃而重用外戚的昏庸。
所以“炙手可熱”并不是誇人,而是用來比喻那些小人得志的人,是妥妥的一句罵人的貶義成語。
以上的3個就是我們經常用錯的成語,你用對了嗎?
不過這裡有一個問題值得探讨,為什麼以前用來諷刺和罵人的貶義成語,如今卻成為了誇贊人的褒義成語呢?
欺騙性
其實成語之所以叫作成語,是根據某個典故而來,盡管有些成語的表面意思極具欺騙性,絲毫看不出任何的貶義,但結合成語的出處之後,才能明白其暗諷和罵人的意思。
比如這三個成語就是如此,就拿“賓至如歸”來說,若不是了解了典故,誰能想到這是諷刺主人待客不周的意思呢?
所以,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們對這些成語的出處和寓意不夠了解,因此才會造成用錯的情況。
當然,這些成語用在普通人的身上,倒也沒什麼問題,畢竟大家都不懂。但如果遇到有學問的人,就會鬧出笑話,甚至是矛盾。
所以我們在使用成語的時候,要盡可能了解其本意,不要亂用和錯用,畢竟成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學好和用好成語,是每個中國人應該做到的。
參考資料:《左轉》、《全唐詩》、《史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